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习网
所在位置:主页 > 机器人 > 光伏电站二月重点工作(光伏电站工作目标)

光伏电站二月重点工作(光伏电站工作目标)

发布时间:2022-11-07 12:00来源:www.51edu.com作者:畅畅

光伏电站工作目标

光伏工程技术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电工、电力电子、光伏发电设备、光伏发电系统、智能电网的基础知识,具备电池组件生产与检测、光伏发电选型与性能测试、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光伏发电工程实工、光伏发电系统运维的能力,能从事光伏发电产品的生产、销售、技术服务以及光伏发电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工程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光伏组件生产和光伏电站建设、运维行业(企业、部门),在光伏组件生产检测、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光伏电站工程施工、光伏电站运行维护等岗位群,从事光伏发电产品的生产、销售、技术服务以及光伏发电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工程管理等工作

光伏电站工作目标是什么

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目的就是“自发自用,余额上网”,减少企业用电成本,余电上网,可以增加企业收益。

光伏电站工作思路

注重主体培育,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分类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集聚,形成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梯队;以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决定科技项目支持方向,集中组织实施高铁零配件、肺炎疫苗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及瓶颈技术攻关项目。

注重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服务。抓好江苏省(亿晶)光伏工程研究院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企业“三站三中心”建设,争取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光伏电站工作计划

(1)值班制度 值班人员是值班期间电站安全运行的主要负责人,所发生的一切事故均由值班人员负责处理。值班人员值班时应遵守以下事项:

①随时注意各项设备的运行情况,定时巡回检查,并按时填写各项值班记录;

②值班时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必须离开时,应有人代替值班,并经站长允许;

③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注意安全作业,未经允许不得拆卸电站设备;

④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放人进入电站参观,要保证经批准的参观人员的人身安全。

(2)交接班制度 两班以上运行供电时,交接班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①按时交接班,交接班时应认真清点工具、仪表,查看有无损坏或短缺。

②交班人员应向接班人员介绍运行情况,并填写运行情况记录。

③在接班人员接清各项工作后,交班人员方可离开工作岗位。

④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放人进入电站参观,要保证经批准的参观人员的人身安全。

(3)生产管理制度 虽然光伏发电具有不确定性,但电站也应根据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和满足用电需要的原则,预测发电量和制定发供电计划。制定必要的生产检查制度,以保证发供电计划的完成。

同时电站应配合电网公司的要求,按规定的时间送电、停电,不随意借故缩短或增加用电时间。因故必须停电时,应尽可能提前通知电网和用户;在规定时间以外因故送电时,必须提前发出通知,不随意向外送电,以免造成事故。

光伏电站工作设想

1.带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与传统能源生产主要靠资源消耗不同,新能源主要靠设备投资与人员维护,因此新能源投资需求大,带动作用强,就业容量大,是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

2.培育新的优势产业,促进结构升级。新能源产业链长、人力资源投入大。

3.减轻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的国际压力,增加气候谈判的主动性。

1.新能源发展目标:争取到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1亿千瓦,核电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新能源利用量相当于9亿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耗的20%,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24亿吨,成为节能之外另一个主要的二氧化碳减排途径。

2.新能源产业发展目标:一是产业规模目标。目前我国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年产值在2000亿元左右,其中光伏电池700亿元,太阳能热利用产业400亿元,风电制造与核电制造均在400亿元左右。争取在未来三年使新能源产业年产值翻番,产值达到4000亿元。考虑到对设计、安装、运营、维护与配套设施的带动作用,新能源每年带动上万亿元的GDP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二是产业创新与竞争力提升目标。未来三年,解决装备自主化与国产化、特别是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问题;能够在三代核电技术、大功率风电、太阳能多晶硅制备等关键技术的消化、吸收上取得突破。

(二)发展思路

1.项目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要花大力气突破技术瓶颈、提升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新能源发展的速度与规模,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必须统筹起来。政府要利用财税、价格等政策培育发展新能源市场,更要将功夫下在新能源产业上来,通过需求拉动显著提升新能源产业的研发、设计、制造与运营能力,突破技术瓶颈,培育出一个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能力的新兴产业,为经济增长增加新的引擎。因此,须要克服政府部门之间职能划分的局限,统筹好新能源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关系。

