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家长专区 > 心理行为语言

孩子为何虐待小动物

编辑:donghk

2012-12-24

孩子为何虐待小动物

孩子有暴力倾向心理,会影响日后与他人的正常交往,延续到青年期后,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等,阻碍其一生的发展;同时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影响社会治安、提高犯罪率等。这就需要我们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创造文明和谐的家庭环境;在影视和游戏方面,要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同时加强对孩子的日常生活管理,尽量让孩子少接触污染他们眼睛、腐蚀他们心灵的东西。佳佳5岁,是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她和家里养的小狗是好朋友。可是,自从转到一所新幼儿园后,父母却发现佳佳常拿剪刀剪小狗的毛,甚至用棒子狠狠地打小狗。父母无法理解,佳佳现在为什么不喜欢小狗?她到底出了什么心理问题?

 

 

心理分析

虐待小动物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障碍的表现,是孩子发泄心中的郁闷、缓解紧张情绪的一种方式。

人具有攻击和破坏的本能,当遭遇心理压力和挫折境遇时,就可能激发出侵犯动机,出现攻击性。佳佳本身性格内向,沟通能力不强,与新老师、新同学不能有效沟通,而佳佳的父母工作繁忙,忽略了她的心理感受,于是陌生情境所带来的恐惧、不适渐渐郁积起来。佳佳急需找一个渠道发泄,她无法对父母和幼儿园的小朋友、老师发泄,温顺可爱的小狗就自然成了她缓解心理压力的发泄对象。

给家长的建议

上面的案例提示家长,如果自己的孩子虐待小动物,你要从教养方面、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等方面寻找原因。对孩子多给予心理上的关心,以免孩子的精神压力转化为心理病变。

1. 用关爱化解孩子的苦闷

平时工作再忙,每天都要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感受,尤其是孩子刚入园或转园时。让孩子在外面积压在心中的苦闷在家庭中发泄出来。对孩子多些关心和爱护,不仅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如学习方面的困难、同伴之间的交往、个性发展的需要等。只有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孩子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2. 加强爱心教育

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到动物园看看动物,结合孩子具体的感受体验给孩子讲讲动物和人类的关系,讲讲小动物的可爱、它们对人类的益处,引导孩子友善地对待它们,激发孩子对小动物的爱和同情心。

3. 适当使用奖惩手段矫正孩子不良行为

少数孩子虐待动物成“癖”,父母一定要及时批评教育,让孩子明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适当使用奖惩手段矫正孩子不良行为:

◆ 如果孩子停止虐待小动物达到一定时间,给予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

◆ 如果孩子虐待小动物达到或超过规定的时间,要剥夺孩子最喜欢的某项活动(比如半年不去游乐园、两个星期不许看动画片等)或某些吃的东西(比如一个月不去吃西餐)。

◆ 有的孩子虐待小动物,是想用恃强凌弱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能耐。对此应耐心但严格对他进行教育。

利用奖惩手段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父母一定要使孩子明白受惩罚的原因,还要达到家庭教育的一致,使惩罚的效果得以巩固。

4. 不养小动物

如果孩子虐待家中的小动物,家长不妨把饲养的小动物送给亲朋好友或动物收养机构,让孩子失去虐待的对象。更为重要的是,听不到父母每天的唠叨或训斥,感受不到父母的负强化,孩子会慢慢地淡化此类行为。

如果父母知道孩子虐待动物的原因,注意多方面地关心爱护孩子,孩子会健康成长,长大后不会变成具有攻击性人格的人。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