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与苏教版第三册教材的“亲密接触”

2013-02-09

【编者按】:数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数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数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1.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和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类实际问题是在学生理解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例题的教学,就是通过让学生操作得出黄花有3个2朵,然后再提出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但在这教学之前,从没有出现这一练习的训练,如8里面有( )个(  ),这样就出现了教材上的脱节,导致学生没有这样的理性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往往知道是几倍?但不知道是怎样来的?用乘法做的较多。另外,我在想,(  )里面有几个几?其实也是平均分的一种说法,它的含义就是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如果在平均分的教学中能强调这一点,那学生就更加深了除法的含义,也就不会出现用乘法做了。

2.认识东、南、西、北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东、南、西、北也有所了解,但在学生头脑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太阳从东面升起,对北极星学生较少理解,甚至学生可能根本找不到或没看到过北极星,因此,例题是否更换成想想做做的第5题第(1)张图。把例题变为“你知道吗?”的内容,或许更合理一些。

3.在实际应用中的“够不够”

我觉得这类实际问题,学生较难理解,如果用除法算,这是有余数除法,而往往这是学生采用的一种思维方式。而用乘法来计算出结果,这是一种逆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往往学生会列式,但回答出错。

4.练习中的“不切实际”

在“确定位置”这节数学课上,在上课之前我做过统计,二年级的学生很少去电影院,何况是我们农村的小孩。再说,现在的电影院很少有满场的时候。因此,人们没必要对号入座,所以我觉得这个练习不符合学生实际。

5.认识“平均分”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后,发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每几个一份,也就是几个几个的分,分成几份,学生较容易接受。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需要一个一个的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还会几个几个的分。而在教学除法时却相反,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数,学生容易掌握,而每几个一份求份数,也就是求几里面有几个几,学生很难说清。那么在这部分教学之后是否能增加这一方面的练习,强调这两种分法的不同,再进行除法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我进行这一方面的练习,强调把8个圆平均分成4份,就是说每次拿出4个,一个一个的分。把8个圆每4个一份来分,就是说每次拿出4个,作为一份,是4个4个的分的。另外我还增加画画的形式来理解两种分法的不同。如:

让学生感受到两种分法的不同。

6.关于“可能性”

在教学中,学生对“一定”“不可能”两个词的意义较深刻。那么在想想做做(3)中按放球的要求学生进行操作。编者之意是按一个绿球也不放——放几个绿球——全放绿球操作。但在教学中,我发现较多学生很难放准确,是否也可以按例题的教学按一定——不可能——可能的顺序进行。

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1. 课标的理念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

如今的数学课,“生活味”渐渐浓了起来,学生始终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学数学,但是课堂效率却降低了。两年来的数学课程实验中,有些学生的计算技能(口算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降低了,学生的数学成绩两级分化有加剧的现象。

2. 流于形式,急功近利

现在的课堂热热闹闹,学生积极性很高,教师在课堂上是采用多表扬少批评的做法,学生积极性较高。但不难发现,只有少数优生在撑着台面。而有部分学生问他学到了哪些知识,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往往无言以对。

3.              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之间存在矛盾。

(1)班级学额问题

学生人数较多,不能面面俱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可能会遗漏某个学生。

(2)条件设备问题

缺少教辅用具,教材中呈现的有关教学资源无法实现。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每天的教育也是新的。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为学生的一生服务。让每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让每个教师领略教育的趣味,让每个父母享受成功的喜悦,或许这就是教育的真谛所在。我努力着,快乐着。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