2.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大规模集中利用,也要重视分散利用,因地制宜多途径地发展新能源。国条件,决定了我国需要走大规模发展与分散式发展相结合的道路,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大风电、大核电、大光电与大电网上。具体而言,在发电侧,不仅要在资源富集的地区建设风电与光电基地,大规模集中利用新能源,也要鼓励中小规模风场建设与资源条件一般地区的小型风电利用,加快量大面广的太阳能分散利用。

3.积极鼓励社会投资,利用价格、财税等政策对新能源的加快利用与降低成本实行双向激励。目前亟待建立合理的准入政策、技术标准与市场机制,特别是在当前电力供需出现阶段性过剩的条件下,进一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加大对电网公平接入的监管,保证各类投资者无歧视地使用电网设施,形成有利于新能源发展的市场机制。

光伏电站工作职责

光伏事业部普工简介

岗位职责

1. 领导所属各部门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并严格执行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确保生产安全;

2. 、领导工程部,协调相关部门全面管理公司光伏电站的项目建设工作,确保建设项目安全、按质量、按工期在预算范围内建成投产;

3. 领导所属各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全面管理公司的生产工作,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和经济、技术指标,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 负责管理公司生产设备、设施的维修、维护和更新改造工作,做好计划检修和备品备件的管理,不断提高光伏电站的运行可靠性;

5. 负责优化生产计划和维修工艺,提高发电效率,减少能源、物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光伏电站工作目标怎么写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这不仅是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政策延续,也是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性方针指引,明确了发展规划与目标,为行业和市场带来发展定力与信心。

与2019年12月3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有哪些变化和重点?EV视界为读者划重点、细解读。 

一、《规划》核心要点

1、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2、发展愿景

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3、战略任务

一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坚持整车和零部件并重,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升动力电池、新一代车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基础能力,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

二是构建新型产业生态。以生态主导型企业为龙头,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强化质量安全保障,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产业生态。

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全面深度融合,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智能化水平提升,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四是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动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鼓励商业模式创新,营造良好使用环境。

五是深化开放合作。践行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深化研发设计、贸易投资、技术标准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4、保障措施

一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

完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有效承接财政补贴政策,研究建立与碳交易市场衔接机制。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夯实地方主体责任,遏制盲目上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项目等乱象。推动完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管理相关法规,建立健全僵尸企业退出机制,加强企业准入条件保持情况监督检查,促进优胜劣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二是健全政策法规体系,落实新能源汽车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分类交通管理及金融服务等措施。推动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加快建设,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 

破除地方保护,建立统一开放公平市场体系。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公共服务、共享出行等领域车辆运营的支持力度,给予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等优惠政策。

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制定将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纳入国有企业考核体系的具体办法。加快完善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要求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数据使用等政策法规。加快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立法。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立适应新能源汽车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编制行业紧缺人才目录,优化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领域学科布局,树立正向激励导向,实行股权、期权等多元化激励措施。

四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构建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加强专利运用转化平台建设,建立互利共享、合作共赢的专利运营模式。

五是充分发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地方协调机制作用,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部门任务分工,抓紧抓实抓细规划落实工作。

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1、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

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

研发新一代模块化高性能整车平台,攻关纯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设计、多能源动力系统集成技术,突破整车智能能量管理控制、轻量化、低摩阻等共性节能技术,提升电池管理、充电连接、结构设计等安全技术水平,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综合性能。

2、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

开展先进模块化动力电池与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攻关,探索新一代车用电机驱动系统解决方案。

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开发,突破计算和控制基础平台技术、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等瓶颈,提升基础关键技术、先进基础工艺、基础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研发能力。

3、核心技术攻关

1)电池技术突破

开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膜电极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

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短板技术攻关;

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2)智能网联技术

以新能源汽车为智能网联技术率先应用的载体,支持企业跨界协同,研发复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等关键技术,突破车载智能计算平台、高精度地图与定位、车辆与车外其他设备间的无线通信(V2X)、线控执行系统等核心技术和产品。

3)基础技术提升

突破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新型电子电气架构、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等关键技术和产品;

攻克氢能储运、加氢站、车载储氢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

支持基础元器件、关键生产装备、高端试验仪器、开发工具、高性能自动检测设备等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创新;

攻关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海量异构数据组织分析、可重构柔性制造系统集成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展高性能铝镁合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低成本稀土永磁材料等关键材料产业化应用。

4、新型产业生态

1)支持生态主导型企业发展

鼓励新能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跨界协同,围绕多元化生产与多样化应用需求,通过开放合作和利益共享,打造涵盖解决方案、研发生产、使用保障、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在产业基础好、创新要素集聚的地区,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若干上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2)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

