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家长专区 > 沟通技巧

为逃避家庭的种种不愉快离家出走

编辑:donghk

2012-12-25

为逃避家庭的种种不愉快离家出走

我已经18岁了,西安人。长这么大,无数次离家出走,彻底改变了我。记得15岁时,是我的第一次离家出走,是因为妈妈误会了我,把我打的不成样子,索性就跑了出来。那天我身上有钱,就很舒服的过了一晚上,什么都没有去想,结果第2天我就被家人找到了。

从这以后,也许因为我是个爱玩的孩子,就经常离家出走,家人一次次找,到现在,我走了家人也不找了,可能是因为我走的次数太多了吧,每次我离家出走,都要带很多的钱。现在,我仍然没有回家,我觉得家人已经彻底对我放弃了。

我发觉,离家出走这么多日子,对一个人的改变确实很大,今年暑假的时候,我带女朋友去了深圳。我们去打工,也是想再也不回家了,永远生活在一起,可是工作根本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要吃的苦头确实很多,到我们身上的钱不多的时候,我想到了彩票,于是就期期买,小钱我也中过。直到后来,家人还是去深圳把我们接回了家。

回家了以后开学了,我发现我脑子里想的东西已经和同学不一样了,我开始想如何赚钱,根本就没有心思去学习...

案例中这个孩子没有说自己和家里的什么具体矛盾,但是显然对家的厌倦。厌学可以导致离家出走,厌家同样可以导致离家出走。什么样的家庭有可能导致孩子出走呢?我们看看王晓春老师在《问题生诊疗手册》是怎么写的:

(1)应试家庭

这种家庭,所有的成员,整个生活都围着孩子的考试分数旋转,家庭失去了主体性,成了学校的附庸,大家都成了分数的奴隶,生活极其枯燥,几乎没有其他乐趣。在这样的家庭种生活,确实是一场灾难,孩子小时候无力反抗,长大了忍无可忍,就可能出走。他会发现出走之后,父母果然对他做了让步,他的“罢工”胜利了。尝到了甜头,他以后就可能不断出走。

(2)矛盾家庭

夫妻不合,经常吵架闹离婚,或者婆媳关系非常紧张,或者家长教育观念不一致,经常争执不休,孩子生活在矛盾的夹缝中,也是很痛苦的。弄到忍无可忍的时候,也可能离家出走。

(3)暴力家庭

家长动不动就打骂孩子,这是暴力家庭。孩子忍到不能忍受的程度,离家出走是可以理解的。

(4)物质家庭

这种家庭充满了追求吃喝玩乐的物欲氛围,有的属于富裕家庭,有的并不富裕,打肿脸充胖子也要摆阔。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满脑子都是虚荣心,满心都是和别人攀比享受,对学习自然不感兴趣,一旦学习失去信心,又受到外部诱惑(比如有人告诉他能挣大钱)就完全可能弃学离家去“闯世界”,这是很危险的,男孩子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女孩子容易吃亏。

(5)溺爱家庭。

这种家庭的家长本身价值观念并没有大问题,他们不是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的人,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把孩子培养成只会吃喝玩乐的花花公子,这里起作用的就是溺爱。家长还有一种想法,想用尽可能满足孩子一切物质要求来换取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结果学习积极性没换来,孩子吃喝玩乐到成了内行。孩子的物欲和消费欲膨胀起来是非常迅速的、没有止境的,家长给多少钱也不够用。为了满足需要,他们就可能离家出走,去找邪门歪道。

(6)专制家庭。

在这种家庭中,家长控制和侵占了孩子的几乎全部业余时间和空间,孩子完全没有自主权,个性不得发扬,爱好没人理睬,不能干他自己想干的任何事情,一切都得听从家长安排。这种孩子一旦长大,就可能反抗,离家出走,摆脱家长的“殖民统治”。其家长未必没有文化,有的还是干部、教师、军官、知识分子,他们缺少的是民主作风和对孩子的理解。这类孩子本身也不一定是差生,他们有的功课还不错,品质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他们实在是对家长的专制太不满了。

可见,要解决这类出走问题,就要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方法1:给孩子减负

家长要知道,孩子不是一个承接文化知识的容器,他们有血有肉有感觉,他们有喜怒哀乐,有感情。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思维越来越开阔,独立性越来越强,对新鲜事物的理解和好奇越来越多,他们很难按照家长的意愿,在应试的路上死死板板地走下去。家长的应试教育可能是两个结果,一个是孩子真的成了学习的机器(书呆子),另一个就是走向独立,摆脱家庭。

家长要减少给孩子的学习压力,心灵压力,减少说教,避免吓唬孩子。不要总宣扬文凭的重要性,没有文凭就会如何如何。不要总说说自己原来多么优秀,邻居家的孩子多么努力,朋友的孩子多么争气等等。

教师如果发现某学生的家庭属于应试家庭,千万不要高兴,不要以为这种家长是积极配合老师。要知道,他们正在给学校埋地雷。对这种家长,要赶快告诉他减负,双休日带孩子去玩一玩,趁地雷还未爆炸,赶快起掉它。不然家长教师将来都麻烦。

