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第十二章

2013-01-09 15:18:46 字体放大:  

三、临床表现

1.潜伏期  平均10天(6—18天),接受过免疫者可延长至3—4周。

2.前驱期(出疹前期)  从发热至出疹,常持续3—4天,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和麻疹黏膜斑为主要特征。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及眼睑水肿是本病主要特点。

3.出疹期

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皮疹初见于耳后发际,为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大小不等,压之褪色,可融合呈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此期全身中毒症状及咳嗽加剧,肺部可闻少量湿哕音,全身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4.恢复期   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可有麦麸样脱屑及浅褐色素斑,7—10天消退。

5.以下内容可助确诊:

(1)麻疹流行期间有密切接触史。

(2)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结膜充血、畏光、口腔黏膜疹即可早期诊断。

(3)典型皮疹,疹退留有色素沉着。

(4)辅助诊断:白细胞总数不高,淋巴细胞相对增高。难以确诊者可分离病毒或检测麻疹特异性抗原及抗体。

6.并发症

1)支气管肺炎  为主要死因

2)喉炎

3)心肌炎  是少见的严重并发症。

4)麻疹脑炎   与麻疹的轻重无关。

5)结核病恶化

四、辅助检查

鼻咽分泌物、痰、尿沉渣涂片可见多核巨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麻疹IgM抗体,均有早期诊断价值。

五、治疗原则

应以加强护理、对症治疗、中药透疹治疗、预防感染为治疗原则。有并发症的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

六、护理措施

1.高热的护理

⑴绝对卧床休息。

⑵出疹期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是乙醇擦浴、冷敷等物理降温,以免影响透疹。

⑶体温超过40℃以上时可用小量的退热剂,以免发生惊厥。

2.皮肤黏膜的护理

3.饮食护理

4.预防感染

5.观察病情变化

6.预防疾病的传播

1)隔离患儿: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可接种麻疹疫苗。接种后12日血中出现抗体,1个月达高峰,故易感儿接触病人后2日内接种有预防效果。接触后5日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免于发病,6日后注射可减轻症状,有效免疫期1—8周。

相关推荐:

中国卫生资格考试网

精品学习网

<--卫生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