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教案 >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编辑:sx_zhangby

2014-02-20

【摘要】明确教学目的、任务,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这都是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应该做到的。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提供了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希望帮您作出最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一、概况:

I、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数学

II、课型:

小学中年级概念教学

III、学段(年级):

小学三年级

IV、执教老师:陈丽诗老师

研讨小组成员:温秀文、苏仲贤

一、教学流程图

二、具体内容

一、学生分析

本单元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三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处于心理逐步趋向稳定时期,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一、二年级相比也有质的提高。技能的学习也正逐步从模仿向创新发展,自信心不断加强,表现欲望强烈,但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机,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养成自觉参与,学会与人合作的好习惯将有益于学生的一生。

二、教材分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及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数知识的第一接触,为今后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及其小数的加减法的有关知识做好充分的铺垫。

三年级学生对小数的最早认识来源于其生活经验,部分学生会读、认、写简单的小数,但对小数的意义、大小、读写法都没有正确、统一的认识,而这些知识的来源与学生以往的知识基础联系不大,所以本课教学以教师引领为主,通过一定量的生活数据和数量转换练习,让学生感悟小数的意义、大小、读写等相关知识,获得新知。

教材安排了两个层次教学内容,第一个层次是以商店购物情境为引入,初步认识小数、小数点,探究小数的读法。第二个层次是通过测量身高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以元为单位的一位、两位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写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初步感知小数,会读写简单的小数,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意义和大小。

2.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并运用观察、对比、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新知,并运用知识的迁移推导新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和文化目标

感知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同一个数量有多种表达方式,在小群体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探索感悟新知,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策略

以学生的商场购物经历为背景引入小数,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从小数的读法判断中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带领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合作、交流、操作测量等方式,由直观到抽象,从个别到普遍,亲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意义这些概念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出示姐妹俩到壹加壹商场购物情景,妹妹读错商品价格,引发学生认知矛盾,并让学生试读商品价格,引入小数。[小精 灵 儿童 网站]

(课始,利用课件再现人们日常商店购物情境,在画面的醒目位置标出商品的价格,便于让学生能够很快发现数字信息。

通过以现实生活中学生们亲历的购物活动为素材创设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继续进行教学活动提供了学习材料,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直至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对比迁移、顺思导学。

这一环节重点教学小数的读、写法及理解小数的意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特点,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迁移利用,加深新旧知识的对比。本环节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活动:1、认识小数、探究读法。2、理解意义、掌握写法。

1、认识小数、掌握读法

这一层次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小数、掌握小数的读法。学生们在读小数时往往会出现小数点后面的数与整数读法相,同如:0.53读作零点五十三,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安排了3个数学活动。

活动1:直观对比、发现问题

请学生们将发现数字信息进行分类对比。学生们通过分类对比,能够直观发现在生活中除了整数、分数还有一种带了小圆点的数,教师通过直观描述教学: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中间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它将小数分成了两部分。

(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渗透了对比的思维策略,为继续的探究活动做好思维基础。)

活动2:读法对比、归纳总结

引入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读读课前搜集的生活中的小数,对于读时出现的多种读法让学生感受、对比、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小数部分的读法应当区别于整数部分,应按顺序依次读出小数部分各数,并总结出小数的读法。

(有对比、有交流、有归纳的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获得探究知识的经验。)

活动3:具体说明、加深体验

再次结合情境中的数据,让学生们说一说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各表示几元几角几分。然后提问:“小数点后面的数表示的是哪一部分钱?为什么把它们放在小数点的后面?这些不足1元的钱我们以前用什么数来表示?” 引导学生发现小数部分的数表示的是不足1元的数额,并回忆不足1元的数额用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分数来表示,为后面的一、两位小数意义的理解奠定基础。

2、小数写法。

教师边说边写,简单介绍小数的写法,并带领学生写小数,及时在学生的练习生成中指出:小数点应写在数字的右下方,不要写成圆圈或一捺。

3、理解含义,学会转化。

( 这一层次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感知、理解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数表示。小数的意义是概念的新知教学,学生全无经验基础可言,以教师的直观描述为引领进行教学,再安排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加深认识。)

活动1:借助学具、回忆旧知。

出示米尺,略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及相关进率。

活动2:认识一位小数。

课件出示:1分米=( )米,学生回答十分之一米,教师直观描述1分米还可以写成0.1米,并板书1分米=1/10米=0.1米;接着用同样方式引出3分米=3/10分米=0.3米。在此基础上,提问:“5分米呢?8分米呢?”让学生们顺势模仿、迁移作答;紧接着提问:“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分数的分母都是十,转换后的小数是一位小数,得出“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一位小数的意义,又进行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活动3:认识两位小数。

以上一环节的学习经验为基础,将两位小数的意义教学放手给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件出示:1厘米=1/100米=0.01米,带领学习读、写,然后提问:“那么3厘米呢?18厘米呢?你还能举出怎样的例子?有什么规律” 通过举例、读、写训练,学生充分认识到百分之几可以转化为两位小数,对两位小数的意义有了明确的理解,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4:对比归纳,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位、两位小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板书对比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形成过程,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学生之前已经有了思维和语言表达得训练,因此学生能够很快发现并归纳出“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进一步理解了一位、两位小数的意义,获得了知识形成的亲身体验。

活动5:练习深化、分散难点。

以“王东肩宽30厘米,30厘米=( 0.3 )米”为铺垫,引出“王东身高1米30厘米,1米30厘米=( )米”,让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再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认识:长度不足1米,转化为小数时整数部分为0;长度超过1米时,转化为小数时整数部分写1。这样处理,突出了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部分所表示意义的区别,有效分散了教学难点。

(三)、课堂练习、应用促学

(课堂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拓展思维的重要环节,是体现课标中倡导“不同的人在数学上的到不同发展这一理念的重要教学手段。因此练习的设计注重基础性、层次性、开放性。)

1、基础性练习:“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一的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用此练习发现学生的思维盲点和共性问题,便于教师指导和订正。)

2、综合练习:测量活动,填表。

测量的物体长度(厘米)化为以米作单位的小数

安排学生以2或4人为活动单位,先测量某一物体长度,再转化为以米做单位的小数填入表格,再进行班级汇报。

(此题内容设计较为开放,学生兴趣大,课堂生成也多,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思维判断能力有所提高。)

四、课堂小结、梳理评学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困惑,对小数的读、写法,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数表示等知识点进行回顾,再一次经历课堂中的思维轨迹,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满分为10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请用我们今天学的小数给自己打一个合适的分数。

(将今天所学用在自我评价上,学生感兴趣并踊跃,在多样化的回答中感悟小数的大小、小数的读写、小数的应用,是课堂知识得到一次升华。)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的1题和8题

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

5.98 0.85 2.60 叫做小数 . 叫做小数点

1分米=1/10米=0.1米 1厘米=1/100米=0.1米

3分米=3/10米=0.3米 3厘米=3/100米=0.03米

5分米=5/10米=0.5米 18厘米=18/100米=0.18米

8分米=8/10米=085米 30厘米=.0.3米

1米30厘米=1.3米

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_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2014年寒假作文、日记大全

三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