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言文字 > 国学

适合小学生的国学常识:翰林院

编辑:sx_yangtt

2015-10-17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千字文和笠翁对韵,精品学习网提供了适合小学生的国学常识,希望大家在课后复习时使用,同时祝大家学习进步。

翰林院

在中国历史上,曾长期存在着一个带有浓厚学术色彩的官署——翰林院。翰林即文翰之林,意犹文苑。翰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文学家扬雄的《长杨赋》。而以其名官,则始于唐代。

武德时,高祖设立由各种艺能之士供职的翰林院,除文学之士外,医卜、方伎、书画、甚至僧道等皆可入选,以待诏于院,史称“翰林初置,杂流并处”。

玄宗时,遴(lín)选擅长文词之朝臣入居翰林,起草诏制,翰林院因此逐渐演变为草拟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任职者称翰林待诏。

开元二十六年(738),又另建翰林学士院,专供草拟诏制者居住,供职者称翰林学士(简称学士)。唐宪宗以后,翰林学士承旨往往晋升为宰相。

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各朝各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张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翰林制度和科举制度是封建中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架构。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适合小学生的国学常识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大家生活愉快。

相关推荐:

适合小学生的国学经典名句集锦  

小学生必备国学知识:五代十国  

标签:国学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