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 (二)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1~2页例1~例4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1.通过对问题情景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已得出十几减9的算法;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基本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习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材分析:这一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9加几的基础上利用加、减法的关系系来算十几减9。学生掌握了这个方法,后面学习十几减8、十几减7……就比较容易了。教材在教学十几减9之前先安排了一道准备题,复习9加几填未知加数的式题,为教学十几减9做准备。
教科书第1页例1.,教学11减9的计算方法。教材给出两幅插图,并根据插图的含意列出了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两幅插图中苹果的排列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右图中用虚线圈把9个苹果圈起来,表示去掉,从11个苹果中减去9个苹果。使学生直观地看到9加2等于ll,11减9等于2。通过对比,使学生领会加、减法的关系,并利用这种关系,用加法来算出减法的得数。例题中…:还给出想的过程卜9加几得11,9加2得11,11减9得20’这里不要求做抽象的概括。
第l页例2,有两道小题。每一小题中的图,都用虚线把9个圈起来,表示去掉9个。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摆一摆,算一算,教材中在每一幅插图的下面都列出算式,并注出想的过程,让学生根据图例把算式和想的过程填完全。这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算12—9,要想9加几得12,想出9加3得12,那么12减9就得 3。同样14-9,要想9加几得14,想出的数是5,那么14减9就得5。
第2页例3,不要求学生摆,而是要求学生借助实物图来思考计算的过程,想出括号里该填几(也可借助实物数);然后,想出减的结果是几(也可以借助实物数),填在方框里。
例4比例l、例2、例3抽象了一步,要求学生不借助于实物来思考计算的过程,并简化了步骤,要想出括号里该填几,那么减得的结果就是几,然后直接在方框中填上算出的结果。这能帮助学生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为了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安排较多的练习题。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仿照教科书第1页例1制作的挂图或幻灯片,贴绒板用的红花12朵,白线绳一条。每个学生准备同样颜色的圆片14个,小棒20根,粗白线结成的圈一个(周长约50~60厘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本上(或纸上)直接写得数,做完后集体订正。
9+3 9+7 9+4 9+8
9+5 9+9 9+6 9+2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叫学生说出括号里应填的数。
9+( )=11 9+( )=159+( )=12 9+()=16
9+( )=13 9+( )=179+( )=14 9+()=18
二、新课
1.教学教科书第1页例1。
教师先出示例l的左图。
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这幅图表示把左边的9个苹果和右边的2个苹果合并起来,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提问:谁会列式计算?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下面板书:9+2=11。
教师出示例1的右图。
提问:大家看这幅图和左边刚看过的图一样吗?(学生答“一样”。)
教师在右图中用彩色笔画虚线(或用一根准备好的线绳)圈住9个苹果,提问:现在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这幅图表示原来有
11个苹果,拿走 9个,求还剩几个。
提问:该用什么方法计算?谁会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1-9=
提问:谁知道得几?怎么算的?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例如,①11可以分成9和2,所以11减9等于2;②11减去1等于10,10再减去8等于2;③从10里减去9等于1,1加1等于2;④9加2等于11,所以11减9等于2)。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教师先肯定大家的想法都是对的,并在减法算式后面写上得数“2”。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左图和下边的加法算式,以及右图和下边的减法算式。
提问:看看这两幅图有没有关系?再看看两边的算式,想一想刚才同学们说过的思考方法,哪一种思考起来比较快呢?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从刚才的计算可以看出,9加2得 11,11减9等于2,所以计算11减9时,先想9加几得11。因为 9加 2得11,所以11减9等于2。这样想加算减比较快些。
教师问:谁能再说一说怎样算11减9等于几?指名叫学生说,然后再叫每个学生自己说一说。
教师领学生读算式:9+2=11,11-9=2。
2.教学例2。
(1)让学生在课桌上摆出12个圆片。
提问:一共摆了多少个圆片?(12个。)
让学生用粗白线圈起9个圆片(如教科书中例2的左图)。为了使学生都看到正确的摆法,这时教师可以让一名学生到黑板前来,摆在教师准备的绒板上。
提问:这样摆出的圆片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从12个圆片中拿走9个,求还剩几个圆片。)
再问:怎样列式?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12-9=
教师指着算式,问:要算12减9得多少,怎样想?
教师示意学生看着自己摆的圆片,引导学生说:因为9加3得12,所以12减9等于3。
教师板书得数“3”,然后再叫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2)让学生在课桌上摆14个圆片(摆成两行),然后用线圈起9个圆片。
提问:这次我们摆的圆片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原来一共有14个圆片,拿走9个,求还剩几个圆片。)
怎样列式?(叫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4-9=)
计算14减9,应该怎样想?(先想9加几得14,因为9加5得14,所以14减9等于5。)教师写得数“5”。
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第1页,看例1和例2,特别提醒学生看减法算式下面“想”的过程,并让学生读一读,最后把例2中的空填好。
课间活动。
3.教学例3。
(1)让学生摆出13根小棒,用线圈起9根。
指名叫一个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13-9=
让每个学生看着摆出的小棒,自己小声说13减9应该怎样想,得多少。
(2)让学生摆出16根小棒,用线圈起9根。
再叫学生列算式,说想的过程和得数。
让学生看教科书第2页例3,让学生看图把题中的空填上。
4.教学例4。
让学生看教科书第2页例4,想一想我们刚学过的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自己把想的过程和得数填在书上。教师行间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5.小结。
教师指几个减法算式,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十几减9)板书:十几减9。然后指着刚做过的题,引导学生总结想加算减的方法。(注意要结合具体题目说,例如:15一9,要想9加几得15,9加6得15,所以15-9=6。)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2页下面“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做第2题时提醒学生先做左边的两题,并上下比较;再做右边的两题,也上下比较。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3页练习一第1题和第2题。教师巡视,对学生个别辅导。最后如有时间,可以集体订正,并让学生再说一说算十几减9应怎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