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学习好,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在考试中应用自如要多做试题,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
留一些柿子在树上
韩国北部的乡村公路边常常会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来到这里,随处可见农民采摘柿子的忙碌身影,成熟的柿子先被摘下,未熟透的依然要留在树上,直到成熟之后再进行采摘。但是,整个采摘过程结束后,有些熟透的柿子却不会被摘下来。这些留在树上的柿子,成为一道特有的风景线。一些游人在经过这里时,都会说,这些柿子又大又红,不摘岂不可惜。但是当地的果农却写出说,不管柿子长得多么诱人,也不会摘下来,因为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任何人都这样认为,果农用柿子喂喜鹊,真是太傻了!
这时,车上的导游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里是喜鹊的栖息地,每到冬天,喜鹊们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有一年冬天,天特别冷,下了很大雪,几百只找不到食物的喜鹊一夜之间都被冻死了。第二年春天,柿子树重新吐绿发芽,开花结果了。但就在这里,一种不知名的毛虫突然泛滥成灾,柿子刚刚长一指甲大小,就都被毛虫吃光了。那年秋天,这些果园没有收到一个柿子。直到这里,人们才想起了那些喜鹊,如果有喜鹊在,就不会发生虫灾了。从那以后,每年秋天收获柿子时,人们都会留下一些柿子,作为喜鹊过冬的食物。留在树上的柿子吸引了很多喜鹊到这里度过冬天,喜鹊仿佛也会感恩,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这一年柿子的丰收。
在收获的季节里,别忘了留一些柿子在树上,因为,给别人留有余地,往往就是给自己留下了生机与希望。
1、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1)生机:
(2)诱人:
2、概括第一自然段的意思。
3、没给喜鹊过冬留下柿子的后果是什么?
4、用“ ”表现短文思想的语句。
俞敏洪的捡砖头思维
新东方学校被人们称为“出国梦的制作者”,其创办者俞敏洪也成了中国最富有的老师。俞敏洪成功与其小时候父亲做一件事不无关系。
俞敏洪在博客中说,父亲是个木工,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舍近求远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乱瓦捡回来。“久而久之,我家院子里多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堆。我搞不清这一堆东西的用处。直到有一天,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父亲把本来养在露天到处乱跑的猪和羊赶进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扫干净,我家就有了全村人都羡慕的院子和猪舍。”
父亲向俞敏洪阐释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奥秘。此后做事时,俞敏洪一般都会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做这件事的目标是什么,因为盲目做事就像捡了一堆砖头而不知道干什么一样;第二个问题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够把这件事做成,也就是需要捡多少砖头才能把房子造好。之后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砖头不是一天就能捡够的。
“我生命中的三件事证明了这一思路的好处。”俞敏洪说,第一件事是我的高考,目标明确:要上大学,第一年第二年我都没考上,第三年我继续拼命“捡砖头”,终于进了北大;第二件是我背单词,目标明确:成为中国较好的英语词汇老师之一,于是我开始一个一个地背单词,在背过单词不断遗忘的痛苦中,父亲捡砖头的形象总能浮现在我眼前,最后我终于背下了两三万个单词;第三件事是我做新东方,目标明确:要做成中国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然后我就开始给学生上课,平均每天给学生上六到十个小时的课,很多老师倒下了或放弃了,我没有放弃,到今天为止我还在努力着,并已经看到了新东方这座房子能够建好的希望。
1、什么是俞敏洪的捡砖头思维?
2、俞敏洪办新东方学校,是怎么运用捡砖头思维的?
习惯
卡罗尔决定,她应该为她的邻居史密斯夫人做点儿什么事情,以表示友好,于是,她精心烘烤了一个馅饼来到了邻居家门前,当史密斯夫人打开房门,望着卡罗尔手里拿着的馅饼,她惊喜万分,激动地说道:“是给我的吗?太感谢你了,你根本就想象不到我有多么感激!你太体贴太热心了!谢谢你!”
看史密斯夫人这么喜欢她的馅饼,卡罗尔打算下周再为她烘烤一个。当她手捧新烤的馅饼走过来,史密斯夫人打开房门说道:“太谢谢你了,你太友邓了!”
又过了一周,卡罗尔拿着馅饼再次再到邻居家门前,史密斯夫人简短地回答:“谢谢。”
又过了一周,卡罗尔又烤了个馅饼送了过来,史密斯夫人应道“这次的馅饼送来得有点儿晚啊。”
接下来的一周,卡罗尔一如既往地为史密斯夫人送来了馅饼,这次,她的邻居说道:“你可以试着多放儿糖,不要烤那么长时间,最近这两次的馅饼都有点硬,下次我希望你用樱桃馅的,别考是用苹果馅。”
这一周,卡罗尔非常繁忙,没顾上为她的邻居烤馅饼,当卡罗尔外出去商店的时候,正好路过史密斯夫人的家,史密斯夫人透过窗户看到卡罗尔手里空空如也,于是,她从窗户里伸出脑袋,愤然叫道:“我的馅饼呢?”
对于他人的友善之举,我们常常心存感激,但很快就会习惯了这种感激,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会把它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由感激到抱怨,这个过程尽管不是十分漫长,但我们还是意识不到其中的变化。
1、写出下面的反义词。
简短( ) 漫长( )
2、卡罗尔给邻居史密斯夫人送馅饼,史密斯夫人前后心理有什么变化?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后来一周, 卡罗尔很忙,顾不上为她送馅饼,她
3、用“ ” 画出短文中心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