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中国哲学论文

2014年小议社会学视野下职业教育公共空间

编辑:

2014-02-20

二、行动与规则:公共空间行为之维

1.从“做题”到“做事”

如果传统课堂也存在公共空间,那么,其行为框架是基于学科理论以学科架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学生在公共空间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是一种以言语、符号为载体的“符号化行动”。“做题”成为传统课堂的主流自主行为方式和交流载体。职业教育课堂公共空间的行为框架是基于实践情境的以工作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主要解决“怎么做”和“怎样做得更好”的问题,基于工作任务的“做事”成为职业教育课堂公共空间的主体行为方式。“做事”的实质是行动。一方面,行动是动作参与和思维参与的统一。这就要构建一个合适的载体,让学生在围绕载体的行动中实现动脑与动手的有机融合,这个载体就是“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性载体的构建成为职业教育课堂公共空间行为构建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行动的实质是“职业行动”,通过行动建构的知识和能力,难以与具体的工作情境分离,体现了人与空间的充分关联。因此,公共空间行为维度的设计需要超越工作任务本身,把行动所处的“环境”与“情形”作为重要维度,走向学习情境设计。

2.从“规定”到“规则”

当前课堂中对“整齐的坐姿、齐声的回答”所做的仍然是一种正面评价。这种传统课堂往往依赖于教师权威和教师对课堂的“规定”维系着课堂空间的有序和稳定,但传统“秧田式”座位排列格局和一个教师对一个班级的“集权”式管理方式决定了课堂“公共空间”的实然缺失。职业教育课堂的实践性和开放性需要民主的管理智慧,这也正是公共空间的本质。在一体化教学场所支持下,职业教育课堂公共空间的延展,以及学生实践性行动的广泛开展,特别是因为职业工作需要建立起来的人、事、物之间的充分互动状态,决定了职业学校学生的“社会化存在”。学生的社会化状态决定了不能以“规定”来强制统一和限定他们的活动空间与进度,需要通过建立基于民主协商的公共空间“规则”,让他们在一定的“规则圈”内自主行动,形成“规则以内人人自主,规则以外没有自由”的空间规范。这样,每一位学生只要守住规则底线就可以自主行动,如离开位置与同伴交流,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或能力自行决定课堂的行动进度等。并且,从平等、民主的视角出发,公共空间需要放弃教师的权威态度,在空间规则下构建以组为单位的学习团体,如建立“导生制”、“质量小组”和“学习岛”等,其共同特点在于建立趋向平等、民主的扁平化管理模式。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