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巧留思维空间提高课堂效率

2012-09-29

【编者按】:化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化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化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上,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画家画画,不会铺天盖地,布满画纸,而总会留点空白。“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不就是有名的留白之作吗?因“留白”观画者便有了暇想的余地;作家作文,讲究含蓄,”纸有尽而意无穷”,目的是让读者从有尽文字中体会无尽之意;音乐家演奏,时而“千山咆涛”,时而“万马齐喑”,目的是让听众于无声处想音乐,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样,有经验的教师从来不会“满堂灌”,而是在细针密线,鞭辟入理的同时,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那么,如何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八种方法。

一、抛砖引玉法

所谓“抛砖引玉法”,就是在课堂讲授时,教师讲关键,点要害,把线索思路抛出去,然后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引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好比射箭一样,教师引导学生张满了弓,却不发箭,让学生自己把箭射出去。

例如,在讲解钠的性质时,我先做一个实验:钠与水的反应。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后,教师总结投影:钠浮在水面上,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并发出“丝丝”声,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滴有酚酞的水溶液变红。

我把关键字眼用着重号标出来,让学生分析:钠为何能浮?能熔?“闪亮”说明它的颜色怎样?是什么力量使它游动?“丝丝” 声何来?溶液变红说明有什么物质生成?

这样,教师启而不发,指方向而不带路,讲学法而不讲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索,把问题的答案说出来,学生的记忆便深刻了许多。

二、演绎归纳法

所谓“演绎归纳法”是指教师在帮助学生温习旧知,扫除障碍,作好铺垫,唤起联想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得出结论,形成规律。即教师演绎,学生归纳。

如习题课上某一类题的解法,教师可通过一组或几组不同的例题,描绘出大致的轮廓,帮助理清思路,而解题方法或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三、蜻蜓点水法

如果说演绎归纳法是教师演绎,学生归纳,那么蜻蜓点水法则相反。此法教师只在重点、关键处点拨一、二,给学生以简单的提示。大量问题则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

例如,对于如下习题:二硫化碳能够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若将0.228克二硫化碳在448毫升氧气中充分燃烧后,试计算所得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多少?

许多学生拿到题后,即开始进行过量计算,然后计算生成气体多少,余下气体多少……结果做得满头大汗还未有结果。此时我板书出方程式稍加点拨:“仔细观察一下物质的系数”。学生恍然大悟。但具体解法留给学生自己去思索。

四、举一反三法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倡:“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中也应如此,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对于某一类问题,只需抓住典型范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以揭示规律,形成思路,而同类教材的其他内容,则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发散思维,触类旁通。

五、蓄势推导法

为得出某个问题的结论,教师循循善诱,抽丝剥茧,把思考不断引向深入,把矛盾逐步加以披露。就在学生心理矛盾交错,欲解难解之际,教师高屋建瓴,进行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揭示问题的本质,以导出“真相”,学生自然得出结论,达到知识的彼岸。即所谓“水到渠成”。

例如,我在讲授“气体摩尔体积”时通过把构成物质的微粒比作宏观的球,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得出结论。我先问学生:“相等数量(例如一百个)的篮球与乒乓球分别紧密堆积,谁占的体积大?”学生回答后追问:“如果分别隔10米远放一个球呢?”“球的体积分别由什么决定?主导因素是什么?” 然后告诉学生“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或原子)在固态或液态时间距很小,而在气态时间距则大得多。而且在温度、压强一定时,各种气体的微粒间距基本相等。”经过这一番酝酿推论,学生豁然开朗,“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抽象的概念便变得形象而具体。至于如何表达出来,则留给学生思考。

六、故意停顿法

在处理新课或疑难问题,或讲述某一内容时,为避免平铺直叙,教师讲到一定程度戛然而止,故意给学生留一小段时间,让学生默默地思考,在静思中孕育贯通的种子。同时让那些开思想小差或搞小动作的学生悬崖勒马,跟上课堂思路。

七、存疑激思法

在某些问题的讲解中,教师故意留下一点不完全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动脑思索;或者当学生回答某个问题,提出某种设想后,教师不急于作出评价,不匆忙作出结论,而是再问一句:“这样行吗?”然后留一定时间,启发学生再思考。

八、余地生辉法

一堂课里,切忌“两头无剩”的满堂灌。要在知识衔接处,或提出问题之初,或结论之后,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地或细细咀嚼,或反复品味,或变式练习,或广泛演绎,或判断得出答案,或提出新的问题……总之,给学生留有思维驰骋的余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开出绚丽的智慧之花。

课堂中,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也就给了学生消化、吸收、发现、驰骋的广阔天地。在有限的知识探索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思考力、理解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这确实是一种以逸待劳的高超的教学艺术。

精品学习网 化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