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重视培养高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013-02-04

【编者按】:数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数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数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江.泽.民主席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高中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的养成同样离不开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培养高一新生创新思维能力这一论题,简短而清晰地介绍了自己在以往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心得。

【关键词】高一新生;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56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0-0033-01

教学教材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一是高中阶段的开始,是以后三年学习过程的奠基阶段。所以重视培养高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所谓创新能力是指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并应用猜想、想象、直觉等获得发现和进行创造的能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为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么数学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教学打下基础

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要首先敢于冲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以研究性教学代替传授式教学为,以反思性教学代替经验教学,以开放性教学代替封闭性教学,创新教育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强调学的主体意识,突出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将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来,培养创新能力,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压抑挫伤人的创造潜能和个性的发挥、窒息人的创造意识形成的种种因素,并使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实处。

二、提高学生数学气质,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优秀的数学气质是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力求现象数学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之间的数学现象,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过程,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气质,从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浓厚的好奇心,对问题的敏锐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持之以恒的品质,这正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特有的典型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生的质疑来自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的反馈,高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主要表现在记忆和解题上,缺乏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分析,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反思的少。

四、结合实际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

数学学科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尤其是对刚刚接触到高中数学的高一新生。没有好的开头可能会挫伤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树立不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而数学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习这一学科的自觉性与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它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努力地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成为创新思维的动力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选取通俗生动的事例,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

传统的数学教学侧重于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传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这种教学活动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从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手段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熟练掌握和成功运用,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对数学符号的应用与思考,使学生在逻辑理解,抽象概括,变化联想等方面,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变通性,直觉性和独创性等创新思维的优良品质

六、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综上所述,在数学科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抛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优良的思维品质,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江卫,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反思[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2)

2、王良成,面向21世纪中学数学教育改革[J]川东学刊2003,(10)

3、赵育建、戴林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新理念[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2)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