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chenjp
2016-11-23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上好一堂课的必备。接下来为大家提供了一年级数学6和7的加减法教案,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根据图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能用加法减法解决问题;并掌握6、7的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依据数6和7的分与合确地进行加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情境图,教学6、7的加减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掌握“一图四式”的道理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图提供的信息,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教学难点:灵活地计算有关6和7的加减法。
三、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复习铺垫
1.打手势背诵6、7的分与合。
全体学生边打手势边背诵6、7的组成。
2.用数的分与合填空。(课件出示)
填出方格内的数,并说说用了哪句组成。
3.揭示课题。今天学习6、7的加减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P42例题的情境图,学生观察,交流信息。
①观察左图,发现两个学生面对面坐着观察同一幅图,写出了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5+1=6,1+5=6)。
②观察右图,发现两个学生面对面坐着观察同一幅图,写出了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6-1=5,6-5=1)。
(2)学生进行交流,说一说同一幅图为什么能写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交流之后进行汇报。
预设:学生用6的分与合来说明。5和1组成6,5加1就等于6,1和5组成6,1加5就等于6,6可以分成1和5,6减1就等于5,6可以分成5和1,6减5就等于1。
(3)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思考1:为什么同一桌的两个人看同一幅图,得到的算式不一样?
思考2:在不同的桌的人看相同的图写出的算式不同,这是什么原因?
思考3: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总结:两个学生坐的位置不同,观察角度不同,加法算式的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计算结果不变;两个减法算式的相同点是被减数相同,不同点是减数和差的位置调换了;把两部分看成知道的条件,把求整体看问题,所以用加法进行计算;把整体和其中的一部分看成知道的,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4)得出结论: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一图四式)。
2.动手操作,巩固方法。
(1)完成教材P42“摆一摆,填一填”的第1、2题。
①课件出示小花图和小棍图,学生动手摆一摆,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后分别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②教师任意指出一道算式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的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P42“摆一摆,填一填”的第3题。
①课件出示三角图,学生动手摆一摆,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后列出算式。
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根据同一幅图只能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体会当两部分的数量同样多时的特殊性。
(三)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1.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P42“做一做”。
课件出示自行车图,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列出算式。
(2)根据组成列算式。
学生按规律列举6、7的组成并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教师出示一句口诀学生列出相应的算式。
(3)口算练习。
①将6、7的加减法算式制成口算卡片,学生读算式并计算。
②听算,教师口头出题学生直接说出结果或用手势表示出结果。
2.拓展延伸
□+1=7 7-□=2 2+□=6 □-3=3 4+□=7 □+□=6 7-□=□
课件出示算式,指名说出□里填几,怎么想的。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当一幅图没有明确给出问题时,我们可以选两个条件作为已知条件,这样就产生一图四式。不论是用加法还是减法计算,都用到了整体部分的关系。
一份好的教案能让老师明确教学目标,更大程度的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为大家提供的一年级数学6和7的加减法教案,希望能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点击进入【一年级数学教案】栏目!
标签:一年级数学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