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zhangf
2012-03-06
【编者按】许多外来务工者依然在生存线上挣扎,却将支撑全家人幸福的起点寄放在“打工子弟小学”。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未来多么艰辛,他们依然为了孩子留在这座城市,因为这里的教室带着这座城市的体温。学校在,孩子在,家才在,希望也在。
“打工子弟小学”小学开学,学生不少反增
白家堡的脉动左右着延兴小学所有的喜怒哀乐。这片全市最大棚户区自去年夏天拆迁后,依偎在它身旁的延兴小学有半数学生不得不把家搬至更远的地方。然而,离去的白家堡并没有带走这些孩子。开学第一天的教室里,熟悉的笑脸依旧,全校不仅没有流失一个学生,而且还转来了新生。
许多外来务工者依然在生存线上挣扎,却将支撑全家人幸福的起点寄放在这座“打工子弟小学”。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未来多么艰辛,他们依然为了孩子留在这座城市,因为这里的教室带着这座城市的体温。学校在,孩子在,家才在,希望也在。
3月1日,在搬离我市最大棚户区白家堡并在新居度过第一个春节后,孩子们再次蹦蹦跳跳跑进延兴小学的大门,在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里又开始了新学期第一天——
曾经“白家堡的小学”,并没有因为失去白家堡而失去它的学生。
3月1日早7时,延兴小学开学第一天,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从四面八方涌过来,蹦蹦跳跳钻进学校的大门。与其他小学不同的是,延兴的早晨很少有家长出现在门外。课前,广播里通知:“各班级有缺桌椅的,尽快去后勤补齐。”这次开学,学校转出了六七名学生,同时转入了十几名。
哈尔滨是一座没有专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城市,绝大部分公办中小学面向外来务工者子女开放。随着城市流动人口增加,进入哈市的打工子女越来越多。延兴小学的一墙之隔,曾是全市最大一片百年棚户区白家堡,那里聚集了全市大规模外来务工者。延兴小学生源中的80%以上是外来务工者子女、70%是农民工子女、50%学生就租住在白家堡及周边。每年开学,这所特殊的学校都会因务工者的流动而转入大量学生,也会同时大量流失。
对于小学来说,生源至关重要。延兴小学生源流动的情况却在2006年逐步稳定下来。去年夏天,白家堡拆迁一度打破了延兴的平静。延兴老师们当时做过最坏打算:9月开学可能会流失50%的生源。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延兴招生首日就突破100人,反而比往年情况还好。
四年级的刘龙,去年搬离了白家堡,在211医院附近的小房子里度过了今年春节。为了继续留在延兴,瘦小的孩子每天比以往提前半小时起床,走出狭长昏暗的胡同,再坐上三四站公交车。后来,腿部残疾的父亲艰难骑上摩托,每天坚持送孩子上学。五年级的王爽离开白家堡后入住的新租屋在935电车厂附近,是全校学生家住得最远的。几个亲戚每家凑了一点儿钱,为王爽找了个送子车。
半数曾住在白家堡的家庭,为了孩子能继续留在延兴,不惜提高生活成本,选择在附近合租楼房。一些条件不好的,也找到简陋的小房子。几乎没有人因失去白家堡的租房而选择让孩子离校。
每个从这里走出的孩子,都有一种“延兴毕业生”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无关学校的名气,而来自教育质量的支撑。
每年开运动会,延兴总有三四个表现极为突出的学生会被中学组的老师“瞄中”,以特长生身份进入17中、69中这样的名校。经常会有延兴的毕业生回到母校探望自己的老师,他们中既有9中、师大附中的优秀学生,也有在国外多年的工作者。
拥有58年历史的延兴小学是所公办校,曾是全市为数不多的“市二类学校”,校舍陈旧,师生自卑,一度面临被合并的危机。2002年,南岗区实行课改,国家课程不再是学生的第一课程,学校可以开设自己的特色校本课程。延兴小学最初开设了“教育成本很低”的硬笔书法和武术,几次展览与表演,令延兴小学的校本课程在全区轰动。
随后,延兴又开发了国学诵读、篆刻、剪纸、国画、象棋、软笔书法等必修课,在全市小学中风生水起。与此同时,延兴的老师从中获得了更多自信,也将热情带入严谨的教育里。2010年,延兴被评为第一批“省标准化先进学校”。一并成为先进学校的有8所,延兴和继红、花园、奋斗等名校的名字写在了一起。
如今的延兴小学,走廊到处是学生们的书法作品,教室明亮,配备电脑,所有科目采用电脑教学,走在全市小学前面。延兴让这些没有任何能力上补习班的学生,在学校的课堂上受到了最全面的基础教育。每个延兴毕业生不仅文化课扎实,还能掌握书法、篆刻、国画、乐器等才艺,熟练掌握电脑。
在这里,务工者的子女和其他学校的孩子没什么不同,他们天真、阳光,知道喜羊羊,知道微博,内心更加善良淳朴。他们与城市的孩子混班,免借读费、学杂费,还能获得免费午餐等爱心资助,得到免费课外辅导,并获得助学金。延兴700多名学生中,几乎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各种爱心帮助。
越来越多外来打工者来到这里,为了让孩子受到最体贴、最好的教育。
越来越多学区内、具有城市户籍的学生走进延兴,选择和外来务工者子女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座小学用它的教育告诉人们,教育平等,没有贵贱,没有歧视。曾经最“热闹”的时候,延兴小学的一个班就聚集了来自17个省市、操着不同口音的孩子。很快,孩子们慢慢忘记了口音,甚至不再记得自己来自乡村。如今的延兴,已经有半数学生拥有城市户籍。他们中有得到户籍的外来务工子女,也有原本就住在延兴学区中的居民。
曾经强烈拒绝自己的子女跟外来务工子女一起学习的家长们,态度也在改变。令延兴老师欣慰的是,延兴学区内拥有城市户籍的学生越来越多走进延兴。
窗外,他们的父母正在用自己的汗水在这座城市中打拼,用自己的努力融入这座城市;窗内的教室里,孩子们与城市中的孩子们一起,慢慢放下内心中幼小的负担感,没有芥蒂,一同友爱的生活。
在一名叫秦雨湜的学生写的假期生活作业里,有着这样一段关于春节的文字:“爸爸在外地打工,不能回家过春节了。妈妈和我一起包饺子,妈妈擀皮,我来包。新年的钟声响了,我和妈妈共同举起杯,希望新的一年过得更好……”
在外劳顿的打工者,为了子女的未来而努力。延兴让他们更加明白,只有孩子健康成长,一家人的希望才在。
编辑推荐:
标签:小学资讯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