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概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2012-10-11

【编者按】:数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数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数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2010年第8期刊登了陈明儒老师的文章《初中概率题为什么颇有争议》,读后深受启发,也深有同感,不少老师和同学在进行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时,感到对有些问题的认识不是很透彻,容易引起争议,下面就列举几个这方面的问题供大家借鉴.1排列与组合问题

虽然初中数学没有系统讲排列组合的相关知识,但概率中不少的问题与排列组合有关,作为老师应该明白,有些问题可以直接运用排列组合解决,而有些问题不能直接套用排列组合的结论,只能借鉴的思想方法才能解决问题.

案例1 (1)口袋中装有4个小球,一次摸出2个,共有多少种等可能?

(2)同时抛掷两枚相同硬币一次,向上的一面有多少种等可能?

分析 (1)(2)看起来好象都是“4个中任选2个”的排列组合问题,其实它们有本质的区别.根据排列(组合)公式,4个中任选2个,共有12种排列(或6种组合).对于事件“口袋中装有4个小球,一次摸出2个”,每个可能的结果都是独立的,符合“4个中任选2个”的特征,适合直接用排列组合的结论.而“抛掷两枚相同硬币一次,向上的一面的可能性”, 不符合“4个中任选2个”的特征,因此不能直接用排列(组合)的结果来确定“等可能”的多少,但可借鉴排列组合的方法进行分析.

设两枚硬币的正反面分别用正1、正2、反1、反2表示.

用“排列”方法分析:

首先,根据排列公式,4个中任选2个,共有12种排列.

(正1,正2)、(正1,反1)、(正1,反2)、

(正2,正1)、(正2,反1)、(正2,反2)、

(反1,正1)、(反1,正2)、(反1,反2)、

(反2,正1)、(反2,正2)、(反2,反1).

其次,排除4种不符合实际的情况:

(正1,反1)、(正2,反2)、(反1,正1)、(反2,正2),还有8种排列.

最后得出结论:同时抛掷两枚相同硬币一次,向上的一面共有8种等可能.

用“组合”方法分析:

首先,根据组合公式,4个中任选2个,共有6种组合.

(正1,正2)、(正1,反1)、(正1,反2)、

(正2,反1)、(正2,反2)、(反1,反2).

其次,排除2种不符合实际的情况:(正1,反1)、(正2,反2),还有4种组合.

最后得出结论:同时抛掷两枚相同硬币一次,向上的一面共有4种等可能.

这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同时抛掷两枚相同硬币一次,向上的一面有4种等可能结果”, “同时抛掷两枚相同硬币一次,向上的一面有8种等可能结果”.究竟是4种还是8种?可以说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单纯谈“某一事件的所有等可能结果有多少种”并没有多大意义,它应与“在这些等可能结果中有多少种可能是符合题目要求”相结合才有意义.对于这一点,在本文案例2的阐述会更加清晰.由此看来“同时抛掷两枚相同硬币一次,向上的一面有四种可能:(正,正)、(正,反)、(反,正)、(反,反)”是从组合的角度而言的,把它说成“有(正,正)、(正,反)、(反,反)三种可能”既不是依据“排列”也不是依据“组合”,是完全错误的.2 两种列举方法——树状图、列表法

树状图和列表法都是用来列举某一事件所有可能的结果,但要根据事件的类型选择恰当的方法.

树状图:顾名思义借用树木的生长形象地表示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树状图”一般表示“事件按先后顺序发生”类的问题,用“树状图”进行列举时,关键是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分为几个步骤,按步骤画图.对于“事件同时发生”类的问题,在不改变其本质属性的前提下,若能转化“事件按先后顺序发生”类,则也可用“树状图”表示.

列表法:由于表格的局限性,列表法适合“两个事件同时发生”或“一个事件发生先后只有两个步骤”这一类的问题.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事件同时发生”或“一个事件发生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步骤”的事件,用列表法就不能很好地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而树状图就没有这些限制.

3 事件的“所有等可能结果”的两种计数方法:

在概率中,“所有等可能结果”的计数方法,可用“排列”的结果,也可用“组合”结果.

案例2 四只粽子,除内部馅料不同外其他均一切相同:一只肉馅,一只香肠馅,两只红枣馅.

(1)用画树状图法分别求出“吃两只粽子正好是一只肉馅,一只香肠馅的概率”和“吃两只粽子正好是先吃到肉馅,后吃到香肠馅的概率”;

(2)用列表法求出“吃两只粽子正好是一只肉馅,一只香肠馅的概率”.

解 (1)画树状图法

精品学习网 数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