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5-08
而易在表述终极和谐之道的层面上,虽远不及老子所述内容之丰富和完整,但也表达了基本相同的观点。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这里有“道”表述,但还仅限于阴阳二体的层面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易·系辞上》)这“太极”,就与老子之“道”基本相同了,全句内容与老子道生万物的意思也最为切近。故易从太极,到阴阳两仪,到八卦,到六十四卦,再到万事万物,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和谐过程,与老子所述同理同路,没有两样。如易学大师朱伯岜指出:“《易经》的作者是试图在自然现象的变化和人事之间寻找一致性,寻找一种共同的东西,把自然界和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这对于以后中国哲学的特点如天人合一等有很大的影响。”
总之,老子偏于道本自然的和谐本体,而易则偏于自然阴阳的和谐结构。二者所述的自然和谐体系脉络基本相类,对阴阳和谐价值取向的重点把握也基本一致,二者均以阴阳和谐为支点和桥梁,上接形而上的世界虚无之本体,下达形而下的万事万物普遍存在之现实,由此构成了易老自然和谐思想的系统性和共同理路。
二、社会和谐的同一指向
易老思想是人类洞察事物与概括宇宙的最高思维,具有强烈的人文特征,但易老思想却始终保守着纯净的自然品质,在本质上并未抛弃自然本质而建立自我超越于自然之上的社会体系。易老历来能够把人的社会性当成自然性的一部分,构建以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社会和谐体系,这是易道文化与其他许多人类文化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人类源于自然,却毕竟以社会关系相组成。社会现实的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易道核心思想的价值取向。无论是易还是老,所建构的理论体系目标,均在于为人类能够取得最大现实利益服务。所谓最大的现实利益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能够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和谐目标,社会和谐是自然和谐的必然结果。所以易老在体现自然本质的前提下,把思维指向社会和谐的目标上,“推天道而明人事”,人类在现实中以社会和谐体现自然和谐。
社会是人与人之间构成的生存体,在儒家学说中,社会关系的论述主要以人本利益出发,以“礼”、“仁”秩序和规范为构建社会和谐的基本元素。道家也讲社会,但道家并非从人本利益出发,而是从自然大视域,包含人类利益在内的大角度出发,把社会和谐视为自然和谐的一部分。故老子的社会和谐思想以自然为中心,着重强调统治者在构建社会和谐中所起的主导作用,要求统治者应遵循自然之道,施行“无为”而治的统治方法。“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二章》)“爱民治国,能无为乎?”(《老子·十章》)自然无为最重要,无为等于不干扰、不影响、不压迫和不剥削,天下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和睦的社会环境中生产、生活、劳动,没有争斗,没有掠夺,没有自然资源的个人占有。
总之,面对社会问题,老子的思维依然从自然本位出发,着重强调统治者在社会和谐的构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从而为人类社会和谐的建构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当然,老子也并非忽视社会全体成员所应该遵循的和谐道理,强调作为社会单元的个体人也要时刻牢记自身和谐因素的重要性。如“守中”、“知足”、“无欲”等道理,人人都要去遵守,去施行,否则社会也就不可能和谐。故而人人要时刻牢记老子之言,从自我出发,以自然为目标,积极营造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最终回归天地自然的大和谐目标。与老子之道同义,《易》以探赜索隐宇宙神秘信息为途径,旨在建构一个“保合太和”的包括人类社会与自然万物在内的大和世界。
首先,易在表达人道的时候,一方面说明天地人“三才”整体和谐思想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强调人道源于天道的不易法则。“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周易·说卦》)说明在宇宙自然之间有天地人“三才”,易以天地人“三才”为卦体,则是概括宇宙和谐整体的最好形式。而在天地人“三才”中,易则明确表达了天道阴阳是人道和谐的最高依据,人类社会的和谐秩序是源于天道阴阳的和谐本质,没有天道阴阳的和谐就没有人伦关系的和谐。“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周易·序卦》)夫妇关系的恒久,实际上是指社会和谐关系的稳定与长久。而这种稳定与长久正是源于自然天地之恒久。所以,从自然天地之道,直至人伦夫妇的最小社会单元,形成秩序关系的整个过程,恰是人际和谐取法于自然和谐的基本过程。这在本质上,与老子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和谐思想基本相同。
其次,表明易之所以能够成就人类社会的和谐美德,在于易以自然和谐为根据,以缔造生命为己任。故《系辞上》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易对人类社会的理解和探究,是出于易能够完全理解天地原理和本质之故。“一句话,《易》理解源于自然,效法自然,是对天地的模写,《易》理与天地的法则是一致的。”利用易,就能够“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这个“道”正是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的道,即是所谓阴阳和谐之道。
再次,易达天下和谐之治,在于易取乾坤阴阳和谐之法则。《系辞下》叙述了从包牺氏到神农氏,再到黄帝、尧、舜天下“各得其所”、“百官以治”、“万民以济”等一番社会和谐之治的景象,均缘于他们能够通达易理,“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知微知彰,知柔知刚”,而“盖取诸乾坤”之故。圣人能体认乾坤之德,则能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目标。“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易卦有非常丰富的“德”性内容,是建构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因素。“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说卦》)卦爻以阴阳刚柔的基本变化为准,同样卦爻也要以天地自然的“阴阳合德”或“神明之德”为准,天地自然之本德方是缔造社会仁义道德和顺即和谐的内在根据。所以易的社会和谐之缔造,始终没有离开自然和谐的本质根源。
最后,易卦爻对人事的表述内容,几乎每一卦爻都能够遵循自然本旨而通其变。基本的思路是,先承起自然物象的发生情况,然后推及人事产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表明一切人事发生的未来事实均在自然情理之中,目的在于为人事行为提供把握或改变事象可能发生的先机。如谦卦(艮下坤上),“君子有终”,原因是天道谦,而人道遵循天道“好谦”,所以君子有善终。如蛊卦(巽下艮上),“刚上而柔下”(《彖》),《象》说:“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以山下和顺之风为承起,喻人事育德之象。如咸卦(艮下兑上),也是吉利之卦,原因是“柔上而刚下”,“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彖》),即是说社会人事只要能够根据自然之理,男性尊重女性,就能够使社会和谐。再比如恒卦(巽下震上),“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根据自然的物象是“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彖》)可见,恒久和谐的社会局面,完全取决于圣人能够遵循自然恒久的规律。
标签:中国哲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