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演讲稿 > 发言稿

记者节感言:事非经过不知难

编辑:sx_changxl

2013-11-08

【摘要】以下是由精品学习网为您编辑的记者节感言:事非经过不知难,欢迎阅读!!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回首自己六年多的新闻工作,首先从脑海里蹦出来的就是陆游这副对联。  

二零零五年三月,我结束十六年的教育工作,投身新闻事业。当上记者,伴随强烈新鲜感的是知识面狭窄的窘迫。  想要干好一项工作,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没有准备的行动必然导致手忙脚乱。我的第一次采访??虽然事后在领导帮助下完成了这篇通讯报道,但写作过程磕磕绊绊,苦不堪言。总结教训,是自己采访前案头准备不足。那位企业家的背景、企业产品及其在全市产业中的位置、企业文化等等一概没搞清楚,贸然采访,只能一头雾水。

稿件写好了,发表了,看着报纸上那署了自己名字的一千多字,心头涌上一丝甜、一丝苦、一丝酸。真是“事非经过不知难”啊。有时候,做足了采访前的案头准备,可真正采访时却发现准备的东西派不上用场,甚至采访对象与内容都得临时调整。这时候只能“急中生智”,高速开动脑筋,找准新闻点,设计问题,完成采访。采访完成不代表稿件形成,往往是采访后觉得自己已经取得了充足的素材,但回来写作时才发现还是有些问题没搞清。即使找准了新闻点,取得了充足的素材,解决了“写什么”,构思成文的时候还会遇到“怎么写”的问题。

为拿出一篇稿件的框架思考一两个小时,为求得一个合适的句子、恰当的词语推敲十多分钟,那都是常事。“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那时候,感觉自己真的能和古人想通。  《仪征信息》的记者跟其他平面媒体的记者不一样,我们既是文字记者又是摄影记者。这对记者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在报道重要领导领导活动时,记者同时操作照相机、录音笔、笔记本,兼顾文字与图片而能不顾此失彼,确非易事。做记者的时候,我多负责重要领导活动的报道,其中的甘苦比别人体会得更深。现在,我做编辑,轻易不枪毙记者的稿件,稿件质量不过关,哪怕让记者一改再改。新闻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没有干过,真的不能深切体会其中的艰辛。

 从一线记者退居幕后做编辑,工作节奏放缓了,大脑神经却绷得更紧。编辑工作最可怕的敌人是“熟视无睹”。周日到周五,每天看稿、改稿、校对,视线里通常都是熟悉的地名、人名、职务、企业、项目??熟悉的东西看多了,大脑便会抑制神经兴奋,把似是而非的东西误读成正确的东西,一些错误就“莫名其妙”地产生了。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前些时候把温家宝总理的名字弄成了“温家室”,我想,做过编辑的人恐怕都能“理解”这样的错误。编辑工作的每一天,除了安排好版面、处理好大是大非方面的问题,我就一直强迫自己始终以陌生的眼光审视稿件的每一个词句、标点,小心翼翼地绕过一个个“熟视无睹”的陷阱。  记者节到了,作为一名新闻从业人员多少有些感触,对自己这份工作取得的成绩多少有些自豪。

但是,想一想范长江、邹韬奋这些前辈,对比当今为和平、发展、民生而奔走甚而血洒战场的杰出同仁,我们才算什么?  用“忝列其中”描述我与新闻记者行业的关系是恰当的,这绝不是谦虚。

以上就是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记者节感言:事非经过不知难,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电视台十佳优秀记者记者节感言

标签:发言稿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