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数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数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数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案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需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化时代”和“学习化时代”,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发展构成了教育的四大支柱,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日益提高,以至“我们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亦即教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当今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水准已经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所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案例研究,是一种教育行动的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形式,为此,笔者有几点思考。
一、 教师案例研究的三大障碍
1.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两张皮”的现象普遍存在。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一些教师有了一定的教育科研基础,有了一定从事研究的实际能力,但是却不能好好的把握,以至出现了要么有很好的例子而懒于记录分析,要么对于很好理论的实施让他仅仅停留在观念的位置上。很少拿他来做实践的探索和验证。
2.教育教学工作负担沉重,没有教育研究的机会和时间。这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现在苦于升学、片面追求教育质量等观念的影响,一些有实力的教师对于一些有价值的,来自一线的鲜活的教例,让他眼看着就让他溜走了,没有时间去好好的分析和反思,这是很可惜的。
3.缺乏从事研究的有效训练,想做教育研究,但不会做。更多的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来自实践的事例,但不会做。比如就案例写作来说,相当一部分教师把他和教学设计、教学后记等同起来了,而且严格意义上来说。课例也不是真正的案例。比如昨天我上了一个教育网站,发现了问题。我们先来看下面一个帖子:
案例研讨 - [原创]《丰碑》教学设计(有筛节)
1.情景导入:同学们,有这样一支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的红军队伍,他们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发生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手势示意生齐读课题——“丰碑”)
2.同学们见过碑吗?在哪里见过?什么是“丰碑”?
3.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吗?[板书:军需处长]课文中哪一句话直接把军需处长和丰碑联系起来呢?请用“
”把它划出来。
4.出示中心句:“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谁能围绕这句话提出问题?(为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5.快速浏览课文,请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
6.自由读第7自然段,小组合作:根据这一段内容设计问题,问题里必须有为什么或怎样这两个词语。
点拨:
┅┅
这是一份教学设计,他没有明确提出或者我们不能很清晰的看到他研究的背景;有一定的情境描述,但缺乏或者根本没有教者的反思,因为他仅仅是设计,至于具体出现了哪些生成性的东西,还不可预知。
再来看看一份材料:
《比尾巴》教学案例
师:刚才,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参加了小动物们举行的“比尾巴”比赛,认识了许多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觉得十分有趣。现在,我们也来举行一个“动物尾巴介绍会”,请小解说员们准备好自己带来的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谁先上台向大家介绍你喜欢的动物尾巴的特点?
生:我带来了一张老虎的图片,老虎的尾巴长长的,上面还有许多花纹。
师:这位小朋友说得真好!他能用“长”来生动形象地介绍老虎尾巴的特点(板书:长)。大家在介绍时,要向他学习,看谁也能用上本课学到的表示动物尾巴特点的词,如“短、扁、弯”,还可以发挥想像,用上“好像”这个词。还有哪位小朋友们想上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这么多的小朋友举手啊!这样吧,大家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等一下选派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
