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试论和谐思想对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的启示

编辑:

2013-11-29

二、西方哲学中和谐思想探析

和谐同时也表示由太阳、月亮和恒星构成的宇宙体系的合乎比例的运动,在运行中发出不同的音调,构成宇宙的和谐。“天体之间的距离以及天体发出的声音都是和谐的。这种和谐使苍穹无限的宇宙星空处于一种纷繁而不乱,多变而有序的永恒的运动中。就像一支气势雄浑娓娓动听的交响乐发出美妙和谐的音响”。古希腊辩证法的奠基人赫拉克利特说:“自然追求对立,对立产生和谐”,“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希腊医学也把健康视为身体中各种对立因素的和谐,古希腊医学学派甚至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些人一样提出了人的灵魂和谐说,认为灵魂是按比例结合处于两极端的事物而形成的一种和谐,灵魂的和谐依赖于肉体。斯多亚学派则认为,宇宙中的动力形成一种无所不包的力或火,它在本质上是有理性的、是世界的活动的灵魂。它必定是一,宇宙是一个统一体,它的各组成部分是和谐的。应该说,以毕达哥拉斯学派数和谐论为代表的西方早期和谐观是对事物理想比例关系的推崇,这是一种宇宙万物的关系和谐论。

自苏格拉底开始,和谐思想被引入社会领域和人文领域,从而产生了西方社会政治领域中的和谐社会思想。柏拉图提出了正义即和谐的社会观,认为社会和谐的根本基础在于正义,善就是和谐。这种正义的实现就在于社会各等级之间各守其位,各司其职,互不僭越。他说:“人的至善的境界就是人自身的理智、情感与意志三者的协调统一。而至善的社会就是和谐而有序的社会,应统治的统治,应臣服的臣服,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就达到了善的境界。”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人的行为上的中道,既是中间的又是最好的,中庸致和是人们行为的最高典范。”“过度和不和乃是恶行的特性,而中庸则是美德的特性。”

三、中西方和谐思想比较及对和谐人格培育的启示

(一)中西方和谐思想比较

中西方和谐思想各自侧重点不一样,各自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背景。中国古代的和谐观更强调人的内在性情的和谐,强调个人的自身修养。主张首先实现身心的和谐,从而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西方和谐思想比较注重科学主义精神,不论总体上肯定和谐的价值与意义,还是辨证地分析和谐的本质和机制,都比较注重自然和谐美。但无论是西方的古代哲学,还是中国的传统思想都包含了对和谐的精神指归,这意味着“和”是人类共同的精神需要和心理积淀。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战场,理应把追求和谐人格作为教育的主导目标,在融合、整合、聚合中西古代和谐思想资源的基础上,注重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

(二)中西方和谐思想对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的启示

何谓和谐人格?其实在不少心理学著作都有关于和谐人格之说。和谐人格是瑞士精神病学家布洛伊勤的用语,指人格与环境保持一致,特别是情感上维持亲善关系。从中西方和谐思想的历史考察中我们不难发现,所谓和谐人格就是指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维护和谐、创造和谐,从和谐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和谐的思想分析事物,以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的品质和能力,即指个人自觉地和谐地组织自己的各种内在素质和外在条件而形成的能够进行和谐生活的相对最佳的人格。和谐人格是伴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又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推动着和谐社会实现的精神特质。和谐人格既体现个体内部精神特质的健康积极、完整平衡,又表现为个体与他人、社会及自然等外在关系的协调统一。和谐人格调整着个体的需要、动机和价值取向,使一个人的知、情、意、行诸方面体现出动态的协调,从而形成与周围环境相适合的行为规范。高校德育所应致力于培养的就是具有这样的人格特点的人。中西方和谐思想给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1、和谐就是一种和谐的辩证思维,它的根本精神在于协调各种关系,以促进事物的正常发展。因此大学生和谐人格在道体上以追求真善美高度统一为目标,强调“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体现了包容天地的宏大气象。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非常重视和谐对于人的作用,他反对把学校仅仅看做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更反对把学生“当作死的工具来对待”。所以他强调:“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而所谓“和谐的人”,按照他的思路,也就是既富有个性又有益于社会的人。爱因斯坦的上述基本教育思想,与我们所主张的尊重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素质教育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针对目前学界批评的我们培养了一批“为数众多的对自然科学愈来愈窄的领域知道得愈来愈多和对人文社科愈来愈宽的领域知道得愈来愈少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功利、轻素质等现象普遍的缺乏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工具型人才,他们不懂哲学、不懂文学、不懂历史,不讲文明、不讲道德、不讲奉献,专门利己,毫不利人,心胸狭窄,趣味庸俗,除了快快发财,不知人生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生命本身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完备统一体。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以育人为本、引导人不断追求真善美的道德教育更应以和谐人格的塑造作为崇高追求和终极目的。这就要求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不仅要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更要使道德能融入个体生命,陶冶个体的人文精神重建人的精神世界和道德信仰,使个体能获得全面的生命体验并能在行动中加以践履,从而丰富生命的内涵,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和和谐发展,形成和谐、健康的人格,使学生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协调发展,使“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其全面的本质”。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