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执业护士资格内科护理学辅导: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案
目前,关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的分类很多。一般将其分为非甾体类抗炎药、改变病情药(慢作用药)、肾上腺皮质激素。
多年来,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都采用“金字塔”方案。对初发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除一般性措施,如理疗和休息等外,予以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一段时间,对不能奏效或不能耐受者加用慢作用抗风湿药,最后才加用细胞毒药物。此种方法虽顺应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的发展趋势,避免了慢作用抗风湿药物的许多不良反应。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只在最初年间进展很明显,50%关节骨破坏在此期间出现。若按部就班,像爬金字塔那样,逐级由塔底向塔顶攀登,即遵照金字塔方案治疗,则会坐失良机:90%的关节会出现破坏性损害,甚至寿命也较普通人群为低。因此,近年来在治疗该病时采用了更为积极的方案,以改善其预后。
目前,趋向于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是指慢作用药中的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的同时联合使用,其目的是加强疗效,而不增加副作用(毒性)。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是否都要采用联合治疗?在当前日益强调早期诊断,早期应用慢作用药治疗的情况下,应依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不宜每个病人一开始都用联合疗法。如应用一个慢作用药疗效不好,则完全可以早日开始联合疗法。若两个药联合治疗效果仍不好,则完全可用三种药,以至四种药的联合治疗。但在治疗中,应对病人进行密切观察。有学者在1989年提出了“下台阶”方案,即从上而下一级一级地走,在发病初期就应用小剂量泼尼松(强的松),以控制其炎症,并很快地继续以几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及一种以上的慢作用药。这样的联合治疗,能使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的作用,以尽早控制关节炎,防止骨破坏。1990年,又有学者提出了“锯齿形”治疗模式,即所使用的改变病情药一旦失效或病情加重,则换用其他改变病情的药物,使病情再次缓解。这两种方案与传统用法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早期加用了慢作用抗风湿药,从而使病情能及时得到控制,阻止病程的进一步发展,使病人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