坚持软硬协同攻关,集中开发车用操作系统。围绕车用操作系统,构建整车、关键零部件、基础数据与软件等领域市场主体深度合作的开发与应用生态。通过产品快速迭代,扩大用户规模,加快车用操作系统产业化应用。

3)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

鼓励企业提高锂、镍、钴、铂等关键资源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动力电池模块化标准体系,加快突破关键制造装备,提高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

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

建立健全动力电池运输仓储、维修保养、安全检验、退役退出、回收利用等环节管理制度,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

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可追溯。支持动力电池梯次产品在储能、备能、充换电等领域创新应用,加强余能检测、残值评估、重组利用、安全管理等技术研发。优化再生利用产业布局,推动报废动力电池有价元素高效提取,促进产业资源化、高值化、绿色化发展。

4)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推进智能化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仿真、管理、控制等核心工业软件开发和集成,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应用示范。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协同管理系统推广应用,支持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示范平台建设,提升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智能化水平。

5)强化质量安全保障

开展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引导企业加强设计、制造、测试验证等全过程可靠性技术开发应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引导企业强化品牌发展战略,以提升质量和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强品牌建设。

落实企业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安全生产机制。强化企业对产品安全的主体责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强对整车及动力电池、电控等关键系统的质量安全管理、安全状态监测和维修保养检测。

健全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以及维修保养检测、充换电等安全标准和法规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新能源汽车安全召回管理。 

5、产业融合

1)与能源融合

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V2G)能量互动。加强高循环寿命动力电池技术攻关,推动小功率直流化技术应用。鼓励地方开展V2G示范应用,统筹新能源汽车充放电、电力调度需求,综合运用峰谷电价、新能源汽车充电优惠等政策。

促进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协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气象、可再生能源电力预测预报系统信息共享与融合,统筹新能源汽车能源利用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协同调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鼓励“光储充放”(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放电)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运行。

2)与交通融合

发展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加快建设涵盖前端信息采集、边缘分布式计算、云端协同控制的新型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分时租赁、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场地用车等领域的应用,优化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和出行服务企业共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进自动代客泊车技术发展及应用。

构建智能绿色物流运输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城市配送、港口作业等领域应用,为新能源货车通行提供便利。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创新智慧物流营运模式,推广网络货运、挂车共享等新模式应用。

3)与信息通信融合

推进以数据为纽带的“人—车—路—云”高效协同。基于汽车感知、交通管控、城市管理等信息,构建“人—车—路—云”多层数据融合与计算处理平台,开展特定场景、区域及道路的示范应用。

打造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健全新能源汽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构建统一的汽车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体系,推动密码技术深入应用,加强车载信息系统、服务平台及关键电子零部件安全检测,强化新能源汽车数据分级分类和合规应用管理,完善风险评估、预警监测、应急响应机制,保障“车端—传输管网—云端”各环节信息安全。

4)标准对接与数据共享

建立新能源汽车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标准体系,明确车用操作系统、车用基础地图、车桩信息共享、云控基础平台等技术接口标准。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大数据平台,促进各类数据共建共享与互联互通。

智慧城市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开展智能有序充电、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与城际智能交通、异构多模式通信网络融合等综合示范,支持以智能网联汽车为载体的城市无人驾驶物流配送、市政环卫、快速公交系统(BRT)、自动代客泊车和特定场景示范应用。

6、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强与城乡建设规划、电网规划及物业管理、城市停车等的统筹协调。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

引导企业联合建立充电设施运营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统一结算。加强充电设备与配电系统安全监测预警等技术研发,规范无线充电设施电磁频谱使用,提高充电设施安全性、一致性、可靠性,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鼓励商业模式创新。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引导多方联合开展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支持居民区多车一桩、临近车位共享等合作模式发展。鼓励充电场站与商业地产相结合,建设停车充电一体化服务设施,提升公共场所充电服务能力,拓展增值服务。完善充电设施保险制度。

2)推进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建设

加快基于蜂窝通信技术的车辆与车外其他设备间的无线通信(C—V2X)标准制定和技术升级。推进交通标志标识等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强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通信设施、智能路侧设备、车载终端之间的智能互联,推进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改造相关标准制定和管理平台建设。加快差分基站建设,推动北斗等卫星导航系统在高精度定位领域应用。

