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2011-03-29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19-34页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0页的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练习三中的习题P1-2。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初步认识自然数。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教学关键:

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课前搜集关于数的产生的资料)。

二、展示、交流、点拨

(一)数的产生

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课前大家了解了一些,我们一起来交流。

1.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①计数方法

A、远古时代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B、介绍各国的记数符号。

C、出示P19图。

②符号

因为各国的数字不仅书写麻烦,而且还给各国的交流带来沟通上的不方便,所以,产生了统一数字的要求,经过了很多年的演变之后,这种阿拉伯数字成为了世界通用的数字。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A、小组讨论

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B、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二)十进制计数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需要相互交换物品,又经过了很长时间,产生了较完善的计数方法。

就象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及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世界人口已有50多亿,银行存款已超过百亿等。

1.数位顺序表。

(1)猜一猜

提问:“亿”后面的计数单位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生说出10个亿是十亿等。

(2)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

(3)学生独立补充完整课本数位顺序表

2.填写数位和计数单位。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为读写方便,把数位分级,学过的亿以内的数是怎样分级的?

A、小组合作完成

数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数级……( )级( )级( )级

计数单位……

B、填写完整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 ……10个千万是多少?

②10个亿是多少?10个十亿是多少?10个百亿是多少?

③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叫什么级?每级各表示什么?

3.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什么?(计数单位)

(1)亿以内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小组讨论)

(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

(2)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 )个十亿,( )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和( )。

④( )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 )是一百亿、10个亿是( )。

⑤4在十亿位,表示( )个( )。

2.写出一些多位数,说说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亿以上数的读法

磁村中心校 康玲

前置作业:搜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学习大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21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三3—5题。

教学目标:

1、 理解、掌握亿以上数的读法,并能正确地读出亿以上的大数。

2、通过亿以上数的读数规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我国四位分级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亿以上数的读法

2.每级中间、未尾有0的数的读法

一、复习引入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的数据在小组内互相读读。再说说是怎样读这些数的。

2. 全班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引导学生看亿以内的数是怎么读的。

(2)全班交流亿以内数读法。

二、探究新知

师: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出示例1,(6100000000)地球上有这么多人,这个数怎么读呢?(学生思考)

指名读数,教师板书读法。

出示10040002000 400305000000

师:这两个数又该怎么读呢?(小组读一读,并交流读数方法。)

指名全班读一读。

师:亿以上的数该怎么读呢?

(全班交流)

生:先分级,然后从高到低一级一级地读。

师:读含有三级的数时,还应该注意什么?

生:还要注意读完了亿级的数要加上“亿”字,读完万级的数要加“万”字。

生:还要注意0的读法。数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出示一些亿以上数的信息。例如:

①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00000千米。

②我国平均每月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大约是3700500000双。

③2002年我国出口总额约为325600000000美元。

④截止到2003年一月,我国青少年上网人数约为102000300人。

让学生快速读出这些信息

三、巩固练习

1、课本21页做一做

同位互相读一读

2、练习三3—5题

第3、4题,学生自读,然后全班开火车读一读。

第5题,学生先分级,再指名全班读一读。

四、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亿以上数的写法、改写

磁村中心校 王红玲

前置作业:学生搜集若干个大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写亿以上的数。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并能较熟练的进行改写。

3、使学生能正确用四舍五入方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4、使学生经历掌握省略和改写方法的过程,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

5、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重点: 学习亿以上数的写法,掌握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难点: 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四舍五入与改写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亿以上数的写法。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写含有2级的数。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你能试着写出下面这些数吗?

写出下面各数。(先自己写,再小组间互相说说)

三亿 三十亿九千万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四百八十亿

三十亿零六十万 一千零四十亿零五百万

同时提供给学生思考题思考:(先自己思考,再小组间说说)

请你思考一下有什么好方法、好经验要和同学们交流的?

2.学生反馈:

(1)首先全班交流数写的对不对,订正。

(2)重点处理写数的方法:以学生交流的形式进行方法总结。

3.在这里教师要重点处理0的写法。

(1)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用0占位。

(2)使学生意识到,不能读几个0就写几个0。

4.组间交流。学生手中有很多数据,可以充分利用,可以安排这样一个活动,两人间读一条自己喜欢的大数的数据,1人读,1人记录。

小结:(1)怎么写亿以上数的。(2)自己是怎么解决新问题的。

5、练一练:第22页做一做。

二、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

(一)数的改写

1、自主学习:

出示:人类用最大的望远镜可以观测到天空中1000000000颗行星。

(!)谁愿意先读读这个数?

(2)你有好办法一下就读出这个数吗? 这个数怎样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小结并板书:1000000000=(10)亿

注意:只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然后再加“亿”字。不要有几个“0”去几个“0”。

2、练习:

46000000000=( )亿 4200000000=( )亿 8000000000元=()亿元

3、小结: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什么样的数可以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二)求近似数

1、 出示: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235000000 284000000

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求?怎样求?学生汇报并板书:出示线段图

想:这两个数在2亿和3亿之间,哪个数更接近2亿呢?哪个数更接近3亿呢?

