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教学反思

最新2016年秋季六年级语文《早梅》教学反思总结:上册

编辑:sx_chenjp

2016-09-24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六年级语文早梅教学反思总结,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梅花和松、竹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又被赞为“四君子”。所以历代咏梅的诗颇多,有的咏梅的风姿,有的诵梅的神韵,张谓的《早梅》构思很有特色,偏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一个“寒”字。描画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仙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比邻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渲染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此句承上启下,乃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近水”;第四句回应收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道出了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就恰恰点出。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也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此诗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则异。对寒梅花发,形色上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方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而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精神上的契合。我们可以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诗歌中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教学过程中,本人着重结合学生实际,把住一个“早”拓展开来。比如先抛“旧砖”,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等格言,未雨绸缪、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等成语,讲讲“闻鸡起舞”与少年鲁迅“早”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工作中抓住“早”,早学习,早锻炼,早睡早起。同时鼓励学生寻找与“早”相关的格言警句、成语谚语、俚语歇后语等,积极积累,真正明白并实际操行,这就引出了“宝玉”,有利学生健康地学习、成长。

其次,结合《早梅》,积极诱导学生在写作中题材要新颖,要有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不要鹦鹉学舌,不要蜀犬吠日,不要人云亦云,往往要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像《早梅》只写“早”,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其三,动员学生在写作中适当引用古诗中的诗句,大多有奇效。

总之,我以为学习古诗有所获就行,多少都可以,不必拘泥,万万不可讲究什么深度,什么完美,什么高大全,否则贻害无穷,流毒远泛。只要从一个方向切入,就会找到好的办法来的。

以上就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早梅教学反思总结,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链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范文:六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望天门山》教学反思范文:上册 

标签:教学反思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