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onghk
2012-12-25
孩子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雯雯是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好学生,大队委,工作能力很强,。最近一段时间,班上又转来了一位同学叫婷婷,学习成绩、工作能力也很优秀,听说还是原来学校的大队长,雯雯很不喜欢她。
一年一度的队干部改选又要开始了,学校允许各班经过民主选举推荐1至2名候选人参加校级的竞选。她们班正好推荐了雯雯和婷婷两名候选人。在大队辅导员老师给所有校级候选人开会布置竞选要求的时候,婷婷恰巧生病了,于是,老师让雯雯把要求转告给婷婷。
竞选那天,所有的校极候选人都穿了漂亮的衣服,背熟了竞选演说稿,准备好了自己的才艺展示,雯雯当然也不例外。但婷婷却坐在一旁“呜呜”的哭,老师一问才知道,原来雯雯根本就没把竞选的事告诉婷婷。
老师把雯雯找来谈话:“你为什么没有把竞选的事告诉婷婷?”
“我忘了!”雯雯理直气壮地说。
“真的忘了?”
“真忘了。”
“那你自己怎么没忘记准备呀?”
“我,我……”雯雯低下头不吱声了。
经过老师的再三追问,雯雯终于说了实话:她之所以没告诉婷婷是因为她怕婷婷准备得比她好,怕自己落选。
不少孩子都愿意听到表扬,愿意担任小干部,愿意自己事事都是最棒的,这使他们容易陷入一种恶性的竞争中,长时间发展下去会出现敌对、嫉妒、自卑等种种负面情绪。孩子在争强好胜的同时,往往不会注意是不是伤害了别人,也不考虑做错事要承担责任,只想着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行。
方法1:正确引导孩子的竞争
在引导孩子竞争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在任何竞赛前,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诸如“你一定要拿第一”、“你一定要赢某某”等,而应告诉孩子要尽力,把真实的自己表现出来就好;在比赛结束后,更不要拼命表扬优胜者,冷落另一方,不要让他感到胜利者和失败者的差别很大,以致产生不良情绪,而应告诉孩子,只要下次再努力,就有机会赢。
要让孩子明白竞争就是要公开,平等,不可以不择手段。孩子不择手段是想争第一,却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人生更多的时候是在与自己赛跑,看到自己在进步,不可能事事你都是最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弱势,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接受自己,不让自己灰心,不用旁门左道求胜,取长补短,在努力进步就好了。心态平和地面对竞争,名次很重要,但是人格更重要。
◆注意事项
¤ 家长和老师要特别注意优秀的孩子,因为他们在平时受到的表扬最多,在集体中可能总是以他为中心,而这些听惯了表扬、受惯了宠的孩子似乎就看不得别人比她强,人格可能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变得越来越自私自利了。不希望别人比他受宠,得惯了第一名就不想做第二!我们一定要对他们进行一些挫折教育,要经常为他们指出别人的长处和他们的不足,让这些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他人,正确地面对成功与失败!
方法2:学会思考问题,接受教训
人的欲望膨胀的时,只看眼前的利益,像钻进了牛犄角里,其它的什么都看不见了。很多孩子更容易陷入这种心态中,冲动地办出荒唐的事情。当后果摆在面前,他们幡然醒悟,后悔地表示:“我不知道会这样,如果知道,我不会做的。”这是孩子的心里话,如何制止孩子的冲动,需要家长有防患于未然的先见之明,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思考问题,增加生活经验。
有私心的孩子,平日里也会因为小一些触犯自己的小事而不依不饶,评价一些事情会用过激或冷漠的语言,看到不好的事情会叫倒好或者不以为然,明明知道不妥的事情固执地不听劝阻,等等这些问题,都表现出来他们认识问题有偏差,需要调整。家长要注意孩子这样的言行,不要认为这些是小问题,可以忽略,要及时提醒和纠正,才能引导孩子跳出自私的泥潭,站在更高的立场想问题。
家长平时要提醒孩子分析问题,学会站在不同人的立场,体会他们各自的心情,理解他们因为什么问题没有考虑周全,才会这样做事情。家长还要进一步提醒孩子,如果是自己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处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家长经常用生活中他人的事例引导孩子思考,孩子就会增长经验,认识问题的水平就会提高,再有利益摆在面前时,考虑问题就会全面了。
很多家长可能会像雯雯家长一样,事情出来后才发现孩子有这样的问题,一定很气恼,不用如此。家长应该努力把坏事当好事,事实教育了孩子,比您平时讲道理效果好很多倍。问题出现后,家长不要批评孩子,应该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他们顶着压力,相信像雯雯这样的孩子,经历一次不会再有第二次。鼓励孩子在同学们的批评声中,调整好心态,虚心接受意见,吸取经验教训,用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同学和朋友,多参加集体活动,用自己的言行证明自己在改变。千万不可和老师、同学一起批评孩子,让孩子灰心丧气,不思进取,事情就难办了。
方法3:注意小事带来大患
说到“不择手段”,真的很难和孩子联系起来,但事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的行为确实如此。小蓝的自动笔和小溪的一模一样,小蓝不小心把笔玩坏了,就趁小溪不注意的时候,把自己的笔和小溪的调换了。初一的小强自己有手机,但是不用,向邻座的同学借,同学不给,放学时,小强偷偷地拿走了同学的手机。第二天,小强把手机还给同学。
这些小事件背后隐藏的是孩子自私的行为,应当引起家长的重视。孩子们的自私心理是不断膨胀的,从小事中的小问题累计起来的。家长在家里也会有所察觉,比如妈妈不给买东西就偷拿妈妈的钱,比如提出要求家长不满足,孩子会想方设法,去游说老人,和家长怄气,用学习相要挟,总之要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时候,很多家长败下阵来,妥协了孩子。于是,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大,自私的心理越来越强,会做出更加匪夷所思的事情。为了避免孩子长大后难以管教,请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要妥协孩子。自私自利的行为一定要禁止。
标签:智商培养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