3)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提高氢燃料制储运经济性。因地制宜开展工业副产氢及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应用,加快推进先进适用储氢材料产业化。开展高压气态、深冷气态、低温液态及固态等多种形式储运技术示范应用,探索建设氢燃料运输管道,逐步降低氢燃料储运成本。健全氢燃料制储运、加注等标准体系。加强氢燃料安全研究,强化全链条安全监管。

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加氢基础设施的管理规范。引导企业根据氢燃料供给、消费需求等合理布局加氢基础设施,提升安全运行水平。支持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开展油、气、氢、电综合供给服务。

4)建设智能基础设施服务平台

统筹充换电技术和接口、加氢技术和接口、车用储氢装置、车用通信协议、智能化道路建设、数据传输与结算等标准的制修订,构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建设智能基础设施、高精度动态地图、云控基础数据等服务平台,开展充换电、加氢、智能交通等综合服务试点示范,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智能管理。

光伏电站工作目标和计划

2020年1月,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财建〔2020〕4号,以下简称4号文),明确了光伏行业的生命周期:光伏发电一类、二类、三类资源区项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为32000小时、26000小时和22000小时。国家确定的光伏领跑者基地项目和2019、2020年竞价项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在所在资源区小时数基础上增加10%。

光伏电站年度工作计划

一、电气设备安装准备阶段

施工之前组织参加施工的人员熟悉设计图纸,明确工艺的流程。在工程的过程中,选派一名精通继电保护专业、懂远动专业、熟悉一次设备的复合型人员为工作负责人,来指挥协调施工全过程。准备工作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是确定施工的任务,包括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交底记录和安全交底记录。二是施工现场一次设备安装完毕,电缆沟电缆支架安装完毕,现场设置好安全标示牌,做好安全措施。三是物资准备完成,产品安装前,开箱检查铭牌数据,产品外表应无损坏,还须对照清单查收零部件与携带的文件。四是标明电缆的编号、起始点、终点、型号准备好;编号管打印完成。五是在施工前开一次现场会议,讲清工作任务、施工要求和有关注意事项。

二、电气施工阶段流程

1、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包括组件安装、汇流箱的安装、逆变器室设备安装、升压箱变安装、站用箱变安装、引出线高压设备安装、高压柜安装、户外高压设备安装、二次设备安装、监控设备安装、消防报警系统安装、安防监控系统安装、办公自动化设备安装等。

2、电缆敷设

负责人在电缆敷设前对二次图和电缆清册进行认真校核,科学制订计划,尽量减少敷设过程中的交叉穿越。敷设电缆,按照型号相同进行,每敷设一条,在电缆两端挂其相对应的电缆牌,(根据经验用标签纸贴好后再用透明胶纸包裹或医用胶布)。同时负责人负责检查和记录,防止漏放、错放和重放。每条电缆两端电缆牌要确保统一,电缆的两端的设备一定要正确,并且电缆预留长度满足接线要求即可,不宜过长或过短,造成浪费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敷设过程中电缆应从电缆盘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注意水管口、支架、墙孔刮伤电缆,对电缆进行有效防护。电缆在电缆井和电缆沟支架上的固定,要统一绑扎材料,绑扎手法,确保电缆在沟内整齐美观。敷设完毕后负责人尽快进行最后复核,无误后可清理电缆沟,盖回电缆沟板,防止外力破坏电缆和减少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

3、制作电缆头

首先按照图纸确定电缆的接线位置,按顺序排好电缆,量好接线高度。剥电缆外皮和电缆头屏蔽层焊接接地线的时候严防切伤、烫伤芯线,以至损坏绝缘。电缆头要用长6cm、大小适中的热缩管套住,且高度一致。

4、接线

确定电缆顺序,剥除芯线部分绝缘层,接线完毕后套上编号管,最后检查、记录。注意在校线时所有线芯必须与设备断开,线芯之间无接触。校线完毕插上编号管后注意其保护,一般将芯线头弯曲,以防编号管丢失。盘柜、端子箱等电缆接线时,电缆牌和电缆的绑扎位置、方式、电缆芯弯曲路径进行统一,接线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芯线应按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配置,应从上到下顺序排列,尼龙扎带绑扎高度要一致,每个端子的一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

