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y
2016-06-08
端午节就要到了,忙碌之后我们也将迎来愉快的假期,值此之际小编为您整理了端午趣味对联,希望可以带您了解端午文化。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起源于公元前278年,为纪念诗人屈原因忧国而投汨罗江殉志开始的。清代《燕京岁时记》称:“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不为蛟龙所窃,是即粽子之原起也。”在古代,粽子不单是“纪念美食”,也寓吉祥之意。民间将粽子当结婚送礼的风俗,象征“种子”,寄寓早得贵子;也有用作考生贺礼,将粽子特做成笔形,寓意“必中”,以讨个吉利。而粽子联则为联苑中的一朵奇葩,今采撷一些与端午节有关的佳联妙对,与读者共赏。 明太祖朱元璋擅长对联,一年端午节,他赐宴群臣,席间出一上联,联云:
端门北,午门南,朝廷赐宴于端午;
上联中的“端门北”中的“端”和“午门南”中的“午”合在一起,恰巧为“朝廷赐宴于端午”中的“端午”,要续下联有一定难度。此时,群臣中的沈应思索片刻,对道:
春榜先,秋榜后,科场取士在春秋。
明代时,春榜,也叫甲榜,甲榜取进士;秋榜,亦称乙榜,乙榜取举人。下联以春秋两榜对上联端午两门,同时“春”、“秋”合成“春秋”,与上联“端”、“午”合成“端午”相对应,可谓对答工巧,贴切自然。
一年端午节,明代大画家文征明路遇一书生,那书生吟一上联要求作对,联云: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夏历每月的朔日、望日分别在上旬之初和中旬之中,且联语中有四处相重。文征明随口应对: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
上下联自然天成,不露斧凿之痕,堪称妙对。难怪那书生击掌赞叹不已。
相传,古时一姓陈的才子,常与一姓李的才子作对互娱,一次端午节,两人路过一湖畔,那姓陈的才子吟道: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那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两人不禁相视一笑。上联巧嵌“端午”、“清明”、“重阳”三个节气名。下联巧嵌“大寒”、“霜降”、“小雪”三个节令名。以天寒对日暖,形象鲜明,意境优美,别有一番情趣。
相传,明代沈应,一日被明太祖朱元璋召见,时值五月初五端午节,太祖出上联命沈对下联。上联云:端门北,午门南,朝廷赐宴于端午。
沈应随口对付:春榜先,秋榜后,科场取士在春秋。
以春秋两榜对端午二门,又由端、午合成端午转成节名,由春、秋合成春秋转成书名(或表示一年),均恰到好处。
据传从前一少年,才学过人,一年之内,在端午节前应童子试,重阳节后应乡试,两次应试都顺利通过,于是有人撰联以示庆贺,联云:
端午以前,犹是夫人自称曰;
重阳而后,居然君子不以言。
乍看此联难以理解,其实,上联的后半句出自《论语·季氏》“夫人自称曰童子”,并隐去了“童子”;下联的后半句出自《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并隐去了“举人”。这样,就明白此联的内容是:端午前你还是童生,重阳节后,你便成了举人,联语贴切,独具匠心。
更多关于端午趣味对联的内容请锁定精品学习网小学频道,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标签:对联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