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教案 > 六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山雨》教案

编辑:

2016-08-16

三、再读课文,品读课文

一) 学习“雨来”的段落(第一段)(11分钟)

1、这场雨来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板书:来得突然,来得悄悄)

2、在课文中哪儿找到的?谁愿意来读一读。(“来得突然——跟着一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3、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比指导:

①“悄悄地来了”语气应轻柔一点,把山雨来时的氛围读出来。

②提示学生看着图片,感受雨来时的景物美,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读。

4、雨是怎么样“悄悄”地来的?(“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①请个别学生示范读这句话。

②提示学生雨很高、很远的地方传来,声音是由小到大,读的时候应注意音调的变化。

③全班齐读,读出感情。

5、这场突然如其来的山雨,声音多么美妙啊,作者在文中也用了他的特殊表达把山雨来时的美妙之声写了出来,这句话是哪一句呢?(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有缘而近,由远而近……)

①“像一曲无字的歌谣”中的“歌谣”指的是上文的什么?(雨声)

②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展开了大胆的联想,着笔于声音,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远及近、由轻及重的动态过程,与文章开头相对应,写出山雨来时的特点,即“来得突然 ”“悄悄地来”。作者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突出了雨来时一种逐渐清晰、飘飘渺渺的音韵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独特情感,并给人以无限遐想。

③学生竞赛朗读,教师评比。

④分小组朗读第一段。

(二) 学习“雨中”段落(第二段)(22分钟)

1、雨,就这样悄悄地来了。她的到来,给山林带来了另外一种格调,另外一种美。请大家默读课文雨中部分,在默读过程中,有两件事是需要大家做的,一是思考文中从那几个方面着手写雨中山林的美? 二是把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小组中四个人互相分享,谈谈读后的感受。(这个过程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学习分析课文课文,感受语言美。)(板书:音韵美和色彩美)

2、请个别同学大声而有感情朗读自己所选的句子和谈谈阅读体验。教师根据学生所选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学生读哪一句,就指导哪一句。(重点是以下两句)

①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a、一片叶子,一丛绿草作者又有什么奇特的联想呢?(把“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琴键”。板书:琴键)

b、除此之外,作者还有什么联想吗?(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轻捷柔软的手指”,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板书:手指)

c、岩石、树叶、绿草是琴键,雨丝是手指,手指点击琴键,琴键奏响了乐曲,雨在山中,山在雨中,这不就是一副“山、雨同奏图“的动态美图吗?这部分描述作者又一次采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山雨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那么我们读这一句的时候,是不是要读得生动活泼而富有节奏呢?请大家来试读一下。(大家齐读完毕后,男女学生中各请一位读)

d、“音符”指的是什么?(指手指触摸琴键时发出的不同声音,在这里可理解为是雨丝飘洒在不同的地方所发出的不同声音,有落在岩石上的“丁冬”声,有飘洒在绿草丛的“沙沙”声……)那么丰富多变的声音,是不是让我们有无限的幻想啊?所以作者说——(生齐说)“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e、多美的句子啊,难道大家不想尝试着读一下吗?(小组比赛朗读)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