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数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数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数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数学知识更广泛地用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中,作为信息时代的人们越来越需要数学.但是在数学教育中,把应付各种考试,获取好成绩,当成了数学教学的唯一动力和目标,这种认识忽视了数学的实践价值.正如数学家拉普拉斯所说:“数学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是人们为解决科学问题而必须精通的一种工具.这种工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数学是计算的工具,数学是科学抽象的工具.”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时常会碰到这样的尴尬:有部分学生在努力学习数学的同时,逐渐地厌烦、冷漠数学,而且随着数学知识的丰厚,厌倦的程度也在加剧;还有部分学生在离开中学若干年后,你问他哪些数学知识现在还能派上用处?他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或是干脆回答:真不好意思,除了加减乘除,其他的都还给教师了,一旦数学解题的任务完成了,数学教育的功能也就消失了,这都是忽略数学的实践价值而导致的后果.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会学生有效地学习数学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但长期以来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十分淡薄,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三多:学习不自觉的多,学习方法低层次的多,学习方法盲目的多.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依赖教师的课堂讲解,更有甚者,有些学生在听课时似乎还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让人身感不安,而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方式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而是要学会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学习数学.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进而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学会合作,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应立足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对某些数学做深入的探讨,或从数学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因此,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重在参与,重在应用,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创造不同的问题情景,将数学问题设计成学生身边的或可解决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消除数学的神秘感.
传统教学方法,着眼于学生的接受性学习,片面注重对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和掌握,是一种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方式.
二、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中挖掘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
“研究性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摆脱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束缚,教师应选择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中挖掘数学问题,营造一种能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
某些数学原理、方法,比较抽象、隐晦,即使教师讲得既深且透,仍有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把握.为了进一步启迪学生,教师宜将问题与生活中例子进行类比.鲜活的生活背景,配以通俗浅显的语言,能将学生的思维领进一个新层次.因此,这样的问题情境除了在语言上的幽默风趣外,还应富有启迪性.
三、引导学生以研究者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自觉应用数学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
数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强有力的工具,它既能帮助我们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同时又为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数学学习的本质应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主体的一种主动再创造行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能力等应当在学生头脑中产生出来,而教师只能起到点拨、引导、启发的作用.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往往将数学异化成纯粹的数学习题,而淡化了数学作为科学工具的作用.“研究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以研究者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而不仅仅是以学习者、应试者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可以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从而让学生在自觉应用数学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星明.数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4(7).
[2]徐朝阳.浅谈应用题教学的一点体会[J].中学数学教学,2000(5).
[3]熊祚林.巧设问题情境,激趣启智助探[J].中学数学研究,2001(5).
[4]姚荣峰.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0(9).
[5]叶亚美.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学数学研究,2000(10).
[6]《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教基(2001)6号.
下一篇:浅谈数学教师解题的看法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