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教案 > 四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意义

编辑:sx_wanghf

2014-04-19

教案除法的意义

教学内容:课本第73页的内容,练习十五第1-6题。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是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

(一)引入问题情境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加以概括,使已经获得的感性认识加以提高。(板书课题:)

口算: 7×5= 9×6= ×4=32

32÷5= 54÷6= 32÷=8

35÷7= 54÷9= ÷4=8

(二)学习新课

1.教学。

(1)出示一组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四年级有4个班,每班有40人,一共有多少人?

四年级有160人,平均分成4个班,每班多少人?

四年级有160,每40人分一班,可分成几个班?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0×4=160(人) 因数×因数=积

160÷4=40 被除数÷除数=商

160÷40=4

思考讨论:

(1)观察,比较上面的3道题,为什么列式和计算方法都不同?

(由于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了调换,因此列式和计算方法不同。第①题是已知每班人数和班数,求总人数,用乘法计算;第②、③两题都是已知总人数和分成的班数(每班的人数),求每班的人数(分成的班数),用除法计算。)

(2)40,4和160在三个题中分别叫做什么数?

(40和4在第①题中叫做因数,160叫做积,40和4在第②、③题中分别叫做除数和商,160叫做被除数。)(板书)

(3)第②、③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第②、③题分别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师继续启发:根据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联系看,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在此基础上,教师用准确的语言描述除法的定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学生阅读课本结语(73页)。

引导学生说出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提问: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什么?(被除数)

已知的因数叫做什么?(除数)

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什么?(商)

(2)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从而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反馈:做74页的“做一做”(联系说明怎样改写算式和直接写得数)及练习十五第3,4题

(3)关于0和1在除法中的特性。

启发同学想:

①一个数除以1得什么数?

自己举例,如8÷1=8,100÷1=100,…

得出: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

②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得什么数?

学生自己举例,如0÷5=0,0÷24=0,…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都是o。

③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

以5÷0为例。如果0可能作除数,根据,商乘以除数0,一定等于被除数5,即商×0=5。根据“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定,商乘以0一定等于0,而不可能等于5。这说明,用0作除数时,商是不存在的。

如以0÷0为例。根据,商乘以除数0一定等于被除数0,就是商×O=O,那么按照无论“什么数与0相乘都得0”的规定,商可以是任何数,即无论商是什么数,它与除数0相乘一定等于被除数0。这说明用0作除数,商是不固定的。

由此可知,用0作除数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这一点很重要。

2.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1)口算:

① 4×5 ② 320÷8

20÷4 320÷40

20÷5 40×8

(2)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问的关系。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