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3-04-15

【摘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使学生获取知识进行创造新学习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注意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要计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发展学生的智力,就要让学生不但要认真听老师讲,也要认真听其它同学的发言。因此在数学课上,有必要创造条件给学生发言权,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知道的说出来,也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同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让学生把话说得准确、完整、有条理。力求语言规范化。如学习了“数的整除”这一单元后,出现了不少概念,且容易混淆,这时我尽量让学生多加辨析,如“质数和互质数”,“整除和除尽”等等,我并要让学生举例说明。这样使得学生特别是差生,既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其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学生进行深入思维活动的重要动力。每个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要尽量想法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成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圆面积”时,我先启发学生回忆并说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思考,能否利用长方形面积推导出圆的面积。然后再利用学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又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学具操作演示,推导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为:[1]、(A×B+A×H+B×H)×2。[2]、A×B×2+(A+B)×2×H。[3]、A×B×2+C×H。又例如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时,因学生已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可先问学生能否利用已学过的长方体的知识推导出圆柱体的表面积。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再在学生操作演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1]、2∏R×R +2∏RH。[2、2∏

R×(H+R)。[3]、C×(H+R)。

三、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学会比较分析,从而牢固掌握知识。

学生的作业成绩情况好坏是检验教师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方面,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特别是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如何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进行灵活解答。同时另一方面要精心设计练习,并及时批阅。并认真帮助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及时订正。

例如,教学了分数法应用题后,可出示这样一题:“修路队修一段长4 千米长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1/4 ,第二天修了 1/4 千米,还剩下几千米?”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比较,这样可让学生从本质上掌握“ 1/4”与“1/4 千米”的区别。还可以出示一些是否题,让学生进行判断。例如:[1]、一根绳子长4米,用去了1/2 米 ,还剩下2米。[2]、一堆煤,用去了2/5 ,还剩下3/5 吨。让学生进行观察、辨析,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又排除了知识之间的负迁移,并增强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解题能力。

数学知识有着高度的抽象性、系统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及概念未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即会引起概念的模糊和思维的混乱,对此只有通过比较分析,才能让学生分清联系和区别。从而正确进行解答。

例如,一台脱粒机3/4 小时脱粒 9/10 吨,1小时脱粒几吨?脱粒1吨要几小时?

这题学生知道用除法进行计算,但如何列式往往会搞错。对这种题目可指导学生用对应的思想方法进行分析并求解。

[1]、 1小时 ?吨 列式: 9/10 ÷ 3/4 =6/5 (吨)

3/4小时 9/10 吨

[2]、 1 吨 ?小时 列式: 3/4 ÷

9/10 = 5/6(小时)

9/10 吨 3/4 小时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进一步不断地通过实践和训练,从而使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精品学习网 > 论文 > 自然科学 >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