就要看千万位上的数,把它四舍五入。

所以:235000000 ≈ 2亿 284000000 ≈ 3亿

2、练习:把下面的数四舍五入到亿位。

1276270000≈_____亿 987654000≈_____亿 20897000000≈_____亿

3、小结:怎样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1)根据省略尾数的最高位千万位上的数来决定四舍还是五入,并且五入时不要忘记进1,而且有时还会遇到连续进位的情况。如:29970000000≈_____亿

试着求一求。板书:29970000000≈300亿

(2)省略尾数是按一定的要求去掉尾数,求出的是原数的近似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所以要用“≈”表示。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29页第6、7题。写出下面各数,再指出各是几位数。

2、课本第30页第10题

3、判断下面各题。

(1)795000 ≈ 79万 ( )

(2)5304900 ≈530万 ( )

(3)1700000=17万 ( )

(4)449600000 ≈ 5亿 ( )

(5)1000000000=10亿 ( )

(6)952000000 ≈ 10亿 ( )

(7)七百零三万零三十写作:703030 ( )

四、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亿以上数的写法、改写和省略,对于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五、作业:练习三的8、9。

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磁村中心校 王鑫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课件出示)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引导学生回答: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最好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练习。

做一做。

两个小组合作学习。其中一个活动是:一个学生出算式,另两个学生选择不同的计算工具比谁做得快;另一个活动是:每人出一道算式,现笔算,再用计算器进行验算,检验结果。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学生独立算,再引导学生观察,找出答案中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

做一做。

有学生先完成,再说一说发现的规律。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三的第11题。学生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用计算器做一道,看看小组内所有学生能不能都全对。

2.练习三的第12题。要求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注意学生计算后填表时对应数据填写的是否合适、是否正确。

3、练习三的13、14题。是有规律的计算题,通过计算器运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突出用简便方法计算可能必计算器还要快这一点,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亿以上数的认识(综合练习)

磁村中心校 康玲

教学内容: 练习三第14—19题.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会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2、能正确比较两个大数的大小。

3、会用计算器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重难点:

每级中间、未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上的数的认识,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检查一下,大家可要加油呀!

二、综合练习

练习三第14—19题。

第14题: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快的方法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做完后,让算得最快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简便算法)使学生体会用简便算法计算比计算器还要快,提示学生在计算时,要根据情况灵活选用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

第15题:是一道读数练习。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正确读出亿以上的数。

2、可让学生先任意写出几个多位数,再读一读,这样更能考察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6题:是一道写数练习。

1、提问:写数时应注意什么?(指名回答,相互补充)

2、老师读数,看谁都能写对。(写完后,集体订正)

第17题:先写数,再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先复习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让学生说一说)

2、学生独立完成,同位检查,然后指名上台展示交流。

第18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怎样比较两个大数的大小?

第19题:1、学生展开关于计算结果的讨论,判断分析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2、可让学生用计算器进一步验证结果。

三、总结

学生自我评价,自己还有哪些疑惑?

1亿有多大

磁村中心校 王红玲 康玲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2、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3、通过学习、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大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

教具准备:一叠纸张(1000张)、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老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大数。今天,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引发学生猜想。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测。

学生回答的内容可能有:1亿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一整车吧;1亿米在体育场上要跑一万圈,10万圈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

二、探究活动

1、首先确定研究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2、思考如何进行测量。

提问引导: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吗?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

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张呢?学生:100张、1000张、10000张。

教师:有没有想到取115张、1021张呢?接着说明,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3、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分别用100张和1000张纸的高度为基数进行测量。

(1)教师取几份100张纸给部分学生测量高度,然后学生分小组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2)教师把1000张纸给其他的学生测量高度,让他们也分小组去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由于学生测量时的误差,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另外部分学生对推算的方法、过程也不一定理解、掌握,所以,要让学生讲出推算的方法。。

以100张为例。测量高度:约1厘米。(为了计算的方便,预备的纸张要有所选择)

提问引导:1000张呢?——10厘米

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100000张呢?——10米

1000000张呢?——100米

10000000张呢?——1000米

100000000张呢?——10000米

(3)推算结果。

1亿张纸的高度是1万米。老师:你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

你记得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吗?这里学生感受到1万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也就是说如果有1亿张这样的纸摞起来,它的高度将超过珠穆朗玛峰。

以1000张为例。测量高度:约9厘米。照此推算:1万张的高度为9000米。

老师: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推算的结果就不同呢?

为了让学生理解“基数越大,误差越小”的道理,教师可以打个比方;如果取1亿张还有误差吗?

三、自主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推算,进一步感受1亿有多大。

四、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思考:

1、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2、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3、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