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2-20
3“神奇的一刻”———语言(句法)的产生
在原始语言———象征符号出现之后,为何这些符号不能自由组合,无限递归成更长的单位呢?原因是没有句法。句法是语言的核心。象征符号是文化的产物,可以被任何语言所接纳或借取,如汉语借用外语词汇“麦当劳”、“布尔什维克”。英语接纳汉语词汇“leftgirl(剩女)”,但是语法结构是生物学上的,不能随意更改或增减(Bickerton,2005)。那么句法是如何进化来的呢?为何毕克顿认为句法产生于“突变”?句法的出现来自于“神奇的一刻”,在那一刻,第一个具有意义的话语产生了,一个句子产生了。有意义的话语是指听话的人听懂了其中的意义并知道如何做出相应的反应。在那一刻,大脑的内部结构产生了质的变化,人类语言完成了从“原始语言”到“人类自然语言”的飞跃。毕克顿认为原始语言与人类自然语言的区别广而深。原始语言同人类自然语言不仅有句法之分,其词汇也有质的差别。人类语言词汇有两个特点,其一,它与自然事物的脱离性,其二,它必须根据意义的相关关系和结构分层次储存在整个意识场里。基于这两点,人类的语言的词汇跨越了时间和空间,使得句法的产生成为可能。“位移性”也被认为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交际系统的最显著差异。然后,毕克顿用逻辑反证法来进一步论证自己所坚持的“神奇的一刻”,即“突变论”。他说,如果语言是由原始语言而来的,那么不妨设想,60%的语言又有何用呢?语言,无论是在技术简单或复杂的年代,都是复杂的、完善的,反之就不是语言。他反驳关于句法的种系发生论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大脑的细胞分子各具功能,逐渐积累。而毕克顿认为大脑的功能就像一个完整的网络,一个网络在完成之前不称其为网络。就好像一个刚刚建造完的工厂,在最后的电路接通之前,这个工厂不具有任何功能。(成晓光,1999)此外,从人类进化史来看存在着“突变”。在上万年的时间里,我们的祖先们,包括我们的亲属尼安得特尔人遵循着保守简单的生活方式,但是突然地,我们的祖先迸发出持续不断的创造力,为何会有这种反差?很明显,动因在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句法的产生应该是促使认知能力发展的最好解释(Bickerton,2005:520)。从现有的证据看人类的认知不是逐渐进化而成的,其中两百多万年的进化没有留下人科动物(hominid)的行为和技术逐渐发展的痕迹,长久的停滞后,在12万年前的南部非洲出现了认知飞跃(cognitiveexplosion)。这种认知上的飞跃和语言突现论在理论上是契合的(Bickerton,1998)。这是毕克顿认为自己为何支持“突变论”最充分的理由,并曾多次提到(Bicker-ton,1998、2005、2009)。RobertBoyd和PeterRicherson曾就困扰人类学家的一个问题做出如下表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原始人类采取人数较少的家族式生活方式,但是在接下来的500万年到1000万年间,原始人类又以人数众多的合作形式生活,是什么让他们与其他哺乳动物的生活方式产生不同呢?会不会是一些不同寻常的进化环境促使原始人类比其他哺乳动物更加包容?(Bickerton,2009:167)毕克顿认为人类学家对“不同寻常的进化环境”总是视而不见。为何人们会反对“突变论”?究其原因在于长久以来的“老观念”:人类进化史应该是一个线性的、从黑猩猩平稳地进化到人类的过程,中间不存在任何的急速发展或者曲折的过程。所以旧式的、不充分的解释总会循环出现:合作式生活是因为他们会为对方考虑,或者是有些文化的因素导致,也有可能兼而有之。(Bickerton,2009)
标签:中国哲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