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习网
所在位置:主页 > 机器人 > 德国机械技术先进的主要原因

德国机械技术先进的主要原因

发布时间:2023-12-02 12:00来源:www.51edu.com作者:畅畅

德国机械技术先进的主要原因

首先我要说,中国的制造业不发达。我是学机械制造的,谈码仔一些我的体会。

当我和厂里的师傅们在为了使数控机床提高一级精度而不分白夜进行调试、翻译德文资料时,当我迟缺汪费尽千辛万苦又没有假期和加班费、满身污垢,满手是伤,操作失败了无扮桥数次但最终第一次加工制造出精度达到预计的0.0001毫米要求的样品时,我兴奋了一阵子,但紧接着又有了失落感,因为那台加工中心的数控机床是德国造的,数控计算机部分是德国造的,加工软件还是是德国造的,就连一把车刀,一个钻头,都是日本造的!除了厂房,没有一样工具是中国制造!就连厂房也是借鉴了外国的经验。

同胞们,你们不是搞这个的也许没有深刻的体会,我要加工一件精度为0.0001毫米的零件,所需的工具,就是上述外国制造的东西,这些工具的精度要比产品的精度高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几百倍!一把用于高精度加工的小小的钻头,咱们就是做不到啊!买日本的要好几千啊!没法子啊。不要以为会一些photoshop之类的时尚软件就沾沾自喜,一整套PRO/E正版软件要将近8000万元啊!给你你连安装都不会装,别说使用了,什么是差距?

前几年上大学时我们学校的大厅里看新闻,个个系的都有,当电视播放日本大学生制造了一个机器人拿到德国与德国大学生的机器人比试时,我们机械系的学生都傻了眼,那个机器人就是现在大家知道的可以双脚保持平衡自我行走的那种,不过没有外壳,学这行的我们一眼就看出它身上布满的控制器、马达、线路,镜头一闪而过,更多的是机器人不靠任何帮助自行双手翻跟头,90度鞠躬,双脚蹦跳前进,别的系的同学和老师都露出笑容“真好玩,太可爱了”,而我们系人除了惊讶,还有发自内心的...害怕!真正的害怕,这个差距太大了,这就是制造业,自动控制,材料学,的成就,我恨日本,所以我才害怕。

上面老兄 这文章都有快10年了吧 还抄来用 我说下我的感受啊 德国机械技术之消谨所以很厉害 全是因为战争 工业全是那时候积累下来的 工业化最早 我接触的德国的东西 先说机床 老式的设备纯继电器的 做的思维非常清晰 每个动作线路非常清晰 用的接 器也多 密拿贺基密麻麻的 机械方面他们能在满足功能的要求下 充分考虑操作与维修的方便这是很多国内设 备不能比的 用料也扎实 我单拍升位有台80年的拉床 用了30年一点问题没有 请过国内的机床厂仿造 但是 没一个厂能造的出来 他们有一套自己的标准 但是德国人的思维很怪异 比如PLC程序 他们编的很 复杂 套来套去 很简单的东西 中国人 几行就能出来 但是他们用几十行来处理这个问题 相当的繁琐 考虑 问题非常全面 就想自己编的东西自己才能看懂 就怕自己失业 呵呵 德国 日本 绝对的制造业的老大 小日本的东西超精细

我觉得德国机械也不算先进吧,机械主流品牌还是美国和日本垄断,比如美国的康明斯五十铃,日本的小松 助友 IHI 三菱 富兆郑士, 德做罩国纯猜闹有卡特重工 西门子高铁 奔驰重工集团 但是都是冷门

起步早、底子厚、经验丰富、教育发达、德国人很严谨。

工业机器人龙头,疯狂并购,成王or败寇?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油麦菜

近日,特斯拉(TSLA)宣布,将于9月30日亮相首款人形机器人——Optimus( 擎天柱),再次掀起了机器人热潮。

事实上,机器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2021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335.8亿美元(约合 2247亿 元人民币)。其中面向工业领域的 工业机器人占比最高 ,达43%。

不过在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一向由 国际 厂商 主导 。 四大家族 (日本的发那科、瑞士的ABB、日本的安川电机、以及德国的库卡)市占率合计超40%。

好消息是近年来,国内企业也正在崛起。紧随其后的 埃斯顿 (002747)和 汇川技术 (300124),如今已经成了 国产替代 的希望。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俩企业在工业机器人这条路上走了多远?横向对比,哪个更强?

一、买买买,买出了完整产业链

埃斯顿是一家典型的、靠买买买发展起来的公司。埃斯顿的 核心竞争力 ,就是买出了几乎 完整的产业链 。

埃斯顿起家于数控系统(即数字控制系统),而后拓展了电液伺服系统和交流伺服系统。再然后,在 伺服技术 的基础上,于2011年进入了机器人领域。

先插一句,解释下什么叫伺服系统?

