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onghk
2012-12-25
孩子做事情只考虑自己
现在的家长看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孩子受了委屈,他们心里比孩子还难受。家长的心是越来越软了。
而从小在家长呵护下长大的孩子,认为爸爸妈妈对他的爱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做什么事情都只会考虑自己,从来不会考虑家长的感受,有的孩子甚至天真的问:爸爸妈妈也会有难过的时候吗?他们不知道父母为了给他创造舒适的生活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当有什么不能满足他们的时候,孩子倒会觉得不正常了,他们会生气、发脾气,甚至恨父母。孩子得到的越来越多,心却越来越硬了。
小波的爸爸经常出差,妈妈一个人带着小波很辛苦,但是坚强的妈妈却从来不把自己的烦恼劳累挂在脸上,怕会影响到小波健康快乐的成长。小波呢?也的确每天都过得快快乐乐的,小波的爸爸每次出差回家都会给他和妈妈带回一些本地没有的新鲜的礼物,同学们很是羡慕小波,所以他并不觉得爸爸经常出差有什么不好,反而觉得有这样一个爸爸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妈妈却常常担心小波会因为爸爸不常在身边觉得寂寞,所以周末经常会带他去公园玩儿。这个周末小波和妈妈说好了一起去游乐园,小波早早的爬起来,跑到妈妈床边:“妈妈,都几点了,你怎么还睡呀?不是说好去游乐园的吗?”妈妈有气无力的说:“妈妈今天有点不舒服,咱们改天再去,行吗?”“你不是告诉我要说话算数的吗?咱们说好今天去,就得今天去!”妈妈很无奈的说:“我实在不舒服,要不你帮我把体温表拿过来,我再躺一会儿,好吗?”“不行不行,别躺了,再躺就晚了,妈妈快起来嘛!”妈妈看着小波急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心想要是他爸爸在就好了,小波就可以像别的小孩一样周末出去玩了。想到这,妈妈的心软了。勉强地爬起来,穿好衣服带着小波出门了。
一路上小波抑制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问东问西。妈妈靠在出租车的座位上,简单的应对着,出租车司机看到这样,就问妈妈:“您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啊?要不要先上医院看看?”还没等妈妈开口回答,小波就抢着说:“没事的,不用去医院,我们还得去游乐园玩呢!”司机摇摇头,低声嘀咕了一句:“这个小孩怎么这么狠心呀,唉——”
到了游乐园小波一会要玩这个,一会要玩那个,妈妈就把钱给他,说:“你自己去玩吧,我在这儿歇会,待会你到这找我。”小波接过钱高高兴兴的跑开了,没过一会,小波又攥着两张票回来了,对妈妈说:“妈妈快起来,这个翻滚过山车得有大人陪着才能玩。”“妈妈害怕,不敢玩。你去玩点别的吧。”“不嘛不嘛,我就想玩这个,你陪我去嘛!”“我真的不行,别玩了啊,好儿子”小波见软的不行,就换了一副口气:“不!我偏要玩!要是爸爸带我来,他肯定会带我去的!哼!”小波的话就像刀子一样划着妈妈的心,妈妈终于发怒了:“要玩你自己玩去吧,我走了,不要你了!”说着起身就要离开,小波拽着妈妈大哭起来,很多人都好奇的转头来看,妈妈还是带小波坐上了过山车,最后因为连晕带吓,妈妈晕倒在公园里。
狠心的小波,可怜的妈妈,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但是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小波这么狠心,追溯其原因,还是家长教育不得法,使得自己无私的付出最终换来一个狠心肠的小霸王。
方法1:要让孩子知道家长对他的付出
在这个案例里,妈妈无条件的对孩子付出,却把自己的需要和困难隐藏起来,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你掩饰了自己正常的情绪及需要,孩子当然不会知道,怎么会因为你的付出而心存感激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坦白的告诉孩子,自己克服了什么困难,比如小波的妈妈在平时就应该告诉小波,很多事情应该是爸爸妈妈一同承担的,但是由于爸爸不在家,自己承担了比别人的妈妈更多的压力,告诉孩子,妈妈也会觉得累,也会生病,也需要别人的关心。这样小波就会明白,妈妈为了自己付出的比别人更多,也许还会因为爸爸不再身边,反过来充当小男子汉,照顾妈妈也比一定。
家长们应该让孩子明白,家长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也有喜怒哀乐,并不是只有孩子才会有不如意的时候。父母自己应该把孩子看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不然孩子理所当然的会认为自己就是父母的一切,父母不存在自身的尊严和需要。这样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就会认为家长没有自己的感受,又怎么会替家长考虑呢?
