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haohm
2012-01-05
【编者寄语】杭州学军小学紫金港校区一个教室里,一群一年级学生正在进行一项特殊的“考试”:扫地。老师把一堆碎纸屑丢在一张凳子周围,然后让学生清扫干净。每个学生负责一只凳子,把碎纸屑扫进畚箕。老师从学生扫地的姿势、习惯和清扫程度给予不同的评价。
昨天,杭州学军小学紫金港校区一个教室里,一群一年级学生正在进行一项特殊的“考试”:扫地。老师把一堆碎纸屑丢在一张凳子周围,然后让学生清扫干净。每个学生负责一只凳子,把碎纸屑扫进畚箕。老师从学生扫地的姿势、习惯和清扫程度给予不同的评价。
记者了解到,学军小学一年级学生已经取消了期末考试,不考语文,不考数学,期末检测以游园的方式进行。不过,每个孩子得参加一次特殊的“考试”,考试内容包括扫地、系红领巾、系鞋带等生活自理技能。校方表示,“对一个孩子来说,到学校不仅仅是学习文化课,学习生活自理也很重要。”
扫地不难,但不是人人都会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年级学生扫地时的表现,和考试分数一样有高有低。熟练的学生,不管是拿扫把的姿势,还是扫地时的动作,都有模有样的,一看就知道平时经常扫;一些不熟练的学生,扫把是反着拿的,地上的纸屑从这头扫到那头,就是扫不进畚箕……
“监考”的黄老师说,今年比去年好多了,去年很多学生姿势都不正确,最后还要向老师求助。“今年除了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扫地的姿势都不错,动作也熟练,证明他们平时在家里也是劳动的。”
不要小看扫地,里面的门道也不少,“监考”的体育老师王老师向记者透露:“这能看出一个人的习惯和灵气,凳子脚下有些纸屑扫不出来,有些学生就想到先把凳子搬开,有些人只会拼命扫,就是扫不出来。”
王老师说,他们在凳子上也放了几张纸屑,学生把纸屑弄到畚箕里一共有4种方法,第一种是用手把纸屑拿到地上,然后再扫进畚箕;第二种是提一下凳子,让纸屑滑落到地上,再扫进畚箕;第三种是把畚箕靠近凳子边缘,用手放进畚箕;第四种是用扫把扫下来。“最后一种肯定不对,我们就告诉他,这样不卫生。这其实是一种卫生习惯。”
削铅笔和理书包,都要上一课
扫地也要“考试”,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学军小学教导处李老师说,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是不够好,家里的地是保姆扫的,红领巾是爸妈帮系的,连铅笔也是妈妈一下子削了10支轮着用,“这门课,真得好好给他们上一上。”
从2009年开始,学军小学专门开设了一门校本课程《生活技能课》,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需要学什么,课程里都有安排。比如一年级第一个学期,学生得学会8个项目,有文明列队、系红领巾、整理书包、学削铅笔、清扫地面等。每个项目又有具体要求,比如清扫地面,要学会使用扫帚打扫,会清扫角落垃圾;会将垃圾扫入畚箕,并倾倒到垃圾桶;及时倾倒垃圾,看到纸屑主动捡起。
李老师说,这些课程,都由班主任抽时间给学生上,一般要求2周落实1个项目。“有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很快,如果家长多支持,学生的自理能力肯定会很出色。”
周李一帆是一(3)班的学生,地扫得很快,记者问她,你在家里扫不扫地?周李一帆说,家里的卫生都是奶奶搞的,她想帮忙,奶奶不让,说她扫不干净。“学校里小组值日,我才有机会扫地,在家难得扫一回。”
记者观察
我们比一比,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
记者曾看到过美国孩子的一张家务清单:
9月至24个月,自己扔尿布;2至3岁,扔垃圾,整理玩具;3至4岁,自己刷牙,浇花,喂宠物;4至5岁,铺床,摆餐具;5至6岁,擦桌子,收拾房间;6至7岁,洗碗盘,独立打扫房间;7至12岁,做简单的饭,清理卫生间,使用洗衣机;13岁以上,换灯泡,擦玻璃,清理冰箱、炉台和烤箱,做饭,修理草坪……
再看一看我们的孩子,中学生还有很多东西不会,或者是从来没干过,家里的很多事,基本都由家长代劳,因为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考试成绩好。
一年级小学生的父母都挺年轻,教育理念也和以前不同,他们接受这样的期末考试方式,也希望孩子做一点家务。但现在孩子多是爷爷奶奶带,父母在日常生活反而只顾指导学习,顾不上一些习惯养成。
记者采访一位家长,她说,“孩子才一年级,考不考语文数学不重要,一年级学生还看不出学习好不好。我挺赞成这样的考试的。”
学军小学校长王培新说,作为能力的培养,这门课必须得上。“小学教育是全人的教育,需要培养孩子内在的潜力和素质。换句话说,如果让一个人退掉所有的社会辅助条件,比如没有了保姆,没有了父母的物质支持,他还能不能具备生存的能力和技能?如果能,他就具备了独立的社会人的特点。”
相关新闻:
更多文章进入:
标签:小学资讯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