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丰富教师的生活,精品学习网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两小儿辩日》精彩片段评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小儿辩日》精彩片段评析
刘晓伟老师执教《两小儿辩日》,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体验,学生在读、思、议中从感知到理解,再向评价性阅读水平发展,赢得了各省参加听课的老师的激赏,现摭拾若干片段加以评析,与大家共赏。
(生在小组内读课文后)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先看第一自然段。
生:孔子周游列国,遇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太阳,问其中的原因。
师:非常棒!我第一次读课文时,差点把“游”当作“游玩”,你把它当作什么?
生:周游。
师:你是怎么弄明白的?
生:我从课外书上知道,孔子是鲁国人。他周游列国。
师:这位同学做到了课内外相结合,这叫融会贯通,值得鼓励。(生掌声)谁能把二、三自然段连起来说一说?
生:有一个小孩说,我看见日出的时候太阳离人很近,中午时离人很远。有一个孩子不同意,又说日出时太阳远,日中时离人近。于是就争论起来。
生:一个孩子说,日出时太阳像车盖一样大,日中时太阳跟盘盂一样小,难道不是太阳远的时候小,近的时候大吗?
师:第四自然段写什么呢?
生:另一个小孩说,日出时很凉爽,而到中午时就非常热。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师:我相信如果你不紧张,会说得更好。现在这三个自然段还有问题吗?不过,我注意到了这个同学说到“探汤”时特简洁。你能说说“探汤”是什么意思吗?
生:热水。
师:在这里是指什么?
生:指像热水一样热。
师:大地在太阳的炙烤下,酷热难当。“汤”作为“热水”在成语中经常出现,能说出一两个来吗?
生:固若金汤。
师:好,非常坚固。能再想一个?“赴汤蹈火”听说过吗?
生:听说过。
师:故事说到这,大家明白了两小儿辩论太阳的什么了。请迅速阅读屏幕,把你认为正确的那个写下来。(生各自写题板。)
师:现在互相交流,看一看,能否大声告诉我你选择的是哪一个?
生:A(B)!
师:有不同的答案。选A的举手,说说理由。
生:我选A。因为第一个小儿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说的是上午的太阳离我们近。
师:你认为他们在争论太阳的大小,还有远近?
生:争论大小,也争论远近,还有凉热。
生:我认为,XX同学说的他们争太阳的大小、冷热,都是为了证明上午还是中午太阳到底离我们是远还是近。
师:这才是核心呢。同意这种说法的请举手。(环视一下)暂时还心存疑惑的,呆会儿问老师。
生:我补充一点,“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这句话是说太阳远时小,近时大。他是辩论太阳的远近。
师:多数同学认为他们在争论太阳的远近。这个问题孔子当时弄明白了吗?
生:没有。
师:用书中的话说。(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两小儿笑曰”,这个“笑”怎么理解?
生:我觉得两小儿是笑孔子的不知。
师:呵,嘲笑的意思。
生:两小儿是笑孔子徒有虚名。
师:这是你们的理解,老师暂不予评论。建议大家在后面的学习中去进一步用心感受。
[在检查学习效果时,通过复述故事、选择两小儿辩斗的焦点,解开上课之初的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并引导学生“浅读”对重点词“笑”的理解,适时点拨。在教师的“陪伴”下,学生动口、动脑,自我磨炼诵读古文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
师:课文读通顺了吗?谁来试一下?(一学生读全文。)
师:第一次能读得这样,值得鼓励。(生鼓掌。)来评点一下。(二生评读。)
师:尽管还存在些问题,不过古文的确需要反复地去品味。这样你会发现它有着音乐般的美感。下面咱们来感受一下,好吗?(出示课件──竖写的全文)古文看上去美吗?
生:美!
师:读起来更美。我有个请求:第一遍我大声读,你们在心里读,好吗?
生:好。(师范读全文后,生热烈鼓掌。)
师:谢谢大家。下面咱们一起再来感觉一下。这次你们出声读。(师生同读全文。)
师:到底是人多力量大,读得真美。谁愿意一个人再来展示一下古文的美?(一女生读得声情并茂。)
师:你的朗读让我想起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读得比老师好。下课后,老师向你请教怎么读得这么好。刚才在合作时,有同学问:课文一开头便说“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可课文读来读去都只见“一儿曰”、“一儿曰”,没有两小儿呀?知道是怎么回事?
生:一儿曰,就是一个小孩说话。
师:那另一个小孩哪儿去了?注意是一对呀,谁能解得开?