5、检查恢复

接线完成后,将所有芯线从端子排上断开进行一次校线,并随校随恢复,注意回路的接地,还要特别注意对CT、PT回路的紧线,确保CT回路无开路、PT回路无短路。通讯线屏蔽层可靠接地;各通讯端口可靠保护;交流电源接地正确。屏上各标签框完整准确。任一元件应有明显标识:控制保护屏上压板、开关、指示灯及装置名称标签;控制保护屏后空气开关标签;电度表屏上标签;交流屏上空气开关标签;直流屏上空气开关标签框;各屏后端子排按单位做标识;在计算机通讯线的插头上做标识标明用途。最后做好盘柜等的电缆口封板、填堵防火型有机堵料和接地安装。屏蔽接地线按一定长度编织,压接线鼻大小适中且焊锡牢固,端部用热缩管套好,盘柜间的连接要用多股软铜线,并与地网可靠连接。

三、电气调试

1、前期准备阶段

首先应对整个站二次综合自动化系统设备进行全面了解,包括综合自动化装置的安装方式,控制保护屏、公用屏、电度表屏、交流屏、直流屏的数量和主要功能;了解一次主接线,各间隔实际位置及运行状态;进行二次设备外观检查,主要有装置外观是否损坏,屏内元件是否完好,接线有无折断、脱落等;检查各屏电源接法是否准确无误,无误后对装置逐一上电,注意观察装置反应是否正确,然后根据软件组态查看、设置装置地址;连好各设备之间通讯线,调试至所有装置通讯正常,在后台机可观察装置上送数据。

2、调试阶段

这个阶段包括一次、二次系统的电缆连接、保护、监控等功能的全面校验和调试。首先检查调试一次、二次系统的电缆连接,主要有以下内容:

(1)开关控制回路的调试

给上直流屏控制电源、储能电源或合闸电源,检查一次开关侧储能电源或合闸电源保险是否合上,以免合闸时烧毁合闸线圈。合上装置电源开关和控制回路开关,手动逐一分合断路器,检查控制回路、断路器位置指示灯颜色是否正确,反应是否正常。如发现控制断路器位置指示灯熄灭或红绿灯全亮,要立即关闭控制直流电源,查找原因。应注意如果装置跳合闸保持回路需要与断路器操动机构跳合闸电流配合时,继电器保持电流是否与断路器控制回路实际电流值匹配。如果不匹配,当继电器保持电流比实际电流小时,将烧毁跳合闸保持继电器;当比实际电流大时,跳合闸不可靠或跳合不成功。

(2)断路器本身信号和操动机构信号调试

A、弹簧操动机构

检验弹簧未储能信号正确。弹簧未储能信号应接在装置的正确位置,且要求在未储能时,接点闭合用以闭锁线路重合闸,。若正确,断路器合上后装置面板应有重合闸充电(达到装置充电条件时)标志显示。

B、液压操动机构

检验压力信号是否齐全,后台机SOE事件名称、时间显示是否正确,报警应正确。

C、SF6开关气体压力信号

应在后台机上正确显示SOE事件名称、时间,报警正确。

3、开关量状态以及在后台机上的显示

逐一拉合一次侧断路器、刀闸,查看后台机SOE事件名称、时间是否正确,断路器、刀闸状态显示是否正确。若状态与实际相反,是断路器、刀闸辅助触点常开、常闭接反。此时,可通过更改电缆接线或后台机遥信量组态改正,但改后台机遥信量特性组态“常开”为“常闭”时,在调度端也应做相应改动。

4、主变压器本体信号的检查

(1)主变压器本体瓦斯、温度、压力等信号在后台机上显示的SOE事件名称、时间是否正确;重瓦斯信号、压力信号应响电笛并跳主变各侧断路器,轻瓦斯、温度高信号应响电铃(无人职守变电站可以省去电笛、电铃等报警系统)。

(2)查主变压器分接头档位和调节分接头过程在后台机显示是否正确。

(3)查变压器温度在后台机显示是否正确。一般主变压器测温电阻应有三根出线,一根接测温电阻一端,另两根共同接测温电阻另一端用以补偿从主变压器到主控室电缆本身的电阻,提高测温的精度。在测温装置上也应按此方式连接,否则测出的温度不准,接错时是最小值。

5、二次交流部分的检查

(1)用升流器在一次侧对A,B,C三相分别加单相电流,对二次电流回路进行完整性检查。不应开路或串到其他回路,有效值、相别应正确。在装置面板查看保护电流回路数值、相别和测量回路电流数值、相别;在电度表屏用钳型表测量计度电流,最后在后台机查看电流显示。

