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把一个正方体木块,一面写上“1”,两面写上“2”,三面写上“3”。4人一组抛这个正方体木块,每人抛20次,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每人抛出“1” “2” 和“3”朝上的次数。先把得到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中,再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学生按要求分组开展抛小正方体木块的活动,有抛正方体木块报数的,有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有填统计表与统计图的……根据小组成员之间的差异和知识能力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工,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让每位学生都觉得“我是小组中的一员,我提出的问题或我的想法很重要”,充分体现小组合作的力量和学习效果,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发挥合作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建立机制。
首先,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有利于小组内的学生形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同时,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例如,先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交流从正面、侧面看到的图形,说说各有几种不同的摆法。学生按要求用3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不同的几何体,对这一学习任务的评价指向小组整体所能想到的不同摆法,而不是每个个体与众不同的思维成果。所以,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都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结果。学生不仅要为本小组的活动献计献策,同时也要努力使小组内的其他同学理解并认可自己的想法。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就易于形成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身的努力对小组整体的荣誉和成功有责任。
其次,这样的学习任务还要便于落实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个体责任。例如,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让每个小组分别准备一个“爱心箱”,要求学生按顺序依次观察“爱心箱”的正面,并提醒“一个同学观察时,其他同学要注意他的观察方法对不对,并提供必要的帮助”,这是指导学生落实小组成员个体责任的有效措施之一。
3.适时引导。
我们所面对的是学习能力还很不成熟的正在成长的小学生,如果没有有效的指导,很难能有效整合各种观点。因此,在学生合作时,教师要及时全面巡视,发现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如:画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①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后,各是多少厘米?先算一算,再画一画。②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比较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我是这样教学的:
(1)解决问题。
学生先独立尝试再在组内交流汇报,发现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那么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
(2)延伸思考。
学生在上面发现的基础上,延伸思考得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结果: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那么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那么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那么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
下一篇:浅谈怎样上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