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校本教研视角下的化学教学理念

2012-09-25

【编者按】:化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化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化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教学”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与校本特色,形成了校本教研下的化学教学观:以全面推进科学素养为宗旨,注重提升化学理解力、加强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的培养、关注思维能力的训练、并在化学实验探究中注重实验创新。

关键词:校本教研化学教学教学观

教育部基础司长朱慕菊指出,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学校,乃至课堂中,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由此可见,教育工作的重心已不再只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培养塑造学习型的人才。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自我更新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紧迫。

“教学”可以说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也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新课程理念的指导相当关键。具体到化学学科,更是要结合“以实验为基础”这一核心特点以及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形成既符合学科特色,又符合校本特色的化学教学观。

一、化学教学的宗旨是全面推进科学素养

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身,更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命题渗透过程与方法,关注情感、责任、价值的考查,这是课程改革推动高考的必然发展。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个性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每课的引入,可采用一些故事引入、对比引入、化学知识的发现历史、地球演化与生命进化知识或者是一些生活话题引入,这样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持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从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2.注意运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教学应注意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种相关问题,并力求反映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互动与关联。

3.树立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的观念

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对于学生自主性的体现,化学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化学实验的过程、生活生产中的化学现象、化学知识的发现史等都能够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在教学中就要放手让学生去发现、探索,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二、化学教学中应注重提升化学理解力

化学理解力包括学生对物质世界的理解,学生能够从变化的角度看自然、从分子原子的水平去解释自然现象、从宇宙进化的层次去理解生命及其进化的过程;包括对化学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理解,能够在科学实验探究中自己动手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体验过程,最后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化学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理解;还包括对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STS)关系的理解,学生都能从生活常识的角度知道生活和化学息息相关,但是并不能真正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到社会生活实际,从药物到化妆品,从燃料到饮料等化学产品中认识化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要提升化学理解力,重要的是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化学习的环境和文化氛围,“情境学习就是在情境脉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这种脉络反映了知识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应用方式。”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下,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对知识的理解,熟悉化学原理的应用,有意义的学习才会发生,学习与认知基本上是情境性的。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下,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对知识的理解,熟悉化学原理的应用,有意义的学习才会发生,学习与认知基本上是情境性的。化学教学内容、背景、学生参与、实验(实践)四个要素整合在课堂中的情境学习中,学生才有真正的化学理解力,才有真正意义上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在校本校研下,要充分发挥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作用,让学生从与生活相关的小课题中入手,自己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提升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力。

三、化学教学中要加强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培养

学习就是一个信息获取和加工的过程。能否准确把握信息中的关键词语、限制条件,将信息表征、加工,并善于挖掘隐含条件,是顺利解决问题的前提。信息的表征、加工亦是一种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则是对多种形式信息之间的转化能力。

1.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分析问题是对获取的信息进一步加工的过程,明确问题的实质后,挖掘其隐含的条件,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归类。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寻找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切入点,程序性地分析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多种形式信息之间转化能力逐步形成

要培养学生多种形式信息之间的转化能力,就应在教学中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关注物质知识的特征和相互转化,最好方式便是建立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归纳中自主发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转化关系。例如物质的量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总结物质的量在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和体积之间的桥梁作用,由此推出微粒个数(N)、物质的量(n)、质量(m)、体积(V)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式。其次在每章小结中,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并形成自己的概念图。以此便可以逐步形成信息间的转化能力。

四、化学教学中关注思维能力的训练

提高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让学生参考并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要注意去挖掘隐藏在各种特殊细节后面的普遍性的东西,揭示出其内在化学本质。尤其是面对生活中的化学,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并探究本质,让学生学会从微观结构出发去解释宏观的现象。对于概念的形成,抛弃那些简单的背诵,而是让学生逐步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由此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与思维能力。

五、化学实验探究中注重实验创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分散的知识归块,归类分析并进行全面评价,并进行思维加工,指导学生将装置进行归类、改进,探究和验证。同时可以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生活中的化学,利用生活废品进行简易化学实验探究。由此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是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在校本教研下,化学教师要根据自身学科特色逐步转变教学观念,同时也要注重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一方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改进知识结构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策略和自我监控能力,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实现有效的知识建构。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文庆城李凤.提升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培养科学素养.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8-9)

精品学习网 化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