方法2:尽量解决或缓和家庭矛盾

把一对志趣、习惯、思维、认识都不一样的人捆绑在一起做夫妻,家庭中很可能矛盾层出不穷,或吵吵闹闹,或冷战连连,最苦的、最无辜的是孩子。众人都认为家庭矛盾是私事,没有人愿意出来协调,更无奈的是,很多长辈看到自己儿女家庭发生摩擦都不管,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在城市钢筋大厦的丛林里,相对私密家庭空间,夫妻俩不打到离婚的地步很难让别人发现,一家人都伤痕累累,当家庭破裂的时候,孩子离家出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此时,与孩子最近的人是教师,教师不方便介入家庭矛盾,但是如果家庭矛盾确实影响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师也有必要从孩子的前途出发,对家长提出忠告。一般说来,涉及到孩子的前途,家长会重视的。

更多的时候是孩子离家出走后,我们老师才知道,老师只要不过分批评孩子,只要对孩子好一些,孩子就会很听老师的话。请家长注意,教师对孩子的安抚,只是暂时的,您家的矛盾不能够和平解决,再有风处草动,孩子还会离家出走。孩子的根在家庭,根不稳,孩子自然待不住。我们希望孩子的离家出走可以唤起家长的警醒,听一听别人的劝说,先以孩子为重。离婚不是不可以,但最好不要打打闹闹地离。

◆注意事项

¤ 进入青春期以后,很多孩子理解了爱情,看到父母不幸福要离婚的时候,他们虽然有百般不舍,也还是可以理解家长的。所以,您的孩子如果处于青春期,您可以与孩子讲道理,争得孩子的理解,和平的分手。

¤ 更小一点的孩子,就会有很多的担心。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了?有没有房子住?会不会很难受……家长要让孩子用眼睛看到离婚的父母是平安的,而且是爱我的。

方法3:暴力家庭应受到谴责

孩子在暴力家庭这样的家庭没有办法安宁。有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孩子,习惯性的离家出走,问他原因,他说怕挨打。一次他带着弟弟玩,不愿意回家,玩了一天,当妈妈找到他的时候,他拉着弟弟的小手在马路上不知何去何从,回家后,爸爸狠狠地打了他一顿,还罚跪到深夜。他不愿进家门,看见家里的物件就会想到挨打的感觉,所以,有机会就纵容自己去玩,不想回家。

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孩子在长大后处理问题的方法,暴力家庭的孩子长大,会以暴制暴,会伤害他人,很容易走向犯罪。也可能变得懦弱,逃避责任,一生生活在惊恐中。所以作为家长,要自觉改正这种错误。从学校角度看,如果这种家长还算正常,只不过脾气不好或者教育观念有问题,教师应该尽量劝解,要特别注意少向这种家长告孩子的状;如果发现家长已有心理疾病,偏执固执,应该建议他去治疗;情节十分严重而又拒绝改正的家长,应该争取社区或公安机关协助解决。一定要保护孩子。

方法4:物质家庭需要点醒

孩子追求物质生活,根子在家庭,家长本人的价值观可能有问题。而经验告诉我们,要转变家长的价值观念,很困难,所以遇到这类情况,最好提前发现苗头,提醒家长,提醒孩子,你们正走在一条危险的路上。告诉孩子,将来要过好日子,必须有真本事,切不可做投机取巧之想。至于孩子能不能听,那就看他自己的悟性了,倘若家长和孩子执迷不悟,指导老师也只能尽自己的可能保护他,如此而已。或许他出走吃了亏之后,能够醒悟过来。

相关链接:

想要解决相关问题,请参看本书第10分册中的富裕家庭的教子对策,会有所帮助。

方法5:家长要减少过度关切和过度保护

有个孩子对自己离家出走的描述是这样的:“在学校玩累了,酷累了,想出去逛一下,随便说一个学习压力大的理由就离家出走。钱用光了,找到警察叔叔一哭,父母就会千里迢迢的马上赶到,搂着“心肝宝贝”痛哭,同时和舆论一起大骂:“都是给教师逼的!”这是很多被宠坏了的孩子和家长耍的把戏,而家长常常上当。

教育这样的孩子,先从家长做起。家长要克服溺爱。我们建议您,逐渐控制孩子消费欲,不要对孩子有特殊待遇,不要轻易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代替孩子做事情,不袒护孩子的错误。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很多家长溺爱而自己不知道,我们在这里把10种溺爱的典型的实例罗列出来,请家长自己对照一下,在教育孩子中防微杜渐。

(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2)过分关注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3)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零花钱多,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性格,并且很难有忍耐和吃苦精神。

(4)生活无规则

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5)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6)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

(7)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8)剥夺孩子独立活动权利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窝里横”,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9)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

(10)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孩子全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方法6:专制家庭要讲民主

专制型的家庭,任何事情都要听家长的,在孩子没有进入青春期之前大部分孩子接受家长的管教。而进入青春期后,如果家长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变化,继续用专制的态度对待他们,就会与孩子发生强烈的摩擦,甚至导致孩子离家出走。

家长要对初中生的心理变化有科学的认识,多看看相关的书籍,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愿望。该出手的时候,要出手帮助孩子,不该管的时候,就不要唠叨,有时甚至要看着他犯错误,等孩子吸取教训后,找机会再沟通。专制家庭的孩子,如果孩子是懂事理,品行端正,给他们一些自由,就会格外珍惜,不会走邪门歪道。如果孩子稚气未脱,没有处事经验,家长给孩子自由的时候,要慢,要缓,不要一下就放开。如果孩子的情况比较复杂,一放松就会惹祸,家长就要试着来,有选择的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自主性。

标签:沟通技巧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