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证劵金融 > 银行管理论文

论经济资本视角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编辑:sx_chenl

2016-10-08

本文讲述了关于经济资本视角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

论文摘要:《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颁布与实施,使经济资本概念被全面引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来。在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意义重大。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在除信贷外的多个业务领域分计划、有层次的全面引入经济资本概念,以准确计量风险,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济资本

一、经济资本对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意义

最早提出经济资本并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中应用的是美国信孚商业银行(现在已并人德意志银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它就开始根据所计算的风险,确定交易方所占用的资本,根据所占用的资本向交易方收取费用,目的是通过计算风险条件下的收益及分配,反映风险水平的交易限额以降低风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受到大量贷款损失的冲击,一些领先的银行认为需要一个更好的量化信用风险的方法。早期包括JP摩根、蒙特利尔银行和美洲银行等,他们的经验很快被同行所采纳。经济资本这一体系不断的传播到更多的部门。银行也逐步实现了这一体系在全行范围的整合,包括巴克莱银行、澳新银行和花旗集团等机构,后来也陆续建立了各自的经济资本体系。

普华永道与经济学人智库最新联合发起的一项名为《有效资本管理:经济资本成为行业标准?》的调查研究。这项调查针对全球200多位资深金融服务高管人员,调查结果表明,有44%的受访公司已经开始使用经济资本,且另有13%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一年中使用经济资本。较之监管资本模型,使用经济资本的受访公司,95%已经或者预期将实现更有效的资本分配。

经济资本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掌握风险和回报之间此消彼长的微妙关系,让决策更加准确犀利,让价值创造持续更加长久。其作为一个强大的管理工具,对于商业银行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表现。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引入、运用以及相应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能够促进银行管理模式由传统的粗放式、外延式向集约式、内涵式转变。

第二,经济资本是银行衡量资本充足率的有效工具。经济资本将银行的风险考虑在内,它的驱动力是经济因素,而不是简单的监管规则,因此它可以帮助确定银行应持有的资本的最佳水平,并且也可以用来测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第三,经济资本是银行实施战略管理的基础手段。全面计量和监控风险状态是银行实施战略化管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手段。当经济资本总量接近或超过监管资本时,银行应通过某种途径补充资本金、控制其风险承担行为,否则其安全性将在战略上受到威胁。当会计资本远远低于经济资本的时候,则表明银行承担了过度的风险;反之,若银行的会计资本、监管资本大大地超过了经济资本则表明银行资本运用缺乏效率,银行应该更有效利用剩余的资本,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四,经济资本是银行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全面风险管理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其关键环节在于风险的量化、分解、监测以及应对策略。经济资本通过对非预期损失的计算和预测,直接反映银行的风险全貌,同时,经济资本的配置能够实现银行资本与风险的匹配。经济资本常用于设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的限额。

第五,经济资本是银行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在经济资本配置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指标对银行的各分支机构、产品线和业务线的评价,既考察了其盈利能力,又充分考虑了该盈利能力背后承担的风险,从而断定是否增加了银行的整体价值。经济资本管理的实施为银行市场营销提供指引。银行决策者判断不同业务和产品的市场进退标准是经济资本回报的大小。银行应保留和发展较大资本回报的业务和产品,否则应予收缩或退出市场。从绩效评价的角度。将各种不同的风险、不同的交易通过经济资本这样一个可比的统一标准进行比较,从而确定银行、各个交易的风险调整后的盈利水平,达到揭示银行、每笔交易对银行整体价值创造的贡献水平,从而为银行整体发展战略中的资本预算、为制定激励和薪酬方案奠定基础。新古典理论不足以解释银行中介角色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同时,由于M&.M理论认为银行的资本结构与价值创造无关,所以银行的风险管理和所需保持的资本比例之间没有关系。银行的资本结构与资产所面临的风险密切相关。银行资本可以替代风险转移,起到缓冲的作用。

二、经济资本的内涵及其管理框架

(一)经济资本的概念。

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是,如果在没有任何监督当局的监管规定的情况下,为了抵御银行的非预期的损失,银行到底需要多少资本?银行的所有利益关联方分别承担了各自愿意承担的风险,他们都不希望银行发生“挤兑”现象,不希望银行发生破产、关闭的财务危机,因此所有的利益关联方会关心这一临界点的位置,并且会一致的寻找防止“挤兑”现象发生的最低资本数量。这个资本是纯粹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来的,被定义为经济资本。经济资本(EconomicCapital,EC)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不同于账面资本和监管资本,它是银行实际需要的资本,因此也比其他资本概念具有丰富得多的含义和特征:

首先,它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一个数量,而且是一家银行计量风险,衡量业绩,制定战略,计划业务,计算和配置资本的管理系统。它的最主要功能是避害和趋利:防备风险和创造价值。不同于RC,EC作为银行的管理系统,它参透到银行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包括银行经营最终目标、战略决策等最高层次的管理;风险控制、业务开发、业绩衡量等中级层次的管理;个人业绩评估、报酬和激励机制等最基层的管理。