生:“一儿曰”是指其中一个小儿说;下面还有“一儿曰”是另一个小孩在说。
师:你的意思是这儿有所省略,是吗?省略了什么你感觉得出来吗?
生:另。
师:看来古文真是太简洁了,能省则省。为了便于理解,我们给两小儿取个名,如果一小儿叫小儿A,另一个小儿就叫──
生:小儿B。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次合作,完成两项任务:第一,用不同符号画出小儿A和小儿B辩斗的内容;第二,看一看两小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争什么呢?又说出什么理由?(生自学画有关句子。)
师:先看小儿A的观点是什么?
生:小儿A的观点是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中午离人远一些。
师:小儿B的观点呢?
生:小儿B的观点是早晨太阳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师板书:远近等)我认为两小儿辩日是指两个小孩辩论太阳离我们的远近。
师:这才是核心的核心。现在还有不同意见吗?那些选择其他答案现在终于顿悟的同学也需要勇气呀,大家掌声鼓励。(掌声)这两小儿的观点刚好怎么样?
生:相反。
师: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这种反差。(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看看两小儿各说出什么理由?
生:我认为小儿A以日始出时离人近──太阳刚出时大,所以近;中午看起来太阳小,所以远。
师:平时我们看东西是不是近大远小呢?
生:是。
师:看起来,小儿A说得有道理!说说小儿B的理由。
生:小儿B认为早上凉,所以远;中午热,所以近。
师:平常碰到会发热的东西时,是不是近热远凉呢?
生:是。
师:小儿B也有道理。看来两小儿争辩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读一下三、四自然段。感受你的自信。(生读三、四自然段)
师:我们合作读一读,好吗?后三排为小儿A、前三排为小儿B,老师读叙述部分。(师生合作分角色读全文。)
师:同学们,面对两小儿的争论,就连“问其故”的孔子都怎么样?用书上的话说是──
生:不能决也。
师:所以两小儿都犯难了;孔子这样的高人都不明白,我们找谁评理去?于是笑着说──(生齐读最后一句。)
师:同学们,现在对两小儿的“笑”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我认为两小儿不是笑孔子,而是在笑他不知道这个知识。
师:还有其他的认识?
生:我认为两小儿是笑:谁说孔子您有那么多智慧呢?
师:感觉不可相信。你能读出这种语气来吗?(生读。)
师:好。同学们,看来大家都觉得两小儿的“笑”是善意的。说实话,要弄懂这个问题实在不容易。咱们在读书讨论中明白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咱们来读这句话(出示写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题板)(生齐读。)
[从文言文“简洁”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感受争论的氛围,激发学生边读边想。在反复诵读之后,促使学生对两小儿之“笑”有深入、独特的感悟,从而明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师:读书有这么大好处,咱们再来读两小儿笑孔子这句话。(师生齐读。)
师:面对两小儿的争论,孔子当时“不能决也”’,然而今天你们能道出其中的奥妙吗?
生:我认为太阳不分远近大小,只是方向不同。
生:我觉得早晨和中午太阳远近是一样的,说它大则近,远则小只是感觉不同。早晨,大阳刚出来,周围雾气很大,看起来大一点。
师:你认为显得大,是吗?中午呢?
生:中午,太阳在空中,在广阔的天空中看起来小一点。
师:显得小。那凉热能说出来?
生:凉是因为早晨太阳斜照着大地,到中午时,太阳是直照在地面上,温度就比较高。
师:而且中午晒的时间长。咱们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说法。(课件演示: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看来,在同一天中,无论是早晨也好,中午也罢,太阳离地球的距离几乎都是一样的。如果说真有变化的话,地球绕太阳转一圈要365天哪!今天这个知识对我们来说挺普通,但是当年却难倒了孔子。孔子说:“我不知道。”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生:我认为孔子这样说是对的。他自己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自己不知道,如果还说懂的话,他就不是孔子了。(热烈的掌声。)
师:呵!能以孔子的话为孔子作评,有水平!(掌声再次响起。)同学们,现在还觉得两小儿有嘲笑孔子的意思吗?
生:没有。
[精心组织“如何看待孔子不能决”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各抒己见,从而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领悟“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总评:激趣导学,以读为本,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古文的韵味,在生成中展示教师的教学智慧,确是本课的亮点。
(刘晓伟,小学一级教师,在深圳市赛课、广东省选拔赛中先后获一等奖第一名,荣获2004年度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师”称号。)
以上就是──《两小儿辩日》精彩片段评析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文章进入:
下一篇:《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