生:四人小组交流。
生: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介绍。发言情况举例如下:
生a托着小鱼缸上台:这是我养的小金鱼,金鱼的尾巴扁扁的,好像一把小刷子。
生b举着图片上台:这是我昨晚在电视栏目《动物世界》上看到的一只长颈鹿。我把它画了下来。它的尾巴又细又长,好像小辫子,又好像一根毛笔。
生c拿着玩具袋鼠上台: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长,袋鼠经常把它当作椅子坐。
生d带着一本《动物小百科》上台,翻开其中一页:锦鸡的尾巴五颜六色,非常美丽。
【评析】这个教学片断突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凸显出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认识世界的机会,初步培养了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表示动物尾巴特点的词“长、短、扁、弯”等,让学生出示材料进行介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力。教师用富有童趣的过渡性语言,把学生带入“动物尾巴展示会”的学习情境;教师运用鼓励性评价,激起了全班学生上台交流的欲望,师与生、生与生的信息处于良性动态交流之中。
这是一份大家经常可以在各种教育杂志上看到的材料,他是案例吗?我们先来看看权威专家对于案例概念的界定:教学案例是对教学实践中发生的一个包含疑难情境或某些决策行为的真实描述。它的要点是:背景、人物、场合、事件与后果以及教者的个人反思。它的行文方式主要是以故事的形式。对于事件、困惑和师生交往的曲折经历用记叙的方法给予分析和反思。所以案例他的表达方式要叙事性的。教师本人对于问题的探讨,以及最后的诠释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上面的例子不是案例。
二、教师案例研究的几个关键
对于案例的研究,可以说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有这样的潜在素质去做,我们可以模仿医生的病例和律师的案例去做,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案例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它要求教师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包括对一些问题的简单陈述,对一些困难的详尽描述,尝试过的解决方法以及最终成功的解决方法,以便于时日讨论所用。
1.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活的教学案例:
教师教育中的案例同样也是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的描述。与实践的联系是案例之所以对教师教育起作用的核心所在,也是案例的价值之所在。有研究表明,由从事实践工作的教师所写的案例比起由研究者开发的案例,由于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更能引起读者的认同感。所以教学案例开发最重要的主体应是从事教学实践的教师。(《案例研究法案例法的历史及其对教学案例开发的启示 》浙江省台州师范专科学校 王少非)。请看下面一则来自一线的案例。
美丽的恶作剧
下午我有两节语文课。第一节课我讲试卷,在黑板上写了很多的板书。
第二节马上就要上了,我刚走到教室门口,就看见屋里唧唧喳喳的说笑,看看每一个学生脸上那丰富的表情,我知道准是有什么可笑的事;不料当我走进教室时,顿时笑声四起,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诧异之际,扭头看黑板,只见上节课板书没有被擦净,剩下的一些字连起来,可以念成:“威胁 阿 康”、“斩 康 绅士”。哦,明白了,有学生搞恶作剧。上节课我写了很多字在黑板上(生字里有“威胁”“绅士”“康”是我比较“健康”和“慷慨”的“慷”的时候写的,“斩钉截铁”取了一个字),有人“断章取义”,擦黑板时,故意留下这几个字。谁弄的?我扫视了一眼,哈哈,准是那个笑得很拘谨的男生王津津。
怎么办?由此打住,还是……?
“呵呵,谁写的?”
大家哄堂大笑。有人说是王津津。
“哈哈,威胁我?谁敢威胁我?”我装腔作势道。
“好了,谁先威胁我一次?有没有敢的?”
“我先来威胁你一次”说话的是个男生,“要是我今年考不好,康老师你小心下学期我缠着你给我补课!”
哈哈……我也笑了。
“我来,康老师,下次再来了稿费,要是不请客,我可是要抢的,是不是同学们?”
呵呵,还带煽动的呢,我连忙承诺:“下次请大家吃花生、瓜子。”
“那么威胁的意思是什么呢?谁说说。”
“就是吓唬别人,让别人去做人家不愿意做的事情”
“就是利用自己的势力,让对方去做一件事。”
“就是胁迫别人”
……学生一口气说了很多。
“大家说的不错!”
我故意把“斩康绅士”的斩用身体挡住,“请同学们念这几个字!”
“康绅士!”
“哈哈,你们夸我是绅士,这个我愿意听,再说一遍!”
“康绅士!!”
“我绅士吗?我哪里绅士?你知道什么是绅士风度吗?
“绅士风度是说一个人有修养。”
“绅士风度是说人举止文明。”
“绅士风度是说一个人潇洒。”
“谢谢你们夸奖我啊,我好好高兴呀!”
哈哈……笑声掩盖了上课铃声。
“这样你们用上‘斩’‘康’‘绅士’这几个字说几句话怎么样?谁先来?
“话说民国某年,一位姓康的刀斧手,在菜市口斩了一位无恶不作的绅士”
“你这么一说,还有点说评书的味道。”
“我来,康老师斩钉截铁地说:‘我是绅士!’”
“啊?我什么时候这么斩钉截铁过?再来”
“推出去斩了,康大人一声令下,绅士人头落地!”
“别光说这个,换换!”
