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卫生:2013年内科主治医师职业病学复习重点(11)
第十一章 农村劳动卫生
[目的要求]
熟悉乡镇企业劳动卫生的特点、农业生产劳动的特点。了解农业劳动卫生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企业劳动卫生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强劲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支生力军。据统计,截至1996年底,我国乡镇企业数量已逾2336万家,年创利润达991.9亿,职工人数1.3亿,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乡镇企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对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负效应,即职业卫生和安全问题。
(一)乡镇企业劳动卫生的特点外语学习网
乡镇企业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类型及所致的职业性危害基本与城市工业相同。但由于其发展的背景和特殊环境,决定了其职业卫生问题的特点。
1.发展速度快、地域广泛 随着“农转非”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参加全职的或非全职的乡镇企业劳动,正面临着来自农业和工业生产的职业卫生问题。
2.乡镇企业的工作环境多因陋就简 大多数的乡镇企业起步阶段,资金不足,生产工艺落后,一般缺乏必要的防护设施和常规的车间空气监测制度。因此工作环境的卫生质量很差。据1990年的调查资料显示:82%的厂矿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其尘、毒、噪声的作业点总合格率仅为36.9%,约为国有企业和县以上集体企业总合格率的1/2。34%的乡镇企业工人从事有毒有害作业,职业病的检出率为4.4%,慢性职业中毒的检出率2.18%,为城市工业的6倍。60%的有毒有害厂矿企业缺乏防护设施,40%以上的厂矿没有安全技术人员。
3.管理水平低 乡镇企业多缺乏专业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企业负责人及职工的职业危害意识及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必要的职业卫生服务和管理措施,安全和卫生事故时有发生。
4.职业危害的转移和转嫁 由于许多中小乡镇企业的无序发展,使原来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工业区的职业危害迅速向农村地区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在对外开放、引进投资和国外技术过程中,职业危害随之由境外向境内转移。某些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往往将可能导致严重职业危害的产品、生产过程转嫁给乡镇企业。加之乡镇企业多无必要的防护设施,职工多缺乏防护意识,加重了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
5.产品及职工变动大 乡镇企业的产品多变、工艺、材料多不固定,难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设施。另因外来工、季节工等职工不固定,也造成了职工安全卫生培训、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康随访方面的困难。
6.缺乏必要的医疗卫生服务 我国绝大多数乡镇企业职工还未能享有劳保医疗服务,又缺乏长期有效的卫生保健措施,属于WHO所认定的“缺乏医疗保健照料”的人群。乡镇企业的医疗卫生服务人员、设施和网络均与城市工业有较大的差距。
(二)乡镇企业劳动卫生工作的基本要求
1.强化乡政府对乡镇工业职业卫生的监督和管理
(1)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有政府组织协调、卫生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企业落实的办法,把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和职业危害的治理,提到政府议事日程上来,纳入到经济发展规划中。
(2)制定有关法规、强化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乡镇企业劳动卫生管理办法》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等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职业病防治条例、乡镇工业劳动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乡镇工业劳动卫生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生产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地区性法规。
2.探索乡镇工业职业卫生服务与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相结合
(1)把乡镇工业作业环境监测和职工健康监护指标,纳入农村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考核指标,一并考核。
(2)在卫生系统建立以地区卫生防疫站(劳动卫生科或劳动卫生监督监测所)为技术指导中心,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或企业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职业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管理和监督体系。
3.充实职业卫生服务内容,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1)地区卫生防疫站应对乡镇工业采取监督措施(包括预防性和经常性劳动卫生监督),对问题严重而限期不改进者,可予以关、并或转产;严格控制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健全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档案。
(2)地区卫生防疫站应对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普及健康监护、环境监测和卫生监督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动基层医务卫生人员参与乡镇工业的劳动卫生服务和管理工作。
(3)推行“建设卫生许可证”和“劳动卫生许可证”制度,采用分级管理办法,提高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覆盖率、就业前和定期职业性体检率。
(4)加强劳动部门、工业主管部门和工会组织等的配合,使卫生部门所提出的监督措施能更好的贯彻执行。
4.因地制宜,推广适宜技术 乡镇企业的劳动卫生工作应针对企业的具体条件,落实防护措施,推广在技术、经济和管理上能为小工业所普遍接受的适宜技术。例如,小型、简便的密闭和通风装置;安全、有效、简易的个人防护用品等。
5.开展健康教育,培养骨干队伍 教育和培训是提高管理水平、职工素质和改善乡镇工业“软件环境”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挖掘潜力,加大工艺改革和对防护措施的投资,从而改善职业卫生和安全方面的“硬件环境”,以促进职工健康、推动乡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推荐: