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angha
2012-07-30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是伴随特定生理反应与外部表现的一种心理过程。情绪障碍是指人们在情绪感受中严重脱离现实,以一种妨碍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自我挫败的方式应付外界事件。它直接影响人的行为,或者使人不能以社会接受的方式行动,或者是人的行为操作低下。小学儿童的情绪障碍主要是由于自身难以在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压力下有效调节和应对,总是担心或者害怕受到某种伤害(所想象的影响比实际的要严重很多)。情绪障碍是小学儿童最常见的一类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恐怖症、过度焦虑两种类型。
一、恐怖症
小学儿童的恐怖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物体、活动或处境,如黑暗、各种超自然现象(鬼怪等),具有持续时间短暂和很大的强度差异性等特点,一般会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由针对现实对象转向针对想象的或未来的对象。如果对特定对象产生持续和不必要的恐惧,而不得不采取回避行为时,就构成了恐怖症。恐怖症包括社交恐怖症、疾病恐怖症、境遇恐怖症等,在小学儿童中常见的是学校恐怖症。
在小学阶段,由于儿童过分依赖父母,自控较差,行为退缩,在学校缺乏交际能力而受到嘲笑、轻视,或在学校中受到威胁和被殴打;也可能是由于儿童个人或家庭生活发生重大改变,如父母离异或再婚、经济问题等,家庭生活不稳定,气氛压抑;学校中教育定位不当,学校中存在让儿童感到为难或恐惧的事情,如当众运动、朗读等,过高的期望或者压力,以及教师的不当教学方式,都可能导致学校恐怖症。儿童的分离焦虑也是学校恐怖症的诱因之一。
一般而言,学校恐怖症表现为:对到学校上学存在持久的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甚至存在心因性疾病,如到上学时间则表现出腹痛;对学校环境感到痛苦、不适,表现为哭闹、不语或退出;不在学校环境或不上学,并与家人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时,表现正常。
由于目前尚未开发出权威的恐怖症鉴定量表,大多数时候需要教师凭借经验进行判断。在判断时,要注意认知因素、生理因素、行为反应因素三者的综合考察。比如,儿童自述对上学非常害怕,强度很大;通过血压、心率、皮肤电等测查,发现儿童在学校中有异常生理表现,或者通过肉眼观察即能发现儿童在学校中表现出心悸、呼吸加快、出汗等,而在学校外症状消失;在行为方面,儿童上学总是表现出退缩、发抖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才能增加判断的准确性。
另外,要注意分清恐怖和恐怖症的区别。恐怖是一种意识到危险或面临某些危险时产生的一种强烈的不愉快的合理情绪,是人类四种基本情绪之一。只有当个体表现出对于情境有过分的需求,恐怖反应超出正常表现范围而无法合理解释,超越了意志控制,且导致回避这种可怕的情境行为时,才发展成为情绪障碍,导致恐怖症。
二、过度焦虑
恐怖症的核心症状是焦虑,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绪障碍,是指即将面临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痛楚,所产生的悲伤、忧虑及不安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的基本内心体验是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害怕,总体上体现出不快和痛苦的性质,严重的可以有一种迫在眉睫或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焦虑症是一种以发作性或持续性情绪焦虑和紧张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它指向未来,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或马上就要发生,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或者用合理的标准来衡量,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不相称。
小学儿童常见的过度焦虑包括分离焦虑、考试焦虑等。所谓分离焦虑就是在离家或与所依恋的人分离时,出现不适当的和过度的焦虑,如出现过度的痛苦和忧伤,表现出头痛、胃痛、恶心、呕吐等躯体不适,因而持续不愿或拒绝上学。而考试焦虑则是由于面对考试所导致的紧张、头脑一片空白、尿频甚至窒息的神经症。
保持适度的焦虑对于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的质量是非常必要的。但过度焦虑将直接导致任务质量下降,难以胜任工作,甚至产生心身疾病。因此,处理焦虑的核心不是不要焦虑,而是降低过度焦虑的水平,使之保持在一个恰当的程度上。
三、小学儿童情绪障碍的处理建议
对于过度焦虑、恐怖症的处理多采用系统脱敏技术。简单地说,系统脱敏就是使用放松的办法以减弱引起不良情绪的敏感性,鼓励个体逐渐接近他所忧惧的事物,直到不再忧惧。因此,系统脱敏的关键在于有步骤和逐渐接近恐怖或焦虑等不良情绪。系统脱敏的步骤一般有三个。首先,让儿童在一个舒适的位置上,指导并帮助其掌握放松技术,反复训练,多次练习,直到掌握为止。常用的放松技术包括冥想放松、呼吸放松、暗示肌肉放松等。一些程度不甚严重的焦虑在这个环节即可能得到缓解。其次,根据焦虑水平建立儿童对事件的焦虑层次量表,一方面可以了解儿童的焦虑影响程度,另一方面也为系统脱敏建立基础。最后,根据焦虑层次量表的事项用语言模拟焦虑情境,在儿童进入放松状态后,要求根据焦虑或恐怖等级量表中的情境进行想象,越具体越好。一旦表示出焦虑,则马上停止并指示其放松。三次成功面对这一等级的事件后,进行下一个事件的模拟。反复多次后,焦虑症状可能减轻。
阅读资料:一个系统脱敏的焦虑等级量表实例
下面是一个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害怕与母亲分离,一旦置身陌生学校情境则强烈忧惧的治疗案例。
治疗者与母亲共同设计出一个焦虑等级量表,据此鼓励孩子进行逐级想象,再过渡到系统脱敏练习。逐级想象和实际练习的步骤如下:(1)想象自己由妈妈陪同上学,并一直陪在身边,直到上课铃响;(2)想象自己由妈妈陪同上学,并一直逗留在身边,知道其他同学陆续进入教室,自己最后一批进教室;(3)想象自己由妈妈陪同上学,但妈妈没有进教室,在门外逗留了一段时间,自己能看见妈妈;(4)想象自己由妈妈陪同上学,妈妈送至校门,稍等片刻即离开;(5)想象自己由妈妈陪同上学,妈妈送至校门旋即离开;(6)想象自己由妈妈陪同上学,妈妈送至学校附近即离开;(7)想象自己由妈妈陪同上学,但妈妈送离家门口数步即离开;(8)想象自己背起书包独自上学。与此同时,还需从两个方面为孩子创设条件:一是教师应发动其他小朋友主动与这个孩子招呼玩耍,对他十分热情和关心;二是家长应告诉孩子上学和小朋友一起学习、游戏是很有趣的,不必紧张,并逐步过渡到孩子对自己说:“不怕,上学很有趣。”
──《心理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编:《心理学百科全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483页。
一般而言,系统脱敏技术在10岁以上的个体中比较有效。由于10岁以下的个体对事物意义的理解还比较多地建立在形象支持物基础上,对言语的理解程度可能还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因此,对10岁以下的儿童可以考虑采用阻断法。阻断法就是通过去除那些紧随儿童的某种回避反应而出现的强化来进行治疗的。比如儿童由于出现分离焦虑,主要抚养人则千方百计将孩子带在身边,关注、保护孩子,这样反而更令孩子不愿意离开家庭。采用阻断法,就需要识别强化儿童恐怖、焦虑等负性情绪反应的后果(事件)以及相应的情境,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后果(事件)的具体内容;(2)这些后果(事件)发生的精确时间;(3)这些后果(事件)对于诱发儿童与负性情绪相关的行为影响分别有多大;(4)治疗者是否能够操作这些事件,避免再次发生。
标签:心理行为语言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