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逻辑和语言研究的交叉的关联性分析

编辑:

2013-11-29

GQT严格讲不是关于自然语言的框架理论,它仅仅关注自然语言表现出的量化意义。一方面它是经典逻辑量词概念在自然语言领域的推广,另一方面其思路也是蒙太格语法对自然语言量化表达式研究的延伸。GQT的主要内容有:(1)对量化表达式的语义解释建立在集合论基础上。若把自然语言量化句一分为二,则其中的名词短语就是〈1〉类型的量词。量词就是函项,其论元是句中动词短语所表示的集合。若把自然语言量化句一分为三,其中的限定词就是〈1,1〉类型的量词。这种量词是二元函项,其第一论元就是限定词所修辞的名词所表示的集合,其第二论元就是动词短语所表示的集合;(2)既然量化表达式表现为各种层次集合之间的关系,GQT就从集合论角度来讨论量词的各种数学性质,如驻留性、数量性和扩展性等。GQT还进一步关注自然语言量化表达式与其集合论对应物的关系,即是说自然语言量化表达式是否能够表达出给定集合涉及的所有关系,这是所谓表达力问题;(3)GQT的研究还涉及多样模式的量词、关于量词的叠置复合与量词类型的提升、以及量词的可定义性等问题,GQT所谓非标准的量化表达式概念扩展了其研究范围,非标准的量化表达式包括副词和连词等表达式。

例子解读:对英语量化句“Every boy runs”一分为三,限定词“Every”的语义‖every‖是〈1,1〉类型的量词,名词“boy”的语义‖boy‖是这个量词的第一个论元,动词短语“runs”的语义‖runs‖是这个量词的第二个论元。整个英语句的语义‖Every boy runs‖的真值条件是:‖boy‖这个集合跟‖run‖这个集合构成的序对属于‖Every ‖这个集合序对的集合{〈X,Y〉D[2]:XY}。直观看,英语句“Every boy runs”为真当且仅当“boy”对应的集合隶属于“runs”对应的集合,即凡属于“boy”类皆属于“runs”类。

思考的问题:广义量词作为一种集合论函项,不仅是抽象模型论研究的对象,还可从高阶逻辑的角度研究,近年来已出现这样的方向。其次,汉语的量化表达式除了在句法形态上不同于英语外,是否存在独特的语义定义及其语义性质?基于集合论的量词函项的概念跟自然语言量化表达式一般来说是不对等的,欧美学者对此用英语做了一些比较,是否可以考虑把这样的工作延伸到汉语量化表达式的领域?

话语表述理论DRT(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y)擅长处理句子之间名词与代词的照应关系以及动词在时间方面的联系,对句子序列的语义分析采用一种渐进递增的动态方法。DRT把以往蒙太格语法对自然语言单个句子的分析扩大到句子序列,是动态的描述自然语言意义的形式语义理论。其创始人Kamp指出:“DRT从以蒙太格语法为首的关于自然语言语义学的模型论方法那里发展起来。”[3]253此外,DRT还在句法结构分析树与其语义模型之间,增设了一个称作话语表述结构DRS的中间层面作为自然语言的语义表现。

简言之,DRT有两个要点:一是突破形式语义理论孤立分析单个句子的传统,把视角扩大到句子序列的层面以便把握名词和代词的照应关系;二是分析方法的革新,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如英语句子序列“John walked. He whistled”,蒙太格语法只能把第一句分析成walk(j),第二句分析成whistle(x),两个结果彼此独立,没有依赖联系。而DRT则把两个句子看作一个互相依赖的整体,第一个句子的分析要影响第二个句子的分析,第二句子的分析基于第一句子的分析。如对上例句DRT的动态分析为:

这里见到,第二句分析所获信息是对第一句分析的添加,是在第一句分析基础上生长扩展的结果。承前句子影响后续句子,后续句子离不开承前句子,这种语言表达的语感要求在DRT这里获得体现。同时分析也呈现出一种动态过程:第二图所示DRS涵盖了第一图所示DRS,第二个DRS直接基于第一个DRS生长出来,并由此取代了第一个DRS。好比人的生长,成人形态取代更新了幼年形态。动态意味生长,意味更新。此外,第二个DRS中的公式“x=y”画龙点睛地揭示了该句子系列专名和代词的照应关系。

思考的问题:DRT同动态蒙太格语法DMG是一种什么关系?二者各自的利弊如何?DMG是一种基于组合原则的动态形式语义理论,而DRT对组合原则所采取的灵活态度说明了什么?同是动态语义理论,DRT跟一脉相承的动态谓词逻辑DPL和普通动态逻辑在语义解释上为什么有微小差异,在DRT语义模型中确立的“嵌入确认函项”有什么价值?怎样在技术上处理动词短语乃至更多种类表达式的回指现象?能否从汉语和英语回指现象在句法上的不同表现,挖掘出深刻的语义根源?

情境语义学SS(Situation Semantics)对命题态度句的心理特征和语句的语境因素给予充分关注,运用信息条目的方式描述自然语言的语义语用现象。情境语义学是欧美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一种新理论,创始人是美国逻辑学家Barwise和语言哲学家Perry,其代表作是1983年出版的Situationand Attitudes 一书。国际上著名刊物《语言学和哲学》(Linguistics & Philosophy)曾出专辑,收集了许多哲学家、逻辑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及计算机人工智能科学家关于情境语义学的讨论文章。美国和欧洲好些大学还开设了情境语义学的专门课程。情境语义学是贯穿“信息”思想的语义理论,是关于信息的数学和逻辑,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形式语义学理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逻辑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以及语言哲学等领域内显示出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