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59)

2013-01-06 11:51:55 字体放大:  

为帮考生们更有效的复习,精品学习网整理了急性心肌梗死考试辅导内容,希望考生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取得更多的收获, 通过对复习资料的熟练来为考试复习锦上添花。

急性心肌梗死: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59)

(一)概述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血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基础上,一旦心肌需血量猛增或冠脉血供锐减,使心肌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三)临床表现

1.先兆表现

约半数患者发病数日或数周有新发生的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发作频繁且程度加重、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效果不好,或有乏力、胸闷、心悸,发作时伴恶心、呕吐、大汗、血压波动、心律失常等症状。

2.主要表现

(1) 疼痛:为最早出现、最突出的症状,其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难以忍受,伴有烦躁、大汗、恐惧、濒死感,多无明显的诱因,疼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少数患者症状不典型,疼痛可位于上腹部或颈背部甚至无疼痛表现。

(2) 心律失常:发生于75%~95%的患者,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发生于病后1~2周内,而以24h内发生率最高,也最危险。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频发性、多源性室性早搏,RonT早搏等,心室颤动是急性心肌梗死致死原因。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慢性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等,并伴有血压下降。

(3) 心源性休克:疼痛时血压可下降,如疼痛缓解时,收缩压<10.7kPa(80mmHg),同时患者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青紫、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反应迟钝,则为休克表现,常于心肌梗死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

(4)  心力衰竭:约一半患者在起病最初几天,疼痛或休克好转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左心衰竭的表现,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肺水肿。

(5)  胃肠道症状:可有恶心、呕吐、上腹胀痛,严重者可有呃逆。

(6)  发热:于发病24~48h起有发热,体温38℃左右,由于坏死组织吸收引起,多在1周内恢复正常。

3.体征  心率增快或变慢,心尖部可闻舒张期奔马律,心音减低,血压下降,有左心衰竭和休克的相应体征。

相关推荐:

中国卫生资格考试网

精品学习网

<--卫生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