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2013-03-05

【编者按】:数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数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数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始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出发点。“问题解决”教学策略中的情境创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设法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一、探究性问题、激发创新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地倾向和动力。任何行为和活动的产生都离不开动机,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注重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解决的内驱动力,进而为学生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契机。

1、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好奇心。好奇是兴趣的先导,只有好奇心才能点燃兴趣的火把,富有创新精神的人通常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应注意在创设探究性问题时,引发好奇心。如教《科学》课三年级下册中的“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时,教师先设CAI课体潜水艇在水中的沉浮,让学生观看,进而使学生对沉浮的条件感到新奇。问题一个个油然而生;(1)为什么潜水艇能在水中上下自如行驶呢?(2)是什么改变了它的沉浮呢?(3)潜水艇为什么能潜水?(4)潜水艇为什么能浮在不面上?教师利用探究性创设问题,让学生产生问题,引发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激发了创新的动机。

2、在情境中揭示矛盾,诱发求知欲。求知欲是人们探究了解自己未知的东西而产生的愿望和意向。要激励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研究问题,探究规律,在创设问题的情境中注意适用时揭示矛盾,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科学》课三年级下册中的“冷水和热水”一课时,人们都知道冷和热是物体的特征之一,通常学生能用感官直接感知和判断,这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是科学。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经历,体验由热到冷的过程,首先设计情境 (给每组学生两杯水,一杯是热的,一杯是冷的)讨论: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让热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接着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充分感知由热变冷的过程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3、在情境中展开竞争,激发挑战性,具有创造性的人都具有敢想敢问,敢于标新立异的精神,他们通常都具有勇于探索,挑起冲突的勇气。如教《生物的启示》一课时,研究鸟的哪些特点适于在空中飞行,同学们经过研究说了很多:大大的翅膀,轻轻的骨胳,流线型的身躯,挥动翅膀的强健肌肉,长长的尾巴,轻轻的羽毛等。引导学生一项一项地讨论,对于“长长的尾巴”学生一致认为鸟靠尾巴掌握方向和平衡。当讨论到“轻轻的羽毛”时,有位同学辩论道:那蝙蝠没有羽毛不也可以飞行吗?于是大家展开激烈的争论,从而使学生的挑战激情显得特别突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动机。

二、创设自主环境、营造创新氛围。

创新思维只有充分的时间和自在的空间中才能孕育、诞生。如果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新行为。创设自主环境,让学生在宽松情境中学习,自主探索,从而形成利于创新、易于创新的良好气氛。

1、以民主为基础;农村小学的科学教育在课堂上分成几个小组合作学习,建立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融洽师生、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加信息沟通的渠道,培养协作精神。

2、以自主为手段: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情材料,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演示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认知活动,探究知识规律。

3、以实践为目标:让学生的思维在最大限度内得以拓展,在探究中使学生学会科学,学会创造,建立合理的认识结构,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最佳场所。

三、突出问题的开放性、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科学教学中的情境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增强学生的科学应用意识。因此,必须提炼学生生活的实践素材,在教学中适度引进开放题,为学生全方位地积极参与亲历、感受创造条件,体现不同层次的创新思维。

实践证明“问题解决”教学策略中的情境创设要有趣味笥,可操作性,能体现解决问题方法,能促进人的发展,这样才能在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中。促进儿童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主动探究促进思维的发展,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目的。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