(2)用调压器在PT二次侧A,B,C三相分别加单相电压57V。注意观察该母线段所有保护、测量、计量电压回路应都有电压,其他母线段设备无电压,相别反映正确。用万用表量电度表屏计度电压,查看装置面板、后台机电压显示值是否正确。加三相电压,用看计度、测量、保护电压相序。启动PT切换功能(电压并列装置),本电压等级一、二段母线均应有正确电压显示,而其他母线段二次侧无电压。

四、光伏阵列

1.核实所有汇流箱的保险丝是否被取出,并且检查汇流箱盒子的输出端没有电压存在

2.目测光伏组件和配电盘之间的任何插座和连接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检查电缆的无应力夹具是否安装正确、牢固。

4.目测所有光伏组件是否完好无损

5.检查所有的线缆是否整齐、固定完好

五、接地电阻的测试

测量各接地体的接地电阻,箱(柜)体及金属基础等接地可靠。

六、直流侧检测

1.检查每个光伏组件开路电压是否正常(施工中进行);

2.检查集线箱各组串输入输出电压是否正常;

3.检查逆变器输入直流电压是否正常;

4.测量直流正负两侧对地电压是否异常;

七、监控系统调试

1.检查各传感设备接口、通讯线路连接是否正常;

2.检查数据采集器和各类传感器的电源线是否接好;

3.检查太阳辐射仪上罩盖是否揭开;

4.检查逆变器和负载检测电能表的通讯接线是否正确;

5.启动监控系统,观察各监测数据是否正常,如某些数据不能获取,重启监控系统和该传感设备。

八、光伏项目试运行

1.调试时,首先对一台逆变器进行并网操作;

2.逐一并上其它逆变器,观察启动与工作状态;

3.启动所有光伏子系统、控制回路、监控系统,观察整个系统运行情况;

4.记录系统运行数据(如发电量、日运行时间、故障记录、设备温度、气象数据等);

5.试运行十五天,作全面数据记录,用作分析和工程资料存档。

九、系统测试试验

1、检查并确保光伏阵列完全被阳光照射并且没有任何遮荫。

2、如果系统没有运行,那么打开系统运行开关让它运行15分钟,然后再开始系统性能测试。

3、用一种或两种方法进行太阳辐射照度测试,并且将测试值记录下来。用最高辐射值除以1000瓦/平方米,得出的数据为辐射比。

4、将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汇总记录这些值,然后乘以0.7,就得到预期交流输出的峰值。

5、通过逆变器或系统仪表记录交流输出,并将这个值记录下来。

6、用交流测量功率值除以当时的辐射比值,将这个值记录下来。这个“交流修正值”是光伏系统的额定输出功率,他应该高于交流估算值的90%或者更多,如果低于交流估算值的90%,说明这个光伏系统有遮荫、组件表面脏、连线错误、保险丝损坏、逆变器不能正常运行等问题。

光伏电站主要工作

光伏电站安装操作流

1电气设备安装准备阶段

施工之前组织参加施工的人员熟悉设计图纸,明确工艺的流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选派一名精通继电保护专业、懂远动专业、熟悉一次设备的复合型人员为工作负责人,来指挥协调施工全过程。准备工作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是确定施工的任务,包括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交底记录和安全交底记录。二是施工现场一次设备安装完毕,电缆沟电缆支架安装完毕,现场设置好安全标示牌,做好安全措施。三是物资准备完成,产品安装前,开箱检查铭牌数据,产品外表应无损坏,还须对照清单查收零部件与携带的文件。四是标明电缆的编号、起始点、终点、型号准备好;编号管打印完成。五是在施工前开一次现场会议,讲清工作任务、施工要求和有关注意事项。

2电气施工阶段流程

1、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包括组件安装、汇流箱的安装、逆变器室设备安装、升压箱变安装、站用箱变安装、引出线高压设备安装、高压柜安装、户外高压设备安装、二次设备安装、监控设备安装、消防报警系统安装、安防监控系统安装、办公自动化设备安装等。

2、电缆敷设

负责人在电缆敷设前对二次图和电缆清册进行认真校核,科学制订计划,尽量减少敷设过程中的交叉穿越。敷设电缆,按照型号相同进行,每敷设一条,在电缆两端挂其相对应的电缆牌,(根据经验用标签纸贴好后再用透明胶纸包裹或医用胶布)。同时负责人负责检查和记录,防止漏放、错放和重放。每条电缆两端电缆牌要确保统一,电缆的两端的设备一定要正确,并且电缆预留长度满足接线要求即可,不宜过长或过短,造成浪费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敷设过程中电缆应从电缆盘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注意水管口、支架、墙孔刮伤电缆,对电缆进行有效防护。电缆在电缆井和电缆沟支架上的固定,要统一绑扎材料,绑扎手法,确保电缆在沟内整齐美观。敷设完毕后负责人尽快进行最后复核,无误后可清理电缆沟,盖回电缆沟板,防止外力破坏电缆和减少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

