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onghk
2012-12-26
孩子交往能力差解决对策
婷婷妈妈很晚才生婷婷,把她当宝贝,穿的用的都是最好的。婷婷有很多别人没有的好玩意儿,也愿意和人分享,常常主动给人。婷婷很实在,看到别人做什么她都会帮助。她不是班干部,有时做事比班干部还积极,偷懒的课代表让她去送作业,她就高高兴兴地去了,别的同学都笑她傻,同学们叫她“猪头天使”,总是拿她开玩笑。
还有一次体育课,同学们都要换上运动鞋,婷婷有两双,同学来借,婷婷看看她的脚,就说:“不能给你这个,”然后指着自己脚上的旧鞋说:“你的脚大,这双大点,你穿着合适。”说完把鞋脱下来给同学,同学说她小气,转身走了。于是,婷婷穿上自己的新鞋去上体育课。同学们议论纷纷,都看她的脚,终于有人问她:“你这样小气,一双鞋都给人家旧的,什么人呢!” 婷婷满脸通红,想解释,又解释不清楚,她低着头,一节课没有说一句话。
从那以后,婷婷开始变得孤寡怪僻,不合群了。她戒备所有的同学,不再帮助任何人,不说话,闷头学习,谁都不理了。
案例中的婷婷显然不懂得孩子之间的玩笑,她的实在成为同学们取笑的话柄,让她觉得自己用善良、友好的态度对待大家,大家却嘲笑自己,心寒、冷漠、孤僻是必然的心理反应。
很多孩子从小受到的保护过多,必要的交往由家长代替,没有机会学习交往,这样教育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不与同学交往,是不是可以从家长那里学到交往的能力呢?有的孩子可以,然而家长和孩子的交往是单线的,家长的给与,孩子接受,或者孩子提出要求,家长满足,少有意见沟通,信息交流,孩子就很难学会交往了。
方法1:认识自己的不足
家长要引导这种孩子去理解群体中的现象以及现象背后的思想,去了解群体中人什么样的事情会有什么样的评价。案例中的婷婷,热情的帮助课代表偷懒,必然让全班同学不满意。到处送东西,得到东西的人不好意思,旁观者认为你虚情假意,讨好人,或者认为你显示自己家里有钱。周围的人绝大多数人心里不舒服,也就不会有好的评价给婷婷。很多让集体反感的事情,是不能够做的,但有的孩子当局者迷,很难醒悟到自己错在哪里,就要求家长和他们探讨这些问题,教他分析自己到底错在那里,而不是埋怨同学们对自己不公平,不理解自己。如果这种孩子明白自己需要学习交往规则,孩子就会变得主动,愿意改变自己,而不是带着埋怨所有人的心态,逃避和大家接触了。
方法2: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还需要从小伙伴那里学很多家长不能够给予的交往知识,生存技巧,潜规则。孩子越小,学习起来就越容易,他们遇到困难和尴尬的时候,不觉得很丢面子,学会了,就达到目的了。而进入初中后,孩子们的自尊心强了,逆反心理强了,改变自己的行为和认识难度加大了,家长要有耐心,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时候,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留面子,孩子才不会因恼羞成怒而更加孤僻。
◆注意事项
¤ 孩子在群体中得到的负面评价多了,自我评价也会下降,于是拒绝一切正常的社交活动。他们怕遭到拒绝,怕被批评,怕受打击,宁愿自己陷入孤独。而越孤单反过来又导致更低的自我评价。在重视社会交往的现代社会,自认为缺乏交往能力的人往往会贬低自己。所以,家长应做好思想准备,他们可能不愿意走出孤僻状态,也有可能孩子刚刚开始交往,没有多久就又缩回去了。家长要不停地鼓励孩子,帮助孩子进行一番冷静、客观、合理的估计,特别要留意发现孩子的一些好的愿望,充分肯定,以增强他的自信。
方法3:找一个好朋友做“老师”
不妨找一个心地善良的同班同学,和孩子做伴,传达同学间信息,帮助孩子去理解同学之间的规则和潜规则,解释说明给孩子听,随时提醒孩子不做荒唐事,更好的理解同学们,体会别人的喜怒哀乐,做出正确的反应。孩子在家接受家长照顾习惯了,从来不去注意家长是不是心情不佳,所以他们在学校这个群体里也不注意观察别人的心情,做事情就会冒失,引来同学的不满。找一个善良的同学做“老师”是可以代替家长帮助孩子的。
家长可以去寻求老师的帮助,请老师给自己的孩子找一个伙伴,告诉这个同学,注意发现自己孩子的问题,及时指正。家长要告诉自己的孩子,和同学相处的时候要主动学习,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方法4:扩大交往范围
据美国对犯人最严厉的惩罚是单独监禁,在几个月,几年中不让他见人影,纵使不受虐待,犯人将会受到比死更痛苦的折磨,他会因失去社交而发疯。所以家长不要认为孩子学习好就可以了,孤僻一些挺好,省得浪费时间。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孩子情绪被压抑的时间过长,容易患心理疾病。只有在广泛的不拘一格的交往中,产生情绪互动,人们的郁闷才能得到排遣,感情才能得到宣泄。
指导社交技巧是必要的,创造环境带孩子去实践更是必要。如果孩子较小,家长可以多让孩子和同龄人接触,在同龄人的游戏、冲突中孩子自然会学到一些与人相处的原则方法等。如果孩子的年龄比较大了,比如已经上了中学,就需要家长来指导他,可以看这方面的书,听讲座,也可以组织一些家庭、朋友聚会,去郊游,去游泳,去募捐等,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人际交往。
标签:心理行为语言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