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2013-02-21

【编者按】:数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数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数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南京大学哲学系郑毓信教授在《国际教育视角下的中国数学教育——关于中国数学教育的再认识》中提出把“人本主义”作为教育思想理念.以人为本既体现了人与人的世界的同一,又体现了人与人自身的同一.而坚持以人为本不仅是一种价值论主张,而且“指人们抱着以人为本的态度、方式、方法处理问题”,从郭思乐教授所著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要弘扬人的主体性,回复人的本位,保持人的尊严,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教会人学会做人.与此相适应,“以学生为本”也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生本教育的理念,可以通俗地讲“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生本教育”的做法,就是让制度和方法服从于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个性,关注人性,成为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我国三级课程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因地制宜、由内部人士共同参与编制的适合本校情况的课程,数学校本课程是校本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数学学科为着眼点的校本课程.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而自由地健康发展,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但是通过教育发展健康的个性这一理想远未实现,我们的教育过多地强调统一性和共同要求,学生几乎没有自己的空间,从而也就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校本课程则强调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在形式上看是“以校为本”,而隐藏其背后的真正的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的健康发展为最高目标.下面就基于生本理念的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策略谈几点看法.

一、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整个高中数学教材涉及的数学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组成了数学结构系统的“两条线”,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体的数学知识是数学的外显形式,易于发现,是一条“明线”,它是构成数学教材的“骨架”.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内在形式,是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工具,是一条极具潜在价值的“暗线”,它是构成数学教材的“灵魂”.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素材之一就是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再开发、再创作,突显明线、挖掘暗线.

在校本课程《数学思想方法》中笔者曾经让学生探究过这样一个源于教材、看似简单的问题:关

探究一在椭圆方程中,变量的取值是受到限制的,这个限制条件可以通过方程中的“非负项”而

从以上的探究中,我们可以对它们的解法特征做出如下归纳:

观点1:通过“非负项”可以构建不等式进行解题(求变量的范围).

观点2:通过构造函数研究其性质,从而实现“等转化为不等”去解题.

观点3:通过“判别式”构建不等式解题.

上述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研究“等式”问题的转化意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它可以通过以上三种基本途径去实现,同样,研究“等式”问题也可以转化为研究“不等式”的问题,由此发现“等”与“不等”是一对辩证关系,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就是哲学思想.

校本课程中的数学解题同时更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解题虽然离不开方法技巧,但单纯的方法技巧无论怎么娴熟,都无法把人带入解题这一创造的境地,在知识和解题之间隔着一层不薄不厚的“膜”,穿透它需要数学思想的锋芒.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广泛应用,丰富其联想的空间,懂得“来龙去脉”,使学生的思维更规范、更科学,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迁移、运用,比如下面探究四与探究五(解答略).

求出a2+b2的最小可能值,

二、提供多样选择空间,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生的需要而开发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数学校本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学生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追求.

笔者在校本课程《体味“分形”的魅力》的教学中让学生选择其喜欢扮演的角色,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个性与兴趣组成若干小组,并推举一名组长,组长要对本组的成员进行分工.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研究,这样就为学生的数学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下面是各小组的研究方向,小组一:寻找分形;小组二: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小组三:法国数学家朱丽亚与芒德勃罗的工作;小组四:认识“分形”;小组五:分形几何与传统欧氏几何的区别;小组六:回味“分形美”;小组七:探究“分形”.每个小组使用自己的方式将研究成果进行汇报与展示,

而在校本课程《探秘红黄绿,交通你我他》中不同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个性对以下问题分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问题~:交通流量、密度、速度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主要利用函数的知识);问题二:讨论红绿灯的信号管理问题(结合了物理学与数学的知识);问题三:黄灯的设置时间问题(结合了物理学与数学的知识);问题四:对湖州市城市交通情况的问卷调查(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问题五:对湖州市城市道路交通违章的数据调查分析(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