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将数学课设计成探究活动课,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欣赏数学和学习数学,不仅使数学的概念和规律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数学是以抽象的、简洁的方式表现的。然而,只有把抽象和简洁的知识进行活动化的改造,变成对儿童有个体意义的游戏、活动、工作,才能赋与抽象物以原来的生命,并同儿童的生命活动对接,这样才能激起儿童最大的学习兴趣。一、 探究性活动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容易按自己的方式内化和领会数学命题,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创造性,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思维也异常地活跃,“要我学”就变成了“我要学”,使学生能主动去探究知识的奥秘。如在教学《周长与面积的对比》时,老师先讲了一个童话故事:兔妈妈分给小白兔和小灰兔各一块长方形的菜地,两块菜地的周长一样长。小白兔和小灰兔为了菜地的大小争论不休。此时,老师提出问题:对于他们的争论,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学生顿时活跃起来:
有的认为两块菜地面积一样,没有必要争吵;
有的觉得面积不是一样大,又不能断定哪个长方形的面积更大一些;
还有的提出,既然是两兄弟,不论大小都不要争吵,中国古时候还有“孔融让梨”的故事呢?
为了弄个明白,学生做实验验证自己观点的积极性非常高,于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探究活动开始了:用等长的细绳在钉子板上围成不同的长方形并把结果填入表内。
图形
长
宽
周长
面积
……
你发现了什么?
再如百分比的教学,如果直接把定义告诉学生,学生这时学到的百分比就缺少经验支持,索然无味。但是改变一下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调查把各种各样的百分比带到班级里:
比如:在川贝枇杷露的说明上读到川贝含量是18%,就有同学说:“才百分之十八呀!”
一位同学在报纸上看到某学校本科上线率为92%,大家就感慨:“将来我一定要进这所中学读书。”
这样在学生的眼里,百分比是十分生动的事物,因而他们的数学学习也变得十分有趣,课堂氛围自然是轻松愉快。
二、 探究性活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数学活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有机会把生活经验、具体材料和各种相关的信息结合起来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分析和讨论,从而导致发现。
如前一节提到的“周长一样的长方形,面积相等吗?”学生通过钉子板的实验,记录下多个周长一样的长方形的长、宽、面积。通过观察和讨论,就会发现答案是否定的;然后通过比较得出:长与宽越接近时,面积起大;进而得到在围成正方形时面积最大;甚至还有极个别特别优秀的学生还会把讨论推广到其他情形。如:把0、1、2、3、4、5、6、7、8、9填入方框
□ □□□□×□□□□□ 怎样填积最大?
再如在学习《周长和面积的对比》后的一个综合实践题:少年宫新建一间长方形的儿童活动室,要在房间里铺上地板砖,要买多少地板砖才能铺好地面?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讨论必须知道的已知条件:
量出活动室的长、宽,算出它的面积;
了解地板砖的大小及价格;
计算所需砖块的数量及所需的钱数。
学生经历了完整的思考过程,也切实体验了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虽然重复了数学发现的过程,但正是这些不断丰富的数学活动实践经验的积累,使学生逐步树立自信心。这些再发现和再创造,是日后创新的萌芽,其意义丝毫不亚于数学家的劳动;而且数学活动中形成的科学的工作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比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更长远地影响学生日后的生活态度和事业发展。
下一篇:浅谈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