所谓伺服,是希腊语“奴隶”的意思。也就是说,别人让干什么就得干什么。而伺服系统,就是按照控制命令的要求,进行响应的系统。

伺服系统是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 伺服系统+减速器+控悔闹制系统 ,三项成本占总成本60%-70%。其重要性,堪比新能源 汽车 的电池+电机+电控。

埃斯顿在伺服技术的加成下,切入机器人赛道也算水到渠成。不过,埃斯顿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

2015年埃斯顿上市,有钱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 疯狂收购 。收购标的包括具备3D视觉技术的Euclid、具备世界顶尖的运动控制技术的TRIO、具备微型伺服驱动器技术的Barrett等。

通过这一系列收购, 埃斯顿 一边巩固核心技术,一边填补自身空白。时至今日, 零部件自给率 已达 80% 。

还没完。

零部件自给,只是掌控了上游。这样生产出来的机器人,称之为机器人 本体 。距离实际应用,还差一步 系统应用 集成。通俗点讲,就是把一个标准化的机器人,针对具体 应用场景 进行改装。

如果没有人来负责机器人集成,那么生产再多的本体,也不会有人买。所以埃斯顿,又下场了。

2015年上市前,埃斯顿只有家电、金属板材两个应用方向。2016年后,埃斯顿进一步将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到了智能压铸、智能 汽车 焊装、焊接等领域。当然不出所料,都是买来的。

其中,埃斯顿2019年收购的CLOOS,在机器人焊接领域,世界领先。

如今,埃斯顿 上游自主 , 下游可控 。其一体化程度,完全不弱于国际四大家族。

相比之下, 汇川技术 的产业链布局明显差点意思。

汇川是国内 工控 (工业自动化控制) 龙头 。伺服系统、控制技术等业务本就是汇川的主业。所以在上游核心零部件环节,汇川也大部分能够实现自给。

也就是说,埃斯顿和汇川都能够很大程度 控制上游 , 降低成本 。或许这就是二者能够成为国内龙一龙二的根本原因。

但汇川止步于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没有下游的系统应用集成。这就意味着:

因为工业机器人赛道,上游搜前散搞技术,下游搞市场,其利润水平都明显高于中游的本体生产。所以理论上,上下游 延伸越广 ,盈利 能力越强 。

乍一看,埃斯顿的产业链优势就这么明晃晃的摆世氏在这。

但再一看,真的是优势吗?

二、买买买,留下了并购后遗症

埃斯顿靠买买买,买出了完整产业链。但与汇川相比,是福是祸还很难说。

1.下游应用虽广,却拖累了营收增长

2021年,埃斯顿工业机器人本体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104.7% 。焊接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市场营收同比增长 153% 。

然而,本体+焊接工业机器人+其他应用机器人,综合营收仅同比增长了 20.42% 。

这就说明,埃斯顿倾情打造的多条应用线,除焊接机器人外都成了拖后腿的。其 市场规模 很可能都在萎缩。

2.产业链更完整,毛利率却更低

前面说过,埃斯顿产业链更加完整,理论上利润更高。不过只是理论上。

2021年, 汇川 工业机器人的毛利率是 46.09% 。而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本体+系统集成)的综合毛利率,却只有 32.46% 。

核心零部件是工业机器人主要成本。埃斯顿和汇川都不具备生产减速器(三大件之一)的能力,其他零部件基本都能自给。二者可以算得上打平。

唯一的区别在于,一个是 买来的 ,一个是自己的 老本行 。

而最后,实际盈利竟然有这么大的差距。这是不是说明,埃斯顿买来的,终究不如汇川自研的?

3.管理费用高企,商誉减值埋雷

靠并购成长起来的企业,往往都会存在一些后遗症。

首先,整合管理难度大。汇川技术的 管理费用率 ,始终稳定在5%左右。而2022年一季度,埃斯顿的管理费用率,已超 13% 。

其次,并购需要资金。虽然埃斯顿靠定增解决了很大问题,但其账面 60% 的 资产负债率 ,仍然远超汇川的40%。

汇川每年还能实现正向的 利息收入 ,而埃斯顿通常要承担2%左右的 财务费用率 。

第三,并购绕不开的话题,是 商誉 。

2019年,埃斯顿收购CLOOS后,确实令业务规模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同时,商誉也从4.7亿,增加到了 14.86亿 。

什么概念呢?

截止2021年三季度末,埃斯顿净资产合计29.17亿。而商誉14.86亿,已达 净资产的51% 。

商誉本质上,就是并购时多花的钱。虽然名义上是一项资产,但根本没有实际价值。一旦经营不顺,商誉会第一个减值。

不知道净资产还不到30亿的埃斯顿,能不能背起这样的损失?

三、携手的伙伴,也是彼此的对手

往好了看,上下游一体化的埃斯顿,正在沿着四大家族之首——发那科的老路走。2020年,埃斯顿的毛利率已超ABB和库卡,与发那科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这一点,是让人骄傲的。

只是并购之后,管理费用高企,商誉减值埋雷。另外买回来的大部分系统集成业务都在萎缩,毛利率也被汇川甩开了一大截。

埃斯顿和汇川技术,在携手取代四大家族的同时,也会成为彼此最强的对手。不知道埃斯顿的龙头宝座,还能坐多久?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手游排行榜
  • 手游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