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onghk
2012-12-25
孩子认为家长软弱可欺而对着干
上初中时,小翔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小翔一开始和爸爸住在一起,但是半年后,小翔就再也不愿意回爸爸家了,原来,小翔在外面结交了一些社会上的朋友,平时的零花钱渐渐不够他用了,有一天,他看见爸爸进了家门,第一句话就是:“嘿,给钱。” 小翔的爸爸说:“你跟我说话呢?你向我要钱是吗?” 小翔冷笑着说:“当然了,你是我爸,你不给谁给。” 小翔爸爸给了20元。小翔看了不满地说:“我要50。” 小翔爸爸说: “一周就给你20元钱,你一分也别想多要!”
过了一天,小翔又要钱。爸爸掏出20元说:“给你,我把一周的钱都给你了,你自己计划好了。” 小翔生气地说:“我是你儿子,这些钱和房子早晚都是我的!你现在要是不给我,我就不当你的儿子了!” 小翔爸爸笑了:“儿子,这个房子是我的,钱是我的。我立一份遗嘱说钱给谁就给谁,别以为你爸爸好欺负。”说完转身走了。这下小翔知道爸爸不好欺负了。于是小翔和妈妈提出来要跟妈妈一起住,妈妈觉得亏欠儿子太多,早就想补偿补偿,就把小翔接过来。
小翔来到外婆家,还是改不了乱花钱的毛病,而且他最近还迷上了网络游戏,不停地像妈妈要钱。妈妈不给钱,他就用不上学要挟。妈妈就担心小翔不上学,就不停地给钱,认为只有他上学就可以,结果小翔开始逃学,老师请家长,有时批评,有教育也没有让小翔有什么改变。期末考试后,小翔的学习成绩是班里最后一名。妈妈气愤之极,决定不再给小翔钱了,可是小翔一点也不在乎,竟然威胁妈妈说如果不给他钱,他就找爸爸要,还说要跟爸爸过。妈妈一听这个就屈服了。
可是情况并没有因为妈妈的妥协而向好的方向发展。小翔在这以后,稍不如意就对妈妈开始推推搡搡,还有很多打妈妈的小动作,小翔的妈妈说他在学校跟老师、同学相处很融洽,可一回到家就像变了个人,明知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却对物质方面追求极高,手机换了一部又一部,衣服非名牌不穿,如果大人不满足他的要求,就大发脾气甚至挥拳头。有一次,小翔的妈妈不同意给他钱买些不必要的东西,小翔竟然想要拿刀相逼。妈妈怎么也想不明白,她真心的爱着儿子,时时处处为他付出,小翔为什么竟如此对待自己?
从案例的情况看来,小翔对待爸爸并不像对待妈妈这样如此放肆,他的父亲以前对待孩子的态度较严厉,而小翔之所以时时和妈妈对着干,做出很多过分的举动,那是因为他觉得母亲比较软弱。小翔的妈妈没想到自己为了补偿孩子缺少的父爱,尽量迁就孩子,却助长了孩子惟我独尊的惯性思维。
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很多孩子也会像小翔一样“柿子拣软的捏”,他们一旦觉得家长软弱可欺,往往就会得寸进尺,得不到满足就和父母对着干。最后甚至发展到动手打人,更有甚者还会动刀子。不要等到当这种暴力场景发生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时再想起要教育孩子,因为那时已经太晚了,那么如果孩子在家很霸道,总觉得家长软弱可欺,不断和家长对着干的时候,家长又该怎么办呢?
方法1:不要给孩子过度的关爱
小翔的妈妈无疑是爱儿子的,在和小翔的爸爸离婚后,儿子“失而复得”,使得妈妈的爱更加强烈了,她总觉得小翔比起别的孩子缺少了一份父爱,儿子很可怜,所以当她一开始面对小翔的一些过分的要求时,就采取了纵容的态度,使得小翔觉得妈妈软弱可欺,随之他的要求也就变本加厉的增加。像小翔妈妈的这种做法是对孩子过度关怀,过度关怀是非常不科学的做法,很多家长其实也存在这种做法,他们因为自己童年时,在情感需要上,物质提供上没有得到满足,就想要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得到弥补,还有,许多家长天性较为软弱,受不了孩子为难的样子。家长在过分关怀孩子表现出的是一种不受控制的渲泄的爱,不受控制的爱最危害无穷。孩子的许多问题都是被这样充满爱心的家长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惯出来的,过度关心造成了孩子心理的畸形,自私、反叛、低能,同时又容易不尊重别人,不遵守规则,自控能力差,任性,情绪不稳定,安全感差,容易养成大手大脚,不爱惜财物的不良习惯和个性。
方法2:不能放任自流
对于孩子的无理顶撞,家长不能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不要认为孩子对自己的顶撞不算什么大事情,不要以为孩子的年龄还小,等他长大了自然就会纠正过来,事实上如果家长采取不闻不问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顶撞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本加厉,因为孩子一旦发现大人是可以接受和容忍这种行为的,他就会误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他也会越来越频繁地使用这一武器,最终发展到家长不可控制的地步。当家长遇到与案例中类似的情况时,要做到有原则,从态度和语言上明确表示,某种需求不可满足,并将这种坚定贯穿于孩子成长过程始终。另外,建议家长对孩子的需求实行延迟满足,让孩子经历一个忍耐的过程,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而学会珍惜。
方法3:坚持必要的惩罚
现在很多家长受到这些年传过来的西方教育的影响,认为对孩子要耐心,要有爱心,作为家长要制怒,不能对孩子发脾气。事实上,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教育,都赞成要管孩子,孩子自身约束力很差,家长如果再采取放任的态度,那么结果可想而知,即使孩子犯很小的错误,家长也应及时加以纠正,否则,当孩子各种不良习惯已经养成家长就无从控制了。
对于孩子某些轻微的不良行为,家长可通过一些行为来告诉孩子他做错了,家长很生气,比如长时间的注视孩子,或者施以轻微的惩戒来阻止他继续犯错。家长这样会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意识到家长不会允许他继续犯错,又避免了和孩子正面冲突,使孩子觉得家长小题大做,产生逆反。对于孩子比较轻微的错误,此种方法可以使孩子对自身的错误产生内疚和羞愧,从而减少和消除同类错误发生的次数。
但是对于像案例中小翔那样明知故犯的孩子,家长就不仅应该加以教育,更要给与稍微严厉一点的惩罚了,以免让孩子觉得家长并不在乎他的错误,或者认为家长软弱可欺,进而一犯再犯。如果孩子明知故犯,其实是他们在试探家长的要求底线,是在挑战家长的管理地位,如果此时家长惩戒不严、无动于衷,或者不以追究,甚至还纵容、袒护。孩子就会看不到自己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认为做错事和没做错事一个样,也就感到无所谓了。
标签:沟通技巧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