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onghk
2012-12-24
因情绪变化而影响注意力
陶陶今天安静了许多,淘气的样子没有了,心事重重,听讲状况不佳。到了中午,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吃饭,他却看着饭菜发呆。老师走过来文陶陶:“你怎么了?什么事情让小淘气安静了?”陶陶眼睛看着饭菜不说话。老师把陶陶带进了办公室,悄悄地问:“今天老师发现你不正常,上课没有听讲,能告诉老师怎么了吗?有什么心事说出来,看看老师能不能帮助你。”陶陶沉默了一会儿,说:“我想回家。”老师不解地问:“为什么?你说说原因,老师不批评你。”陶陶犹豫了一下说:“我怕妈妈走了。”
原来,陶陶的爸爸妈妈昨天晚上吵架,爸爸让妈妈走,不要回来了。妈妈说不回来就不回来,明天我就走。这一切都让陶陶听见了,他一个上午都在担心,担心妈妈会离开家。于是,老师当着陶陶的面给妈妈打了电话,还让陶陶和妈妈讲了话,他才安心地吃了午饭。
情绪伴随我们的一生,没有情绪的人是不存在的。情绪像染色剂,把人的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情绪又恰似催化剂,使人的活动加速或减速地进行。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人们所需要的是积极的、快乐的情绪,它是获得幸福与成功的动力,使人充满生机;当然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也会体验焦虑、痛苦等消极的情绪,它使人心灰意冷,沮丧消沉,若不妥善处理,还可能严重危害身心。人的一生,就是这样游弋在情绪的海洋中,在色彩斑斓的情绪世界里领略着生活。孩子的情绪不容易摸透,而且很容易把情绪带到课堂上去,带到学习中去,影响学习和生活。
方法1:缓和与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任何人碰到重大的社会事件,都可能会产生情绪的动荡,有时甚至是强烈的情绪动荡,孩子也不例外。比如父母在闹离婚,家里紧张的气氛会引起孩子的情绪波动,孩子会感到很孤独,即将失去依靠,丧失安全感,表现在课堂学习、做事上就是会走神。还有遇到重大的生活事件,如失去亲人的痛苦:生活在家长整天鸡犬不宁的吵闹中,等等,都会造成孩子的情绪波动,影响其注意力的集中。
父母要做的是不要把自己的情绪传染给孩子。如果家长长期处于离婚的痛苦挣扎中,一定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家长们要注意节制自己,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夫妻之间长期无控制的吵闹或冷眼相对,对孩子情绪的影响不亚于离异。所以,夫妻关系不和的家长不管是继续生活也好,离异也好,都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父母的孩子的情感依托,对孩子要多加关爱,这样孩子就会感到温暖,情绪就会是愉悦的。
方法2: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分的压力
——早晨,强强临出家门,妈妈在孩子耳边大声地说:“我告诉你,今天再犯错,我打折你的腿,听见没有?”
——今天是期中考试当然日子,爸爸在孩子吃饭的时候叮嘱着:“记住你上次考了多少分,今天要是考不好,你还有脸见我们吗?”
——开完家长会,妈妈气哼哼地进门就说:“你,干什么吃的?前15名都没有进去,没有一个老师表扬你,你告诉我,你干什么去了?你还想不想上学?告诉你,下次叫你爸爸给你开家长回去,我可丢不起这个人!”
……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家长简单地认为,人家能够学习好,你也应该如此。其实不然,学习好需要很多条件,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家长希望孩子学习好,就要做到最基本的两点:第一保持孩子快乐的心情,第二是给孩子具体的帮助,绝不要以为加压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事实上这样加压反而会使孩子学习时注意力更难集中。
方法3:缓和青春期时紧张的亲子关系
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是孩子心理的依靠,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也不例外。不和谐的亲子关系,肯定对孩子的注意力的集中有影响。比如写作业、上课时突然想到刚刚与父亲或母亲发生的冲突,自己还会义愤填膺或害怕、悲伤,势必会影响注意力的。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基本是听从家长和老师的,亲子紧张关系更多的表现在孩子的“第二反抗期”-青春期,这里就针对这个时期的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进行一下分析。
一是对家长行为的质疑。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第二性征已开始出现,并且对周围社会已经有一定的程度的了解,因此,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可以独立了,不愿意父母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看待,想有自己的私人生活空间。父母却仍然习惯于觉得孩子还小,还很不成熟,还需要保护。随意乱翻孩子的书包,象监视敌人一样监视着孩子与人的交往。这时,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种种不满情绪,与父母发生冲突。此外,他们过去都是通过父母或老师的眼睛去观察社会,根据父母或老师的喜好来判断事物,现在,他们会抱着置疑的态度,转变成对父母或老师的疑问和批评。因为,他们觉得,如果想脱离父母而独立,就必须要首先摆脱养育自己的人-父母。这种想从父母的保护和依赖中挣脱出来,开始独立的过程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心理断乳期”,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的阶段。在此阶段,对父母所代表的成人世界的疑问或批评非常容易产生父母和孩子互相对立的紧张关系。
二是亲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在一些传统家庭中,家长,尤其是父亲为了维护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树立自己的高大、威严的形象,会刻意与孩子保持相当的距离,所以从小到大和孩子的交流就不多,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就会更加感到到陌生,无法进行适当的沟通。
三是过分关注学习成绩而忽视其他。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考好了,欣喜若狂;考砸了,暴风骤雨。很少和孩子谈他们自己的内心感受,也会造成双方沟通发生困难。
家长知道了这些原因,该怎么调整自然也就明白了,这里不再细说。
方法4:缓和孩子与老师敌对情绪
明明是个给人感觉很聪明的男孩子,活泼好动,刚进入一年级。最近一次妈妈去接他放学,被老师留下来交流了一下孩子在课堂上的情况,老师说明明太好动,上课不专注,学习不认真。在回家的路上妈妈问明明是否上课不注意听讲时,明明特别委屈,说:“老师就是故意批评我,我有时做得很好,她也不认可,就知道挑我的毛病。反正她也不喜欢我,我又何必听她的呢?”
孩子都是情绪化的,被人认可了,就高兴,就会更自信,也就会做的更好,水涨船高,不断进取。一旦意识到不被人认可,尤其是不被老师认可,就会觉得很孤单,感觉很无助、没有威信,他就会自己躲在一个静静的角落,默默无闻,这样就会感到同学也在疏远他了。
如果意识到了孩子是因为没有得到认可影响了注意力的集中的话,老师和家长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平时表扬太吝啬了,影响了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学校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也是老师。对老师的印象好坏,会影响一个孩子的学习质量,会影响他对学习的关注程度。师生关系紧张可能就是学生对老师有成见,老师对学生有成见,或是家长对老师有成见影响孩子对老师有成见。不管是哪种成见,时间长了,就可能会形成对立,甚至敌对,肯定就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关注程度。孩子会产生这样的情绪:“我才不给你(指老师)学呢,就让你平均成绩落后,就让你少拿奖金。”试想,如果孩子带着这样的情绪来听课,能专心吗?不会的,而且是肯定不会的。
要缓和这种紧张关系,首先要分清问题的性质,要看问题集中在哪个方面,如果是老师原因,可以由校方做老师的工作,转变老师的态度,让老师对待学生要全面看待,如果是学生的原因,家长也要做相应的工作,多列举老师的长处,推动孩子去转变。如果是家长的原因,家长要意识到自己的看法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为了孩子去尽力改变自己对老师的态度,不要在还面前随便说老师的坏话。
标签:家庭医生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