3、制作电缆头

首先按照图纸确定电缆的接线位置,按顺序排好电缆,量好接线高度。剥电缆外皮和电缆头屏蔽层焊接接地线的时候严防切伤、烫伤芯线,以至损坏绝缘。电缆头要用长6cm、大小适中的热缩管套住,且高度一致。

4、接线

确定电缆顺序,剥除芯线部分绝缘层,接线完毕后套上编号管,最后检查、记录。注意在校线时所有线芯必须与设备断开,线芯之间无接触。校线完毕插上编号管后注意其保护,一般将芯线头弯曲,以防编号管丢失。盘柜、端子箱等电缆接线时,电缆牌和电缆的绑扎位置、方式、电缆芯弯曲路径进行统一,接线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芯线应按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配置,应从上到下顺序排列,尼龙扎带绑扎高度要一致,每个端子的一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

5、检查恢复

接线完成后,将所有芯线从端子排上断开进行一次校线,并随校随恢复,注意回路的接地,还要特别注意对CT、PT回路的紧线,确保CT回路无开路、PT回路无短路。通讯线屏蔽层可靠接地;各通讯端口可靠保护;交流电源接地正确。屏上各标签框完整准确。任一元件应有明显标识:控制保护屏上压板、开关、指示灯及装置名称标签;控制保护屏后空气开关标签;电度表屏上标签;交流屏上空气开关标签;直流屏上空气开关标签框;各屏后端子排按单位做标识;在计算机通讯线的插头上做标识标明用途。最后做好盘柜等的电缆口封板、填堵防火型有机堵料和接地安装。屏蔽接地线按一定长度编织,压接线鼻大小适中且焊锡牢固,端部用热缩管套好,盘柜间的连接要用多股软铜线,并与地网可靠连接。

3电气调试

1、前期准备阶段

首先应对整个站二次综合自动化系统设备进行全面了解,包括综合自动化装置的安装方式,控制保护屏、公用屏、电度表屏、交流屏、直流屏的数量和主要功能;了解一次主接线,各间隔实际位置及运行状态;进行二次设备外观检查,主要有装置外观是否损坏,屏内元件是否完好,接线有无折断、脱落等;检查各屏电源接法是否准确无误,无误后对装置逐一上电,注意观察装置反应是否正确,然后根据软件组态查看、设置装置地址;连好各设备之间通讯线,调试至所有装置通讯正常,在后台机可观察装置上送数据。

2、调试阶段

这个阶段包括一次、二次系统的电缆连接、保护、监控等功能的全面校验和调试。首先检查调试一次、二次系统的电缆连接,主要有以下内容:

(1)开关控制回路的调试

给上直流屏控制电源、储能电源或合闸电源,检查一次开关侧储能电源或合闸电源保险是否合上,以免合闸时烧毁合闸线圈。合上装置电源开关和控制回路开关,手动逐一分合断路器,检查控制回路、断路器位置指示灯颜色是否正确,反应是否正常。如发现控制断路器位置指示灯熄灭或红绿灯全亮,要立即关闭控制直流电源,查找原因。应注意如果装置跳合闸保持回路需要与断路器操动机构跳合闸电流配合时,继电器保持电流是否与断路器控制回路实际电流值匹配。如果不匹配,当继电器保持电流比实际电流小时,将烧毁跳合闸保持继电器;当比实际电流大时,跳合闸不可靠或跳合不成功。

(2)断路器本身信号和操动机构信号调试

A、弹簧操动机构

检验弹簧未储能信号正确。弹簧未储能信号应接在装置的正确位置,且要求在未储能时,接点闭合用以闭锁线路重合闸,若正确,断路器合上后装置面板应有重合闸充电(达到装置充电条件时)标志显示。

