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学习好,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在考试中应用自如要多做试题,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六年级下册复习练习题(五)课内阅读
一、 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练习:(6+2+2+2=14分)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一儿曰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 在横线上填空并加上标点。
2、 改为直接引述句: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 改为间接引述句: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 解释“孰为汝多知乎?”
二、 阅读《匆匆》片断,回答问题:(5+3+4+3=15分)
在( )里,在( )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 )外,只有( )罢了;在( )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 ),( ),( ),(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 )呢?
1、按课文内容在( )里填空。
2、解释加点的词:
徘徊:
课文中第一个“赤裸裸”是指: 第二个赤裸裸是指:
3、用~~~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说说你对这个比喻句的理解。
5、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三、 阅读《桃花心木》片断,完成练习。(6+4+3=13分)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 )人,能比较经得起( ),会锻炼出( )。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 ),显示出( )。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 )了。
1、 在括号里按课文内容填空。
2、 文段中“不确定”出现了两次,这里“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
3、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四、 阅读文段,并完成练习:(4+6+2+2=14分)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shao shao)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霄 宵),不许间(jian jian)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决)。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这段话选自课文 ,作者是 。我还知道他的一些著名作品:例如 和 。
2、用——线划出文段的中心句。围绕中心句文段写了( )件小事,分别是( )( )( )( )( )(概括出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不超过五个字)
3、用上“除非”写一句话:
4、在括号里划掉不恰当的字或字音。
五、阅读文段,完成练习:(3+2++2+3+3=13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 父亲才回答 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然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才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1、这篇课文题目是《 》,作者叫( ),文中写到的父亲是无产阶段革命家( )同志。
2、给文段中的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用~~~~划出文段中相互照应的两处句子。
4、写出近义词:
含糊( ) 避免( )着急( )
5、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父亲这一次为什么这样含糊的回答我的问题?
六、 读文段,完成练习。(5+4+5=14分)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精兵简政 这一条意见 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了 他提得好 对人民有好处 我们就采用了 ( )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了,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 )一定会兴旺起来。
1、 在括号里填上关联词。
2、 在文中划线的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3、 这是( )主席1944年9月8日在( )同志的( )会上所作的演讲,题目是《 》。他号召大家学习( )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