第二,它是在没有监管要求的状态下,银行开展业务必须持有的资本量。其数量由银行每日从事业务面对的实实在在的风险量所决定。

第三,它对资本的计量不是基于历史或账面价格,而是基于现有或市场价格(marktomarket)。银行一旦上市,即有了市场价值——市场对其股票的估价。并且股票的流动性随着二级资本市场的发展而提高。这对银行意味着:资本虽然是最为稳定永久的资金,但其持有人——股东却不是。股东作为理性的投资人,他们选择投资某家银行,是因为在经过比较之后,认定投资该银行可以带来最大回报,或者说,同量投资的机会成本最低。这就决定了他们和银行的关系是:只能同甘,不能共苦,银行业绩好,股价高,投资者峰涌而至,一旦银行出现危机,跑得最快的正是这些股东。这又意味着,银行在最需要资本的时候,往往也是最难从市场上筹集资本的时候。并且股东抛售股票,会使银行的市场价值迅速下跌。银行资产的市场价值低于负债的市场价值,市场净值为负,则意味着经济破产。这就迫使上市银行,特别是交易活跃的银行,必须时时关注其市场价值波动,并用市场价值,而不能仅仅用帐面价值计算资本充足。

第四,由于EC是用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格的差额来反映银行的资本额,所以只有它可以代表银行真实的净值。

第五,从定性上看,银行的EC总量由表内外资产和业务中隐藏的风险量确定。由于风险是一种损失可能性,而非已经发生的损失。所以在定量上,不能只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和负债的差额衡量,而必须通过对某一时间内银行全部资产和业务中隐藏的全部风险,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大小来分析计算EC实际需要量。

第六,EC和RC都是银行为了弥补可能发生的损失而提留、储备的资金,必须具有永久和随时可动用的特性,不得用作银行业务需要的固定和流动资金支出,最多只可投入最具有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政府债券。如美国监管规定外国银行在美国的分行将其资本等值存款存放在其他美国银行的信托帐户,作为损失担保,即是对经济资本留置备用的具体要求。因此EC不应当包括营运资本支出部分。

经济资本虽然是虚拟的资本,但仍属于资本的范畴,表明银行需要这个数量的资本才能抵御银行面临着的风险,如经济资本数量大于股东投入的资本,则表明银行承担了过度的风险;非预期损失是一个风险的概念,是银行所承担或所面临的风险一个计量标准。经济资本与非预期损失两者联系如此紧密,正好验证了银行资本与风险的关系,即银行承担风险就需要占用资本,资本对银行风险自然产生了约束的作用,银行只能承担与其资本实力相当的风险,否则将受到监管部门、市场的约束;风险最终需要由银行股东投入的资本来抵御,最终将对银行股东权益造成影响。

(二)经济资本的基本管理框架。

银行资本管理必须实现银行各利益关联方(监管当局监管、法规规定股东实际投资资本最低限制、内部资本营运目标、风险管理)的协调一致,最终的目标是实现银行价值的最大化。这个目标在短期表现为创造资本收益,长期看为股东创造持续稳定的资本回报,使股权价值的增值或银行市值的持续稳定上涨。

资本管理是一套比较复杂且严密的体系,围绕着最终的目标,必须制定一系列中介目标,对银行的各层次经营与管理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由于资本的约束商业银行就要积极主动调整业务增长和盈利经营模式,为实现经营理念和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就要立足现代金融业的本质。Zaik(1996),James(1996)和Matten(2000)先后提出了经济资本管理的三个主要的内容,它们是经济资本的计量、经济资本配置和基于风险调整的绩效考核。经济资本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以至上而下的方式来评价银行总体的风险承受能力。主要通过收益波动的方法,用风险盈利来进行经济资本的计量。这是由市场以及银行在市场上开展的经营活动决定的。

第二,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集中性风险等银行主要的风险类型风险计量的基础上,由下而上来确定经济资本计量,这种方式与自上而下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形成一种补充。

第三,以经济资本配置为基础,建立起以风险调整的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这个指标体系,以EVA、RAROC为核心,构成了银行EVA管理模式。

三、基于经济资本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优化

(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部分管理领先的银行已经开始注重将管理手段与国际接轨,并已初见成效。如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建设银行从1999年开始推行经济资本管理和EVA考核,2002年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到目前为止,该行通过经济资本EVA和KPI指标,形成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对资源优化配置、总行战略传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工商银行从2005年开始计量经济资本,并在2006年提出“一个中心,两个手段,三个统一”的经济资本管理新思路。中国银行在2004年和2005年在对境内分行实行经济资本配置管理的基础上,2006年又进一步自行设计并开发了经济资本配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境内分行经济资本指标表现的监测、分析与考核。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招商银行自2005年引入经济资本和资本回报要求的概念,并在对分支机构的考核和收入分配过程中开始采用经济利润,2006年该行全面。推行经济资本管理,对经营单位下达经济资本年度增量计划,同时取消传统的资产负债比例指标,经营管理进入了一个以风险为本的新层次。

(二)引入经济资本,提升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金融机构意图对所面临的风险有更清晰的认识,但却难以确保在集团层面或业务单元层面有足够的资本来抵御风险。对很多金融机构而言,稳健、安全的经营是计算经济资本需求最显着的动因。花旗商业银行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实施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前几年,花旗商业银行一直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先是花旗商业银行被迫为20世纪80年代对南美洲的贷款进行巨额的冲销,然后又在90年代遭受了美国住房贷款损失的巨大打击,集团的经营出现了问题。集团未能对风险进行精确的测量无疑是一切损失的根源。我国商业银行应吸取其经验教训,有计划,分层次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第一阶段,在银行信贷部门实施经济资本体系。通过将诸如市场风险、国家风险等因素加以量化,由此该行得以将精力集中到那些能提供高实际收益的领域,而不是那些只提供高的名义收益的领域上来,以此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第二阶段,在条件成熟后,将经济资本的概念向其他多元化业务扩展。

以上就是关于经济资本视角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全部内容,希望给予大家帮助。

相关推荐:

关于美国消费信贷模式及借鉴  

论国有商业银行与银行家再造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