◆注意事项
¤ 这种感恩意识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如果你一直在扮演一个坚强无私的铁人家长,突然转变成一个这也需要关心,那也需要照顾的家长时,孩子可能会觉得你很虚伪,在做样子给他看,所以不要操之过急,要慢慢来。如果你的孩子还小,正好从小一点一滴的慢慢渗透,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大人给他们爱的同时,自己也需要被爱。有的家长做得很好,不舒服的时候会跟孩子说明,并且还会对他说:“宝宝,妈妈头疼,帮妈妈揉揉好不好?”一般的小孩是非常愿意做这件事的,妈妈再适时的夸夸她,“宝宝揉的真好,这是个好宝宝。”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逐渐就会养成关心别人的好习惯了。
¤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长大,习惯已经养成,那么你可以根据生活中碰到的具体的事情来表达你的需要和愿望,比如说,案例中妈妈说自己病了,最后却起身带小波出门,孩子并不认为你付出了多大的努力,甚至会认为你是假装的。小波的妈妈身体不舒服,就应该坚持不同意去玩,可以对孩子说:“我病了,需要休息。”如果小波坚持自己的决定,妈妈不用理他,自行找体温表,找药,躺下休息。对于小波的哭闹视而不见就好了,孩子知道妈妈真的病了,我再闹下去也没什么意思,就会停止了。
方法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有时可能会知道关心家长,但是当家长的做法妨碍到孩子利益的时候,他们还是会很不高兴的。经常有一些小孩子在妈妈上班的时候,大哭大闹,害得妈妈上班时就像做贼一样,偷偷跑出门,还有的家长出了门还会自责的哭泣。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和孩子玩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小孩子一般很喜欢扮演家长的,而且孩子很会模仿,小孩假如说:“我上班去了。”你就可以学着他的样子,抓着他不让他走。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体谅大人,并自觉的发现自己的做法不好,以后就不会再那样做了。
这种方法对于大一些的孩子也很适用,比如说案例中的小波,他对妈妈说“说话要算数”,家长就可以在他说话不算数的时候以这个理由拒绝他的要求,哪怕孩子的要求非常合理,大人也不同意。让他知道家长说过的话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是可以变通的。
◆注意事项
¤ 家长做法要有充足正当的理由,以免成了孩子下次做错事的理由,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大人稍有不慎,就会被他们发现。
¤ 不要威胁孩子。案例中小波妈妈对他说不要他了,这种话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制止儿童正在进行的不当行为,相反,会使儿童因为感到恐惧和害怕,或者产生逆反心理,而加倍地宣泄情感,放肆行为,比如哭闹等。经常性的威胁甚至会危害儿童的心理健康。
方法3:多与同伴交往,体会只顾自己的后果
目前,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溺爱,又缺少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容易形成任性、执拗的性格。在家里家长一般都会适当的包容孩子的一些错误的行为,但是如果孩子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依然如此行事,那么势必得不到这样的宽待了。因此,家长要多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在和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孩子没道理要求别人事事顺着自己,对别人任性耍脾气,结果可能就是“没人理了”。孩子慢慢会因此意识到自己的毛病,并且有所改变。
◆注意事项
¤ 孩子在和同伴们交往的过程中,并不能保证其他孩子做法一定合理,因此家长要对孩子交友过程适度引导。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 所讲的道理要“合理”。跟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
标签:智商培养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