“我说,我先斩后奏,在康老师安排劳动任务前就干完,我是不是有绅士风度呀?”
哈哈……大家都笑了。
我拿起一支粉笔,在那两行字的后面添了几个字:
“威胁阿康是可以的”“斩康绅士是没有人上课的”
哈哈……
“我们接着上课!”
“起立!老师好!!”
这是一则典型的意外式案例,教师对于这个事情的处理是诗意的。教师充分利用了这些生成性的东西,很好的对学生进行了教育,把一桩令其他老师头疼的恶作剧处理德如此美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当然,案例他还有综合式案例和课题研究式案例等不同的形式。
2.教师要学会在教育情境中反思
“教育的情境通常不允许教师停顿下来进行反思,分析情况,仔细考虑各种可能的选择,决定最佳的方案,然后付诸行动”。(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在教育情境中反思,要将反思和教育行动融为一体,使教育行动成为一种“有心的行动”。树立在教育情境中反思的意识可能会有这样几个阶段:还原期——不自觉地还原到教育常规;困惑期——职业良心发现,运用教育常规并没有产生期望的结果;修正期——积极意识到只有修正教育常规才能获得更大的教育性,并实践之;自动化期——积极还原,善待困惑,积极修正。
教育反思包括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的感受、体验、发现和见解。任课教师在反思中得到教学理念的提升。反思的目的在于实践着“理论——实践——理论”这样一个螺旋式,不断前进的过程。关于在教育情境中反思的案例很多,在这里我就不举例了。
3.评价体系是案例研究的支撑
评价体系的支撑,我们认为评价的目的,不只是评定结果,也不只是对事实的认识和解释,而是旨在通过评价,发现课程改革所遇到的问题、经验和教师达到的不同水平,形成新的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抽象:我们的目的还不只是停留在过程认识的形成和完善,而且还想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我们自身对研究的反思。这是一种研究者、实践者与评价者合一式的评价。(叶谰、吴亚萍《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教育研究]2003。8期),而且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叶谰教授设计了〈“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实施过程评价表〉中对资源生成、教师的回应反馈、过程生成等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这样为我们的案例研究也提供了理论和评价的保障。而且一些生成性东西的出现,对于我们对案例背景的概述,案例运行的描述和案例运行的结果的分析提供了很好、很实际的素材。
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涉及到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以及教学评估与反馈的案例:
幼儿园小孩学“集合”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掀起了新数学运动强调,要在小学甚至幼儿园及早引进“集合”的概念,以下就是这一背景下发生的一个故事:
一个数学家的女儿从幼儿园放学回到家中,父亲问她今天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女儿高兴地说:“我们今天学了‘集合’。”数学家想:对于这么一个抽象的概念来说,女儿的年龄实在太小了,是难以理解的。于是,他关切的问到:“你懂了吗?”。女儿肯定的说:“懂了,一点都不难。”这么抽象的概念会如此容易的接受吗?听了宝贝女儿的话,作为数学家的父亲还是放心不下,因此,他又追问到“你的老师是如何教的?”女儿自信的说:“女教师先让班上所有的男生都站起来,然后告诉我们这就是所有的男孩子的集合;接着,她又让所有的女孩子站起来,并说这就是所有女孩子的集合;然后,是白人孩子的集合,黑人孩子的集合,等等。最后,老师问大家:“是否都听懂了”,我们回答说懂了。父亲想,这样的教学法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因此,作为数学家的父亲就以如下的问题作为最后的检验:“那么。我们能否以世界上所有的狮子或土豆组成一个集合呢?”女儿迟疑了一下,最终肯定地说:“不行!除非他们都能站起来。”(引自郑锍信《数学教育哲学》)
所以案例是教学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观察别人的课堂,反思自己的实践。教师要真正提高自己的专业地位,选择教学案例研究,不失为一种提高自己专业素质的好的方法,我们可以让我们精选的来自一线的鲜活的案例成为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的载体,因为案例是我们的实践和反思,所以我们会感到教育科研不再是陌生和高不可攀的,让我们和我们年轻的案例研究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一起收获。
相关推荐链接: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的情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