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六年级 > 语文 > 六年级语文试卷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编辑:

2015-06-28

积累运用(21分)

一、积累与运用(1+1+4+3+2+10)分

1、“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破折号的用法是________________。

2、“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的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一句中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按要求写句子。(4分)

(1)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这样做怎么能行呢?我不是跟你说过多次了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人民的幸福,革命先辈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我看您并不是想交付十五座城。”(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是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一天就读了一本书”这句话有歧义。请根据你的理解续写语句,使两种意思明确化。

(1)他一天就读了一本书,_________________。(2)他一天就读了一本书,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成长。”一句中,就桃花心木而言,“很少的养分”指________________,“巨大的能量”指____________________。就人而言,指在生活的不确定中能锻炼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法。

(2)“邯郸学步”这一成语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_______,列子又名   ___________ 。文中,两小儿辩斗时,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所以,我们分析事物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我们要学习两小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和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美好品质。

阅读理解(18分)

(一)有益的微生物(1+1+1+1+1+1)6分

提起微生物,人们就会联想到细菌, ① 联想到诸如霍乱、瘟疫、肺结核、痢疾、肠炎等传染病, ② 对它产生厌恶感。但是我们不应忘记那些帮助我们制造面包、酒类、药品等的酶菌。    在大自然里,存在着数不清的微生物,既存在着有害于人的微生物,也存在着有益于人的微生物。假如我们用抗菌素把它们统统消灭,那会引起严重的___(A.问题 B.结果 C.后果)

有人估计过,在只有一平方厘米面积的皮肤上,生存着十万个微生物。从生态学上说,如果没有这些微生物,皮肤将失去活力。我们肠、胃里的微生物,也多得不可胜数。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命就会终结。至于在工业、农业、化学、方面,微生物都在默默无闻地为人类造福。地球上有着成千上万种细菌,科学家们从中挑选出对人类有用的细菌,使它们充当人类的“生物奴隶”。

1.“对它产生厌恶感”中的“它”指代(    )  A.微生物 B.细菌 C.霍乱等传染病

2.选择“从而”或“进而”填入文中①②两处。       ①____ ②____

3.从文中括号内选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在第二段空格内。你选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只有一平方厘米面积的皮肤上”一句中,“只有”一词删去不好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末将某些细菌称为“生物奴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运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