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趣味数学 > 数学文化

数学多元文化之元曲中的数学概述

编辑:sx_yanl

2015-10-10

小学是我们整个学业生涯的基础,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精品学习网为同学们特别提供了数学多元文化之元曲中的数学,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元曲是我国诗和词由“雅”转“俗”时产生的,它活泼生动,俏皮泼辣,更贴近生活。

元曲中的数字运用比比皆是,随处可见。有些小曲正因数字的巧妙运用而形成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得以广泛流传,成为千古绝唱。

如无名氏的《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生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

此曲每一句都用两个“一”字,层层递进,以排山倒海之势叹华年易逝,光阴催老,聚散无常。

风格类似的还有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无名氏的 《中吕?红绣鞋》也别具特色:

一两句别人闲话,三四日不把门踏,五六日不来啊在谁家?七八遍买龟儿封。久已后见他么?十分的憔悴煞。

这支小曲巧妙地运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久)、十等数目字,由小到大,按升序排列,将少女因恋人怕人闲话不敢登门的相思之苦描绘得生动、深刻。

数目字本是抽象概念,枯燥单调。但有些诗人运用得巧妙生动,加减乘除,无所不能。语境不同,风格各异。

一、 加法入曲

汤式的《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全曲如下:

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蓬窗自叹漂泊命。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曲中除运用一千里、孤帆、一夜、三处等数目字外,加法分析运用巧妙,城头+江心+山顶=三处,渲染出作者处处忧愁的孤旅及悲寂的游子情怀。

二、 减法入曲

想人生七十犹稀,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七十年间,十岁顽童,十载?羸。五十岁除分昼黑,刚分得一半儿白日,风雨相催,兔去乌飞。仔细沉吟,都不如快活了便宜。

这是卢挚的《双调?蟾宫曲》,曲中巧妙地运用了减法。人生百年,就常人而言,先减去无法过的后三十年,只能按七十岁来计算。七十岁,减去十岁顽童,再减去十年?羸,等于五十年。接着又用除法,五十年的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

三、 乘法入曲

曾有无名氏作这样一曲《水仙子?遣怀》:

百年三万六千场,风雨忧愁一半妨。眼儿里觑,心儿上想,教我鬓边丝怎地当,把流年子细推详。一日一个浅酌低唱,一夜一个花烛洞房,能有得多少时光。

一年三百六十日,百年三万六千场。乘法运用不着痕迹,非常巧妙。

四、 除法入曲

问人世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塑曹公。紫盖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 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这是阿鲁威的《双调?蟾宫曲》,曲中巧妙运用了除法分析法,将天下分为三分: 一分西蜀,一分江东,一分北魏。

元代张可久还作过这样一支曲《沉醉东风?秋夜思》:

二十五点秋更鼓声,千三百里水馆邮程。青山去路长,红树西风冷。百年人半纸虚名。得似璩源阁上僧,午睡足窗日影。

曲中巧妙运用了除法。古时夜里以击鼓记时,每夜五更。二十五点除以五等于五,是五个夜晚。

这样的例子还能举出很多,如马致远的《折桂令?叹世》中“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姚燧的《调?凭阑人》“博带峨冠年少郎,高奇云鬓窈窕娘。我文章你艳妆,你一斤我十六两”。曲中运用单换算,一斤等于十六两,指郎才女貌,两厢相当,妙绝。再如卢挚的《节节高?题洞庭湖鹿角庙壁》中“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半夜心,三更梦,万里别”,无名氏的《叨令》中“黄尘万古长安路,折碑三尺邙山墓,西风一叶乌江渡,夕阳十里邯郸树”。这里不再例举。

从这些曲中可看出: 曲因数字而生趣,数字因曲而生动。

本文就是我们为广大同学准备的数学多元文化之元曲中的数学,希望可以为大家的学习起到一定作用!

相关推荐:

精选中国古代历史之珠算和筹算

关于为什么整百数的年份又不全闰的知识

标签:数学文化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