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精品学习网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准备:
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创设情境
师:欢欢和喜喜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平时俩人的表现都很好。这天是欢欢、喜喜的生日,妈妈拿出6个苹果准备分给姐妹俩,猜猜看,妈妈会怎么分呢?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说。
生汇报。(预设:可能呈现1\5;2\4;3\3几种分法)
2、观察判断
师(课件操作演示):“6个苹果分给2个人可以有三种分法。请同学们擦亮小眼睛看看,盘子里的这些苹果个数有什么不同呢?”
生观察个数,汇报发现。师及时演示课件。
师:你更赞成哪种分法呢?为什么?
生:因为第三种分法二份一样多,更公平。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在数学上呀,把物体分成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3、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平均分。(板书课题)
板书出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师:好,那现在我们就按他的意见,重新把这些苹果分一分。(课件演示拖动苹果)
“好了,现在你们看看,每份的苹果都……?”
“一样多。”
师:“那我们就可以说苹果是……”(平均分)
课件出示:“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
你能象老师一样把这句话说完整吗?指名几个学生说。
4、完成P13做一做。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爸爸回来了,他带回来8块巧克力,提出了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种分法是平均分的吗?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生1:第(1)种是平均分的。因为每堆都是2块。
生2:第(3)种也是平均分的,因为每份都是同样多的,是4块。
师:观察平均分的两组,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块糖。学生一边数老师一边课件演示用圆圈圈起来,渗透每份的含义。
2、自己动手,尝试平均分。
(1)小精灵聪聪听说了欢欢喜喜过生日,特地赶过来。它带来了15个桔子,15个桔子可以怎么平均分成5份呢?请你们拿出桔子卡片动手分一分。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交流。比比谁的方法更好。(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学情。)
(2)反馈。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结果如何。
(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完整、清楚。)
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预设:[分别展示方法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5个盘里,每盘分3个桔子。(课件操作)
方法2:我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下5个,我一个盘子里再放一个。(生说,师操作)
方法3:我是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
方法4: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渗透移多补少)
师:你的分法真特别!能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吗?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分法,但是,不论怎样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要做到平均分。
3、拓展:如果15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你会分吗?请用卡片分分。
生汇报分法,师评价。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三个小伙伴吃完桔子就去看新买的漫画书了。(请看):一套漫画书12本每人可以分几本?你认为怎么分才是平均分呢?(引导学生明确“12本漫画,3个人分”。)
课件演示,“叮咚……”小精灵明明也来了。
师:明明来了,这12本漫画该分给几个人呢?
生:把12本漫画平均分给4个人。
课件演示又来了2个同学
师:小伙伴越来越多,这次要把12本漫画分给几个人?(6个)每人分几本?
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数学符号来表示平均分,完成答题卡。
生完成练习,师了解学情。
投影展示讲评。
通过刚才小伙伴们分漫画,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前后桌同学说一说。
引导学生理解人多了,每人拿到的漫画就少了。
师及时评价。
2、巩固练习:完成P15页做一做。
四、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注意 “学会平均分”的答案,要引导回答完整。“怎样平均分呢?”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的。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课后找一找你发现了哪些平均分的现象。
以上就是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文章进入:
下一篇: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