B、液压操动机构

检验压力信号是否齐全,后台机SOE事件名称、时间显示是否正确,报警应正确。

C、SF6开关气体压力信号

应在后台机上正确显示SOE事件名称、时间,报警正确。

3、开关量状态以及在后台机上的显示

逐一拉合一次侧断路器、刀闸,查看后台机SOE事件名称、时间是否正确,断路器、刀闸状态显示是否正确。若状态与实际相反,是断路器、刀闸辅助触点常开、常闭接反。此时,可通过更改电缆接线或后台机遥信量组态改正,但改后台机遥信量特性组态“常开”为“常闭”时,在调度端也应做相应改动。

4、主变压器本体信号的检查

(1)主变压器本体瓦斯、温度、压力等信号在后台机上显示的SOE事件名称、时间是否正确;重瓦斯信号、压力信号应响电笛并跳主变各侧断路器,轻瓦斯、温度高信号应响电铃(无人职守变电站可以省去电笛、电铃等报警系统)。

(2)查主变压器分接头档位和调节分接头过程在后台机显示是否正确。

(3)查变压器温度在后台机显示是否正确。一般主变压器测温电阻应有三根出线,一根接测温电阻一端,另两根共同接测温电阻另一端用以补偿从主变压器到主控室电缆本身的电阻,提高测温的精度。在测温装置上也应按此方式连接,否则测出的温度不准,接错时是最小值。

5、二次交流部分的检查

(1)用升流器在一次侧对A,B,C三相分别加单相电流,对二次电流回路进行完整性检查。不应开路或串到其他回路,有效值、相别应正确。在装置面板查看保护电流回路数值、相别和测量回路电流数值、相别;在电度表屏用钳型表测量计度电流,最后在后台机查看电流显示。

(2)用调压器在PT二次侧A,B,C三相分别加单相电压57V。注意观察该母线段所有保护、测量、计量电压回路应都有电压,其他母线段设备无电压,相别反映正确。用万用表量电度表屏计度电压,查看装置面板、后台机电压显示值是否正确。加三相电压,用看计度、测量、保护电压相序。启动PT切换功能(电压并列装置),本电压等级一、二段母线均应有正确电压显示,而其他母线段二次侧无电压。

4光伏阵列

1、核实所有汇流箱的保险丝是否被取出,并且检查汇流箱盒子的输出端没有电压存在。

2、目测光伏组件和配电盘之间的任何插座和连接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检查电缆的无应力夹具是否安装正确、牢固。

4、目测所有光伏组件是否完好无损。

5、检查所有的线缆是否整齐、固定完好。

5接地电阻的测试

测量各接地体的接地电阻,箱(柜)体及金属基础等接地可靠。

6直流侧检测

1、检查每个光伏组件开路电压是否正常(施工中进行)。

2、检查集线箱各组串输入输出电压是否正常。

3、检查逆变器输入直流电压是否正常。

4、测量直流正负两侧对地电压是否异常。

7监控系统调试

1、检查各传感设备接口、通讯线路连接是否正常。

2、检查数据采集器和各类传感器的电源线是否接好。

3、检查太阳辐射仪上罩盖是否揭开。

4、检查逆变器和负载检测电能表的通讯接线是否正确。

5、启动监控系统,观察各监测数据是否正常,如某些数据不能获取,重启监控系统和该传感设备。

8光伏项目试运行

1.调试时,首先对一台逆变器进行并网操作。

2.逐一并上其它逆变器,观察启动与工作状态。

3.启动所有光伏子系统、控制回路、监控系统,观察整个系统运行情况。

4.记录系统运行数据(如发电量、日运行时间、故障记录、设备温度、气象数据等)。

5.试运行十五天,作全面数据记录,用作分析和工程资料存档。

9系统测试试验

1、检查并确保光伏阵列完全被阳光照射并且没有任何遮荫。

2、如果系统没有运行,那么打开系统运行开关让它运行15分钟,然后再开始系统性能测试。

3、用一种或两种方法进行太阳辐射照度测试,并且将测试值记录下来。用最高辐射值除以1000瓦/平方米,得出的数据为辐射比。

4、将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汇总记录这些值,然后乘以0.7,就得到预期交流输出的峰值。

5、通过逆变器或系统仪表记录交流输出,并将这个值记录下来。

6、用交流测量功率值除以当时的辐射比值,将这个值记录下来。这个“交流修正值”是光伏系统的额定输出功率,他应该高于交流估算值的90%或者更多,如果低于交流估算值的90%,说明这个光伏系统有遮荫、组件表面脏、连线错误、保险丝损坏、逆变器不能正常运行等问题。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手游排行榜
  • 手游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